公元前210年,咸阳宫中的术士向秦始皇汇报:东南有天子气。秦始皇决定出巡会稽郡,震慑东南。始皇帝就此踏上死亡之旅。
御驾渡浙江时,当地老百姓都跑来围观。人们指指点点,啧啧称羡。人群中有两个男子始终一语未发,昂然而立,遥遥注视着皇帝的御舟。一名男子年龄较长,约摸四十岁上下,他身边的那名男子年纪很轻,只有二十出头。年轻男子身高八尺有余,相貌威武,在人群中格外引人注目。
目睹始皇帝的赫赫威仪,年轻男子忽然说道:“我早晚会取代他!”
年长男子吓得捂住他的嘴,轻声道:“别乱讲!会被灭族的。”
这两个男子是叔侄俩,叔叔叫项梁,侄儿叫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后代。项氏在楚国世代为将,项燕战死,楚国灭亡,项梁带着全家人隐居在下相(江苏宿迁)。几年后,为躲避仇家,项梁带着项羽逃到吴中。这次秦始皇东巡,项梁带着侄儿也来看热闹。侄儿雄心壮志,令项梁刮目相看。
东巡结束的返程路上,秦始皇病倒了。他没有立太子,他一直求仙问药,期望长生不老。到了沙丘(河北广宗),病情加重,只能停下来,住进沙丘行宫。
一股不祥的预感笼罩在始皇帝心头。八十余年前,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就是在这里被活活饿死。
时值初秋,夜风微凉。始皇帝倚在榻上,望着天上的一轮明月,喃喃自语:“朕是亘古以来第一人!功高三皇,德迈五帝!上天会赐福与朕!朕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始皇帝忌讳谈论“死”,随行的李斯等人都不敢询问他的身后事。
三天后,始皇帝晕厥。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闻得消息,即刻赶到寝殿守候,不敢离开。
过了好一会儿,一个二十上下、面目英俊的玄袍男子慌慌张张走进来,看见始皇帝未醒,舒了一口气,站到赵高身旁。
赵高低声问:“十八公子,如何才来?”
玄袍男子小声答道:“有事耽搁了。”
赵高点点头,不再出声。
午夜时分,始皇帝悠悠醒转,面色苍黄憔悴,似一片残叶,孤零零悬在枝头,随时会被风吹落,他抖心抖肺地咳嗽了几声,由两个小宦官扶起,就着小宦官的手喝下一碗乌沉沉的汤药,重又躺倒。
李斯等人不敢惊动,屏息等待。
半晌,始皇帝方唤道:“赵高。”
赵高急忙出列,恭声应道:“奴婢在这里。”
始皇帝喘着气,断断续续说道:“拟诏给长公子扶苏,让他主持朕的丧事……会葬咸阳。”
赵高俯身答道:“诺。奴婢这就去草拟。”
赵高虽是宦官,却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因习惯弯着腰走路,背部显得有些佝偻。他熟悉律令,做事勤勤恳恳,始皇帝让他教十八公子胡亥学习狱法。后来不慎犯了罪,被上卿蒙毅判处死刑,始皇念在他平时勤勉,赦免了他。
赵高连夜起草好诏书,拿给始皇帝过目。
始皇帝满意的点点头,说道:“先不要发出。”
赵高心领神会,答应下来。
始皇帝还抱有期待,盼着自己的病情有起色,这道诏书就用不上了。
他没有等来奇迹。
七月二十日,始皇帝在昏迷中走到生命的尽头,咽下最后一口气。
因始皇帝在巡行途中病逝,左丞相李斯担心京城发生变故,秘不发丧,把始皇遗体放在能调节冷暖的辒辌车中,由始皇生前最宠信的宦官在车的右边陪乘。上呈饭食、百官奏报事务与过去一样,宦官在车中接受并批复。只有胡亥、赵高以及三四个亲近宦官知道实情。
赵高盘算:长公子扶苏与我素无来往,蒙恬、蒙毅兄弟是我的仇人,他们掌权,我不但职位不保,命都难保。怎么办?现在的局面正是机会。
他先找到胡亥,劝得胡亥篡改始皇遗诏,杀掉扶苏,自己当皇帝。胡亥同意了。
接着,赵高去见李斯,开门见山说道:“陛下赐给扶苏的诏书在胡亥公子那里。”
李斯浓眉一拧,厉声责问:“陛下去世时,我就命你发出遗诏!为什么拖延?又怎会到胡亥公子手里?”
赵高不疾不徐,幽幽答道:“定立太子之事,只在你我的一句话罢了。”
“你怎么能说出这种亡国的话!”李斯怒道:“这种事不是臣子应当议论的啊!”
赵高正色问道:“你的才能、谋略、功勋、人缘以及与扶苏的关系,这五点与蒙恬相比,哪一点能比得上他?”
李斯被戳中心事,方正的脸上,青一阵白一阵,“都比不上他。”
赵高微微一笑,笃定说道:“既然如此,只要扶苏即位,就必定任用蒙恬为丞相,你失势下台是必然的!胡亥公子仁慈忠厚,可以担当大任。你慎重考虑一下吧。”
李斯思来想去,舍不得现有的荣华富贵,伙同赵高、胡亥篡改始皇给扶苏的诏书,勒令扶苏和蒙恬自杀。
扶苏接到诏书,哭着走进内室,打算自杀。
蒙恬劝道:“陛下在外地,并未确立太子。他派我率领三十万军队镇守边境,让你担任监军,这是天下的重任啊。现在仅仅一个使者来,让我们自杀,谁知道是真是假?我们核实一下,再死也不晚!”
使者催促道:“陛下诏书里说的很明白,你们为人子不孝,为人臣不忠,不要拖延了,快点了断吧!”
被发配到边境三年,扶苏心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