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网络游戏>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六百二十九章 积弊难消

曾伯函指挥的湘军,早在显凤三年就已在其水师装备洋炮。但到彤郅元年,曾伯函写信给蔡应松时还说:“鄙意攻守之要,在人而不在兵,每戒舍弟不必多用洋枪,而章桐到上海,复盛称洋枪之利,舍弟亦难免习俗之见,开此风气,殊非所欲。”在镇压绺军时,曾伯函对“淮军好用开花炮”的效果表示怀疑,而建议李绍泉“悉心体察,应否去大炮而加长矛”。左季皋在闽浙镇压圣平军时曾致力于练兵活动,但直到彤郅九年他还认为,作战“宜参用中土之人,扛劈山炮,架放短劈山炮,乃为尽力”,“辅以洋枪,护以刀矛”。他们的军事思想,与李绍泉的认识有很大的差距。

淮军的近代化,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其他乾军。显凤十一年,沿海各地乾军奉命陆续开始聘洋人,用洋枪练兵。彤郅三年,总理衙门在一个奏折中说:“抚臣李绍泉不惜重赀,购求洋匠,设局派人学制,源源济用各营,得此利器,足以摧坚破垒,所向克捷。大江以南逐次廓清,功效之速,无有过于是也。”在另一个奏折中说:“练兵一事,惟江苏一省实力举行,尚得其力”。对李绍泉在江苏的练兵活动以及淮军的近代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在乾国军队近代化的过程中,淮军走在了最前头,因而成了当时其他乾军效法的榜样。彤郅三年,总理衙门奏请在八部、京营火器营中选派官兵48名,到江苏李绍泉的淮军中学习外洋炸炮、炸弹及各种军火制器,得到彤郅皇帝的谕允。左季皋也曾请淮军将领郭嵩林、杨鼎勋派弁勇10余人,到他所率领的湘军中教练开花炮。曾伯函奉命镇压绺军时新招募的3000湘军,也仿淮军组建成洋枪队;并请淮军将领吴长庆到湘军中教练使用洋枪和新式阵法。彤郅九年朝廷发布上谕,“直隶天津、江苏上海及刘铭传军营,均练习枪队、炮队,步伐尚为整齐,号令尚为严肃。其教演之法,著各该省自行咨取章程照办,总期实事求是,变疲弱为精强。”刘铭传部是淮军中的佼佼者,各地练兵,都依刘部的练兵章程组织实施。李绍泉接管直隶的练军后,先后派叶志超等淮军将领前去任职,并给练军装备洋枪,按淮军操法训练。各省的练军又纷纷仿直隶练军,装备洋枪,用洋操训练,朝廷对淮军的近代化高度信赖,动辄令李绍泉从淮军中给其他省份派员教练、调拨枪械。淮军的近代化对当时各地乾军均有较大影响。

但是,从那时直到现在,乾国军队并未完全成为使用新式武器装备和用新式方法训练的近代化军队,也并未结束数千年来使用弓箭刀矛的历史。

在平定圣平天国之乱后,由于大乾帝国原来的军事支柱八部、青旅已经完全失去了作用,朝廷不得不依靠由中原人官僚地主创办的团练武装,由此造成地方官员的势力坐大的局面,朝廷对此十分忧虑和警惕,因而在战争结束后,便想方设法限制地方疆臣的权力,防止他们威胁到中央政权。

乾国的军事近代化变革,从一开始便受到这种中央与地方博弈的影响。

而除了中央与地方的权争,朝廷之内,对于权力的争夺,也是从未停歇过!

对于这些情况,久历官场的李绍泉,是知道得非常清楚的。

自己的老师曾伯函,在功成之日主动解散他一手创立起来的湘军,却要他这个门生之首保住淮军不撒手,这当中的深意,绝非外人能够了解!

而在林义哲率船政水师击败日本海军,保住了苔湾之后,朝廷迫不及待的“明升暗降”,免去了他“福建巡抚”和“会办苔湾事务大臣”的职务,并且剥夺了他对船政水师的指挥权,代之以新成立的总理海军事务衙门中的“筹办海军事务大臣”,其用意也是十分明显的。

林义哲一心为国,不计名利,对此并不介意,一心只想着为乾国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以他之聪明才智,本可大有作为,但最终却壮志未酬,英年早逝!

林义哲善能调和,本来是皇太后和敬亲王两派都中意的人物,但他却在北京突然身亡,他的死至今仍有诸多谜团未解,但李绍泉可以肯定的,便是他的死,定然和朝中政争有关!

皇太后和敬亲王之间的恩怨,绝不是林义哲轻易就能化解的!

而现在他的这位双生兄弟林逸青,会不会再蹈他的覆辙呢?

“现下情势比之当年是有不同,但若不及时奋起,总为人后,只怕再有变乱,大局便糜烂不可收拾了。”李绍泉叹道。

“朝中皇太后、议政王大局,非我等可以左右。”薛书云明白李绍泉的意思,也不由得长叹起来,“除非……有能如曾文正公之人,执掌朝局,否则……”他摇了摇头,缩下了后面的话。

二人一时间相对无言。

正在这时,一名师爷急匆匆的走了进来,手中拿着一份电报。

“大人,叶镇来电。”

听到是叶志超来的电报,李绍泉赶紧一把将电报接了过来,迫不及待的打开看了起来。

“想不到……俄国人的手伸得可是够长的啊!”看完了电报,李绍泉哼了一声,将电报交给了薛书云。

“这林瀚鹏着实有过人之能,俄人行事如此隐秘,竟然都叫他给发现了!”薛书云很快看完了电报,眼中灼灼放出光来。

“皇太后赐他银牌,果然有先见之明。”李绍泉苦笑道,“可笑我天朝竟然被俄人如此耍弄而不自知,传将出去,当真要


状态提示:第六百二十九章 积弊难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