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混血八旗>第八百六十章 英军投降

零三二旅的穿插非常成功,关丹英军瞬间陷入了被合围的境地。激战三天之后,弹尽粮绝的英军不得不开城投降。占领关丹之后,满洲军前方便都是英军的聚集区,不能再以两线突进的办法来完成攻势,必须对半岛中部的英军完成打击。李枝立即调按照计划整了部署。

图拉的第十一轻步兵师从关丹出发一路向西扫荡,直接杀向吉隆坡与周浩的第十轻步兵师汇合。多罗的第十四骑兵师,则绕过吉隆坡向东南穿插,直取马来亚南方前沿重镇珑宾。李枝直接则率领第三十二混成旅继续前进,向珑宾的北方屏障北根发起进攻。这一套东西对调,可以解决沿途的全部英军,彻底粉碎英军防线,避免英军抄袭派遣军后路,也可以将攻坚力量全部集中到吉隆坡一线。

派遣军开始行动之后,除了北根的李枝和吉隆坡的周浩是在打阵地战,其他人全部开始了疯狂的迂回穿插作战。马来半岛的中部聚集了大量的英军,有从前线败退下来的残兵,也有从南方赶来增援的部队。他们构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试图稳固中部地区,帕尔西似乎有在半岛中部地区建立根据地,坚持抗战的意图。这些人并非弱旅,装备方面除了缺少火炮之外,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来,但是马来半岛的地形却让他们的防线支离破碎。图拉和多罗的两支部队,又都有着非常好的机动能力,所以他们频繁的使用迂回穿插战术,不断的从英军背后发起攻击,很快便瓦解了英军的防线。进退失据的英军残部,不得不继续向南方逃窜。

经过一个半月的突进,南洋派遣军再次达成了他们的战略构想,周浩、图拉的西路军攻陷了吉隆坡,李枝、多罗的东路军也陈宫占领了珑宾。同时因为英军北线不断抽调兵力,导致南方防线空虚,黄忠敏也成功突破了南线英军的防线,成功的在珑宾和李枝会师了。十万英军残部,全部被压缩到了森美兰,而且陷入了满洲军吉隆坡、珑宾、马六甲的三线合围之中。

英军的生存空间被极大的压缩了,即便澳大利亚的一个师和一个半英军师还有一定的战斗力,但帕尔西还不得不面对补给断绝的困难。英军在森美兰陷入了困守,印度和缅甸的增援,是他们目前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东西。伦敦已经获悉了马来亚的战事,可是如何挽救被困的帕尔西,伦敦的威廉内阁也是一筹莫展。

满洲军一直以来的隐忍,让威廉内阁有了错误的判断,他们觉得果兴阿不会主动发起进攻,英军依旧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马来亚突然燃起的战火,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他们之前的调兵遣将,都是在规划在东南亚发起攻势,根本没有想到过马来亚会后院起火。威廉内阁当然不能放任马来亚沦陷,若是失去了马来亚,马六甲海峡将彻底沦入满洲军的控制,北太平洋将成为满洲帝国的内海。出现这样的结果,不但香港将会彻底成为孤岛,英军的后续攻势无法展开,法国在东南亚的一切也都将成为弃子。

为了挽救马来亚的帕尔西,英军再次出动了东印度舰队,并且运载了两个印度师的兵力,准备跨海增援马来亚。而且英军军方给出了一个非常天才的计划,他们准备让这两个印度师在满洲军后方的槟城登陆,从后方对满洲军发起进攻。多罗的西路军发起第一波攻势时,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并没有处理靠海的槟城,槟城目前是个三不管地带,英军的计划的确有很大成功的可能。

然而东印度舰队刚一靠近马六甲海峡wài wéi,便遭到了满洲海军南洋舰队的拦截。东印度舰队近年来增添了大量舰船,战力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可是刚刚组建起来的南洋舰队战斗序列更是奢华,足有十二艘海狼级驱逐舰、八艘海虎级重巡洋舰,大败远东舰队的两艘主力蛮鲸级战列巡洋舰猿声号和晓梦号也全部在列。东印度舰队司令戴维斯,很明智的放弃了接战的打算,率领舰队全速后撤返航。可惜他忘了一件事,满洲海军称雄太平洋的绝技不是他们巨大的吨位,而是他们飞鱼一样的航速。

东印度舰队退走,南洋舰队却并不准备放过他们,两国已经开战根本没什么好顾忌的。新上任的南洋舰队司令邝广仁也不是一个喜欢容让的人,当即下达了全军追击的命令。南洋舰队各舰的航速比东印度舰队的航速快了一半还带拐弯,东印度舰队怎么可能逃得掉,所以一个半小时之后他们便被轻易的追上,然不得不开始一场惨烈的厮杀。双方激战四个小时,东印度舰队才算摆脱了敌人,可是他们已经沉没了三艘巡洋舰,而且足足有七艘运输船被敌人击沉。戴维带着舰队出门溜达了一圈,回家便成了残废,他带出去的两个师,更是只回来了三个旅,其他人全部葬身鱼腹。

赶走了东印度舰队之后,南洋舰队也没急着回家,而是回到刚刚的战场,把一些漂浮物给捞了起来,比如英军的战旗、装备,以及一些命好的幸运儿。捞完了东西,南洋舰队便返回了母港新加坡。战舰一入港,邝广仁便马上安排人把自己捞上来的海漂子,全部快递给了正在围攻森美兰的李枝、黄敏忠等人。

“海军兄弟们,真是帮了大忙了!”见了邝广仁送来的战利品和战俘,李枝及麾下众将全都非常开心,他们攻心战的利器到了。

第二天李枝便安排战俘们抬着海军的缴获,打着白旗跨过了英军的防线,他急不可耐的想让帕尔


状态提示:第八百六十章 英军投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