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明末达人秀>第六百一十八章 考成法

似乎是感受到了崇祯的决心,亦或是感受到了对方对自己的重视,崇祯的话音刚落,李邦国终于开口了。

“皇上,诚如您所言,江南士绅的问题,不仅仅是存在于他们身上,不管是其他地方的士绅和商贾,还是天下的黎民百姓,也有着同样的遭遇,在贪官污吏面前,一样是那么无力,迫于现实,不得不屈服。”

说到这里,李邦国忽然顿了顿,话风更是为之一转,神情也变得坚定了起来,又带着几分怅然之意,接下来的话语,给人一种追忆的感觉。

“自太祖建立大明以来,早期的时候,朝廷虽然也有对官员的考核制度,但真正达到顶峰,考核制度相对更加的完善,却是发生在万历年间,张居正主政内阁的时候,也就是非常有名的考成法。”

“然而,随着张居正的病逝,所谓的考成法,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犹如昙花一现,也渐渐变得名存实亡起来,在程序上,对于官吏的考核,也不再那么的严格。”

“特别是到了后来,随着宦官的得势,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即便是有一些宦官贪污受贿,由于受宠的原因,上缴了贪污受贿的银子以后,也就免受了罪责,美其名曰,孝敬——”

刹那间,大殿里的气氛就好像上冻了一般,变得凝滞了起来,给人一种窒息感。

李邦国最后的两个字,尾音拉得很长,明显没有尽述,后面还有其他的话语,而从周道登等人的表情来看,他们都知道李邦国想说而未说的话语,却又是那么的敏感。

否则的话,也不会说一半留一半了。

同时,崇祯也听出了弦外之音,李邦国的矛头直指当时的神宗,而所谓的孝敬,当然是孝敬当时的万历皇帝,后者俨然成为了贪官污吏的保护伞。

有着穿越者的灵魂印记,作为一名历史学家,崇祯当然知道,当时爱财的万历皇帝,敛财的主要手段,就是靠那些委以重任的宦官,作为爪牙,到处收刮民脂民膏,占据各个肥缺。

而那些事迹败露的宦官,即便是惹起了极大的民怨,只需将脏银孝敬给万历,就能得到相应的庇护,免受责罚。

有了李国邦的开头,虽然气氛依旧紧张不已,但也起到了极好的表率作用,尤其是崇祯此时的态度,不时地轻轻点头,以示认可,也给予了众人莫大的鼓励,一定的勇气。

说到吏治的事情上,显然,作为吏部尚书,在这个时候,韩一良也不得不站出来,进行一定的表态,讲述自己的看法和一些意见。

“皇上,即便是张居正的考成法,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并不能对官吏起到太大的考核作用,太过拘泥于形式,而非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主要内容归纳下来,也就是以下几点。”

“其一,对于所属官员应办的事务,六部和都察院设定一定的期限,并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面,一式三份,一本留在六部和都察院,以作底册;一本送往六科,以便日后进行纠察;最后一本上呈内阁,由辅臣浏览。”

“其二,每月月末之时,六部和都察院,根据账簿上面的登记内容,对所属官员负责承办的事务,进行检查,看其完成情况,每完成一件事情,就要登出一件事情。反之,必须如实申报。”

“其三,每半年的时候,六科可以根据账簿的登记,要求六部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

“最后,由内阁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核实。六部、都察院和六科之中,任何一个环节有瞒报差错者,均要予以相应的罪责进行制裁。”

......

渐渐地,随着韩一良的话语越来越趋向于理论化,毫无个人的观点在里面,使得内容变得越来越枯燥乏味起来,崇祯也渐渐失去了兴趣。

作为一个明史学者,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赫赫有名的“考成法”呢?

毕竟,这是张居正的主要政绩之一,也是诸多改革的其中一个成就,也是历史学者评价张居正的主要依据。

“好了,韩尚书,就算是你不说这些,你的这些同僚也知道考成法的内容。”

崇祯终于还是忍受不了了,打断了韩一良的讲话,说话之间,更是将目光投到了周道登几人的身上,这些年逾五十的老臣,进而补充道:“周阁老他们,可是四朝元老了,历经三代,可是亲身经历过考成法,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考成法呢?”

“呃~”

韩一良的表情僵住了,错愕了一下,他听出了崇祯的不耐烦,言语里的点指之意,不要耍滑头,不要用这些没有营养的话语搪塞众人,应付他崇祯。

不再理会韩一良那一脸不自然的神情,带着几分尴尬之意,崇祯再次爽朗地笑了笑,更是顺手抄过了一张折叠好的图纸,隐隐约约间,从纸张的背面,可以模糊地看到,图纸的内容,是由密密麻麻的文字和结构图案组成。

“喏~各位爱卿,你们看看这个,乃是朕的一个吏治初步构想,对于考成法的一种改进与完善,看完之后,谈谈感想,给一些意见。”

显然,对于崇祯这种极为客气的态度,并没有多少帝王的架子,众人那是经常见到,并习以为然,寒暄了一句之后,也就没有客气地接过了图纸。

随着图纸被展开,由周道登捧在手里,众人围成了一个弧形,同时看向了图纸上面的内容,随着浏览地深入,再次震撼了,心中也随之翻起了惊天骇浪,暗暗心惊,


状态提示:第六百一十八章 考成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