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网络游戏>立鼎1894>第四三九章 猎杀潜航(三)

一条潜艇,一条驱逐舰,宛如相爱相杀的两位恋人,在浩瀚的大海之上翩翩起舞,抵死缠绵。

双方都有完全超出这时代的技术装备,所有的经验知识都是从培训教材当中学到,谁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把对方一刀斩于马下。

因此,当x401率先挑起争斗之后,“登州号”的快速反应,将两者之间的奇特竞争一下子推升到炽烈的巅峰。

可以说,除了没有上实弹之外,两条舰艇无所不用其极。明面上看去,似乎是x401在拼命的躲避捕捉,起码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蔡廷干他们保持静默的下潜到百米深度,然后仅用电池推进跑出去足足五十海里,才小心翼翼的上浮。

这段距离,早已经超出了“登州号”的搜索半径。特别是双方都没有通知具体方位的情况下,驱逐舰只能遵循任务划定的航行路线,在朝着日本航行的途中,来回做大“之”字形的折弯搜寻。

一路上,对水下的各种声纳全开,甚至还升起一只热气球作为辅助,从高空俯瞰更加广阔的视野。也就是杨浩没来得及给他们配备飞机,否则此时肯定连反潜水上飞机都撒出去了。

x401虽然任性的“独走”,大体的航向还是在任务范围之内,漫长的躲藏时间里,他们的速度无疑比驱逐舰慢了不少。上浮的时候,已经落在对方后面十几公里之外,仅仅用潜望镜深度小心观察,并不彪呼呼的冲上去找难看。

在中国海军的教学当中,绝对不主张潜艇向反潜设备完善的舰艇发起挑战,那多半跟找死没什么区别。

潜艇作战的核心就是破交,打击目标主要为敌军的海上运输力量,以及少数没有反潜护航的舰艇---当然这种机会一般比较少。当反潜技术成熟完善之后,毫无防护出行的战舰已经越来越少。

除此之外,潜艇也会借助强大的隐身能力,去追逐发现可疑情报。以及对付同类等等。

即便是要对具有反潜能力的战舰主动进攻,那也必须做好被反击搞死的准备。

潜艇的最大优势就是隐藏的够好,毕竟水下环境太过复杂,阳光和大部分的电磁波无法穿透十五米以上的海水。声纳再怎么先进。也避免不了被复杂水层回馈的各种杂乱信号给干扰,所以说声纳探测与其说是一种技术,还不如说是一种艺术。成果的优劣更多取决于声纳员本身的经验和素质,而非先进设备的分析计算。

只要潜艇不主动挑衅,即使是最先进的驱逐舰。想要轻易抓住一条哪怕非常落后的潜艇,都非常困难。

举个例子来说,21世纪的日本海军反潜技术世界第二,也就比他亲爸爸稍差一点儿而已。而中国呢?一直到现在都还有033型潜艇在服役。这种老家伙的原版---苏联r级潜艇,说实话不见得比其祖师爷德国xxi先进多少。如此一来,双方技术代差起码半个世纪以上。但日本的驱逐舰就一定能找到033的踪影吗?显然不可能。

别听他们整天瞎吹,什么中国潜艇一出海,日本就听到了之类的屁话。真有那本事,把穿越宫古海峡当成基本训练科目的中国潜艇抓出来看看?

一两百米深度下电池推进状态,或者坐沉海底静默的潜艇。除了拥有天顶星技术之外,地球上的超级大国也没十足把握抓住。所以,只要潜艇自己不作死,老老实实的当潜行杀手,一般情况下危险都不会太大。

反过来再看投身到19世纪末的033潜艇,哪怕是面对当代列强各国的巡洋舰,也不是说一定能单方面的完成攻击而不被击沉。

要知道被杨浩和中国海军影响严重的这几年,世界各国有能力的,全都把副炮换成了速射炮。起码他们的巡洋舰配备的152炮,清一色的40倍身管阿姆斯特朗。或者德国150这些。比较牛叉一些的,甚至把身管做到了45倍,还朝着更长、更快的标准去攀登。

这些速射炮的精度或者不太够,但射程和威力对付潜艇却一定足够。潜艇想要提高命中率。跑到几公里距离上发动攻击,哪怕是以潜射电动鱼雷,也难免在末端被敌方发现。反应够快的,强行用炮弹密集轰击的话,危险可是相当不小的。

更别提如今的“登州级”驱逐舰,本身技术指标与二战后期的成熟反潜舰差不多。一旦发现被攻击,一分钟内就会把至少24颗刺猬弹,外加一堆大个头的深水炸弹砸过去。另外,其双连装的127炮,一分钟打光40发炮弹半点问题没有。再逼急了,还有反潜鱼雷可以招呼。

如此一来,驱逐舰再差也能发出一个波次的反击,大不了来个同归于尽。可别忘了,驱逐舰的航速优势,令其可以进行躲避!

明白这个道理,不管服气不服气的,都必须顺着路子走。

蔡廷干绝不认为现在的驱逐舰已经练熟了反潜,他们之前连个靶子都没有呢,怎么练?反过来他的潜艇也才在熟悉期间,大哥别说二哥,大家一样的菜。

不过终究是驱逐舰占便宜,这是先天上的优势,无奈和也。另外他们还得小心,别一时间玩的忘形了,把潜艇鼓捣出毛病来,到时候救援都来不及!

成功跑到了驱逐舰的后面,等于是摆脱了对方的护航(监督),蔡廷干当即下令反过来开始捕捉驱逐舰的踪迹。

全体艇员都经过几个月的模拟训练,实物上手速度也是蛮快的。在潜行反追踪过程里,一丝不苟的执行命令,配合的相当顺畅。

焦海带着他的技术人员在


状态提示:第四三九章 猎杀潜航(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