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文艺界奇葩>第二百零九章 梅里美式

其实《活着》的开头并没有马尔克斯的影子,庄言之所以提到《活着》,其实就是为了忽悠而已。 x23u更新最快

果然,马寅初不明所以地问道:“什么是一个第一人称套着另外一个第一人称?”

庄言解释道,“类似于一种双层叙事结构,引用两个叙事者来用第一人称讲述故事。”

梁启超他们都皱起了眉头,双层叙事他们是知道的,这只不过是一种简单的叙事方法,但是一本书主要使用这种双层叙述结构是不是有点奇怪?

而马寅初沉吟了一会又摇了摇头说道,“说到双层叙事结构,就不得不提一下法国的梅里美,他确实擅长这种创作手法。你提出的这个两个第一人称结合,在手段上是可行,不过确实也考验你的叙述功底。”

马寅初提到梅里美,于海他们都是恍然大悟,原来庄言要说的写作手法就是梅里美式叙述结构。

梁启超推了推眼镜笑道:“我大概知道子言为什么要提到这种双层叙述结构了。”

马寅初也笑道:“我大概也猜到了,不过我倒是要说一句,子言你一直说你文学技巧粗通,可是现在看来,事实并不是这样。一个文学技巧很差的人,怎么会写出《边城》的那种开头,又怎么会这么熟悉梅里美式双层叙述结构?”

而庄言现在完全是半懵的状态,什么叫梅里美式双层叙述结构?他只知道双层叙述结构,那是后世作家们经常用到的写作手法,并没有什么稀奇的。

这个梅里美是谁,庄言在脑海中搜索了好一会,才想起来《卡门》的作者好像就叫梅里美。

许多人说到《卡门》,或许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电影《卡门》还有歌剧《卡门》,特别是后者,只要是稍稍关注过歌剧的人,基本上就没有不知道比才的这部伟大的歌剧。

而庄言之所以能想到梅里美的原作,倒不是因为他有多博闻强识,而是他从前有个同桌特别喜欢《卡门》,有段时间天天在他耳边说这些,渐渐地,耳濡目染就有了印象。

听马寅初他们的意思,这种双层叙述结构,还是由这位梅里美发明或者兴起的。

“嗨,不用解释,不用谦虚,我们能够理解。”看到庄言懵着,马寅初笑道,而后他又对梁启超说,“卓如,既然子言自己不开口,那就劳你给我们说说,为什么他会想到这个梅里美式双层结构?”

梁启超没有推诿,“那我就充当一次解说员来说一下,说到双层叙述结构,肯定是绕不开梅里美的。而要说到梅里美为什么会创造这种双层叙述结构,完全是跟他的出身有关系。”

“在说他的出身之前,我们应该要知道一点,那就是作者与作品的关联是难以隔断的,虽然我们一直都在致力于隔断作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但是我们都清楚,这基本是做不到的。”

“而梅里美在漫长的旅游过程中,就渐渐地悟出了这种双层叙述结构,在这种双层叙事结构中,不论是第一叙述者,还是第二叙述者,他们都无法做到全知全能视角。要想让故事推进,就必须以第二叙述者的感官变化来发展……”

梁启超说了大概有十几分钟,不过倒也句句扣题,并不显得冗长繁琐。只不过庄言知道,这是因为现在的人对于文学技巧的研究还不够充分,不然梁启超至少能够省下来一半的时间。

因为有些梁启超要解释一两分钟的东西,可能在二十一世纪只需要一个简简单单的名词就行了。

至少庄言以前翻过热奈特的“叙述视角”,里面提到了外视角,内视角以及全知视角。还有其他一大堆的专业术语,都是多年研究最后总结出来的东西。

可惜庄言看这类书都是浅尝辄止,不然要是把这些专业术语都背下来,在这个世界出一本书,那可比前身买的那些乱七八糟教人写作的书要高大上几百倍。

说到最后,梁启超总结道:“正是子言要割舍这种自身与作品的关联,所以想要选择这种双层叙述结构,这样一来,就会让人们发现不了故事是假的。”

梁启超说完,其他人就笑着鼓起掌来,马寅初笑道:“卓如侃侃而谈,说得十分有道理,不过我倒觉得子言现在说起双层叙述结构没有必要,因为《活着》的第一人称视角已经做得几近完美,如果不是故事本身离现实世界太远,我想可能大部分人都认为《活着》是一个真实故事。”

庄言笑着摇了摇头,让人分辨不出来他想表达什么。其实他是想说,《活着》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真实故事,他在梦中跟福贵一起把里面的故事都经历了一遍。

可以说,这本书就是福贵本人写的,这样都不真实,那怎样才能算是真实?

这时于海忽然一拍额头说道:“唉,我们刚才不是在说《边城》的开头嘛,怎么又说到什么双层叙述结构了?这《边城》也不是双层叙述结构啊?”

“对啊,子言,说来说去,你还是没有解释你为什么会想得出边城这种开头来。”梁启超说道。

庄言瞥了一眼于海,心想就这位多事,刚才差点就蒙混过关了,偏偏是他非要再提出来。

不过庄言心里已经想好了说辞,他说道:“在写了《活着》之后我就仔细想过开头的事情,比如《活着》,如果不是用第一人称,而是改为第三人称来写,那么该怎么写?后来,琢磨琢磨就想出来这个开头了。”

“就这么简单?”马寅初不


状态提示:第二百零九章 梅里美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