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仙侠修真>明末阴雄>第791章青年才俊祖泽润

再者,便是扩编汉军旗和蒙军旗了。

满洲八旗各牛录的男子,自十岁开始便要接受考核,三年一次,有点类似于大明的武举,通过一次便可成为步甲,也就是正丁,继续通过考核便可成为地位更高的马甲,至于红巴牙喇,白巴牙喇,不但需要考核,还需要足够的战功和首级才行。

一般一个牛录中,巴牙喇多不多十余人,少不过数人,对上普通明军,以一敌十有难度,但以一敌三还是没问题的,而且一旦聚集起来,十来个巴牙喇联合作战,击溃百人的明军也不在话下。

而这样的精锐战士,在面对天策军时,却往往倒在了只用两三个月便可训练出来的火铳兵面前。

面对天策军这样军队,光发展火炮是没用的,否则就算一个换一个,大金国也耗不起,所以必须增加军队的数量。

而大金国满人的数量就这么多,除了把余丁也带上参战,就只能从汉人和蒙古人身上想办法了。

现在生活在大金国的汉人其实不少,原本的辽民,加上崇祯二年掳掠而来的汉人百姓,总数有一百多万,不过大部分都分给了各旗的旗丁,作为农奴。

于是,部分汉民便被挑选出来,编进了汉军旗,用于汉军旗的扩编。

这些原本被奴役的汉人,面对翻身做主人的机会,自然是争先恐后,唯恐被别人抢先了就没自己的机会了。

要知道,在后金,满人和旗人并不是一回事,旗人只是满人的中贵族阶层,也有很多满人只是平民身份,还有不少也是包衣,这年头可没什么民族认同感,民族主义的东西,只要是包衣,管你是满人还是满人,都只是奴才罢了。

而汉军旗的旗人,地位虽不如满八旗的旗人,但可比那些满人平民,包衣高多了,辽东汉人趋之若鹜也就不奇怪了。

至于将领,则大都是归顺后金的明军将领,他们本就有一些自己的兵马,再把这些编入汉军旗的汉人们划分到他们旗下,不但实力大位扩充,地位也显著提升,自然更加的卖力。

蒙军旗,差不多也是一样的,其实后金本就有七八十个蒙古牛录,除了原本的两旗,其余的都归属满八旗麾下,现在拎出来独立建制,再编入一些新的牛录,又有了一大批生力军。

现在的汉军旗和蒙军旗,各有四旗,也沿用了满洲八旗的名称,不过不分镶和正,比如如红旗就称为汉红旗或者蒙红旗,各旗只设固山额真与梅勒额真,不设旗主。满洲八旗里面,旗主都是兼任固山额真的。

其中,汉黄旗固山额真祖泽润,汉红旗耿仲明,汉白旗石廷柱,汉蓝旗马光远。

此外,还有张存仁,刘天禄,祖可法,孙得功,鲍承先,高光辉,方献可,张洪谟,王子登,魏望侯,徐得功,宋国辅等一大批汉人将领,担任梅勒额真,甲喇额真等职务。

耿仲明自不必说,去年五月,范景文一举歼灭李九成,耿仲明被围困在莱州城北的虎山,当时孔有德正在清缴莱州境内的匪患,根本来不及救援他,面对范景文的猛攻,以及内部的分裂,他最后带着王子登,魏望侯,徐得功,宋国辅等人,以及麾下的万余将士,想要走海路逃回登州。

结果路上遭遇尚可喜率领的东江水师截击,大战一番后,又遭遇强风暴,躲过风暴之后,飘到了双岛,经过一系列的事件,最终投靠了皇太极,这次成了汉红旗的固山额真。

马光远原本是建昌参将,崇祯二年皇太极入寇之时,负责镇守永平,面对鞑子的猛烈攻势,眼看根本抵挡不住鞑子的进攻,在一番劝降之后,马光远率本部兵马投降。

石廷柱原本是广宁守备,天启二年的关宁之战,由于督抚不和,致使面对努尔哈赤的进攻,展现全面崩溃,大军溃败之后,驻守广宁的石廷柱也独木难支,也就降了后金,而且广宁之中,还有孙得功,鲍承先,高光辉,方献可,张洪谟等一大批明军游击,参将等投降。

而祖泽润,正是祖大寿的次子,前年大凌河之战,被围困在大凌河城三个月,张存仁,刘天禄,祖可法,祖泽润等人随祖大寿出城投降,结果祖大寿骗了皇太极,逃回锦州,但祖泽润等人却依旧得到了皇太极的厚待,汉军旗扩编四旗之后,他就成了汉黄旗的固山额真。

按照时间顺序来说,以石廷柱为首的汉白旗部将,归顺的最早,大都是天启年间,包括沈阳,辽阳,铁岭失陷之后投降的辽东部将,还有广宁之战后,关宁巡抚王化贞一路逃到山海关,自义州卫城、平阳桥、西兴堡、锦州、大凌河,一直到山海关关城外面的碣石堡,沙河堡,数十座城池全部丢失,被抛弃的明军要么战死,要么沦为俘虏,愿意归顺后金的,都被编入了石廷柱的汉白旗。

而以马光远为首的汉蓝旗,大都是崇祯二年,己巳之变时归顺的明军将领,那一战明军毫无准备,以至于前期一败涂地,等到山东,山西,河南,四川,湖广的勤王兵马赶到,局面才算好转,不过那些主动或被动投降的明军将领,也基本没什么回头路了,跟着鞑子出关,一条路走到黑。

而以祖泽润为首的汉黄旗,大部分都是崇祯四年的大凌河之战后,随同祖大寿一同投降的旧部,以及其他一些主动或被动归降的关宁军将领。

耿仲明这个汉红旗,大都是去年,也就是崇祯五年,随耿仲明一起从莱州湾出海,遭遇风暴后存活下来的,再就是天策军


状态提示:第791章青年才俊祖泽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