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纬国手里的这支部队,在番号上是两个团,在编制上是两个旅,在级别上是两个师,在实际人数和实际火力上则差不多是两个军。好在孙立人举荐了温应星等人过来帮忙,否则蒋纬国光靠他和杜聿明、廖耀湘、孙立人、郑洞国,肯定没法管好这么一大批人马。蒋纬国部队驻扎地在南京紫金山北麓的一片丘陵间的树林里(实际上,蒋纬国部队有好几个驻扎地,部队目前很分散,因为集中起来的话,外界一看就知道人数根本不止两个团,驻扎在紫金山北麓的是蒋纬国团的核心部队和指挥部),浩浩荡荡上万人到来后,山林里犹如雨后春笋般迅速修建起了遍地的营房。因为蒋纬国的事先叮嘱,官兵们没有滥砍滥伐,木材原料大部分都是从别处运来的,保护了紫金山的自然风光,实际上,官兵们也不想砍掉驻扎地里的树木,眼下虽然已是九月中下旬,但天气还是闷热无比,呆在树荫下肯定要好过砍掉树后被太阳晒。蒋纬国财大气粗,后台全国第一硬,因此没费多大口舌,军委会就调拨来第一批军费和大批的物资(蒋纬国部队虽然是为他自己建立的,但同时也是为国家建立的,经费肯定是军委会掏大头,资金不足再由蒋纬国自己掏腰包。蒋纬国现在手头也开始紧张了,能不出钱的地方他也不想出),人多力量大,营地在两天内便全面完工,各种军用设施、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看着无不忙碌得热火朝天的官兵们,蒋纬国心驰神往:“这就是老子的部队啊!终于开始了!”税警总团三万多官兵的“弃暗投明”,大大地便宜了蒋纬国,使得他省掉了招兵买马的步骤。宋子文辛辛苦苦建立的税警总团此时白白地便宜了蒋纬国,正可谓是“外甥狗,吃上走”。
“二公子,真没想到,原打算建一个营,却一下子变成两个团了!”杜聿明喜笑颜开地走过来,手中捧着一份文件,兴奋得满脸红光,“对了,我已经统计好了,我们两团现共有…”
“这个等一下说。”蒋纬国打断杜聿明,“第一,不要再叫我二公子了,我以后是你下属,叫我纬国或建镐就行了;第二,我让你打听的人,你都打听好了没?”蒋纬国觉得自己应该趁早拉拢几个有用人才,否则的话,时间拖下去,人家都混成将军师长军长了,想拉都没法,趁着他们现在的职位还不高,才能方便挖,并且他们早点跟自己,感情也会更早就开始积累。蒋纬国去税警总团挖人的时候,杜聿明则忙着给他“四处打探”。
杜聿明笑起来,他取出另一份文件:“二…建镐,你亲自点名的这几个人,我都打听了。戴安澜,目前在第25师当团长;胡琏,现任第11师第66团团长;黄百韬,正在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学习;余程万,在第49师里当团长;方先觉,在第20师里当副团长;宋希濂,此时是第36师的少将师长;王耀武,第51师的少将师长;俞济时,第58师的中将师长;…”
蒋纬国点点头,心里有点遗憾:“这其中几个抗战名将的位置都已经不低了,没法挖了。”他思索一下:“杜大哥,你帮我一个忙,去问黄百韬,看他愿不愿意来我这里当个副参谋长。”刚才的那些抗日名将里,基本上都是团级甚至师级的,黄百韬则没有军权,挖他相对容易点。
杜聿明略感惊讶:“建镐,让黄百韬来我们这?这个人不是…”
“不是什么?”蒋纬国笑起来,他知道杜聿明想说什么,“不是嫡系?我知道,但用人之道是任人唯贤,不是任人唯亲。黄百韬这个人很有能力,对国家也忠心耿耿,为什么不用?”国军的高层将领里绝大多数都是黄埔嫡系,出身于杂牌军的将领即便得到重用,也难以升至真正的高位,但黄百韬是一个例外,他是从杂牌军里靠着军功硬生生杀出的一员悍将、大将。黄百韬是不折不扣的杂牌军出身,他是天津人,所以参加的是北洋军,跟的是奉系的张宗昌,北伐末期才投靠蒋介石,这种出身和资历,几乎注定他在中央军里吃不开,眼下的他只是在陆军大学里学习,手上没有一兵一卒(历史上黄百韬从陆大毕业后只是到军委会里当了一个高级参谋,然后一直都担任参谋军职,直到抗战末期才崭露头角,并在内战中正式“崛起”)。黄百韬的优点是非常多的,平时练兵有方,战时身先士卒,并且没什么不良嗜好,奉公守法、严于律己,并且意志顽强、坚韧不拔、敢打敢拼、攻守俱佳,他在国共内战中只有一支日械部队,却能屡屡重创解放军。实际上,这也是出身原因。黄百韬知道他不是黄埔嫡系,没有背景,也没有靠山,只能用战功来证明自己以及获得蒋介石的信任,所以在战场上拼死奋战。
蒋纬国挖孙立人,杜聿明是理解的,孙立人虽然也不是出身黄埔嫡系,但毕竟是海归派;蒋纬国挖郑洞国,杜聿明非常理解,因为郑洞国跟杜聿明都是黄埔一期;但蒋纬国挖黄百韬,杜聿明就很不理解了,在他看来,蒋纬国要组建的部队是中央军嫡系里的嫡系,必须确保“血统绝对纯正”,怎么能让黄百韬这种杂牌军出身并且也看不到有什么特长的土鳖加入进来(黄百韬是在抗战末期才崭露头角的,此时还没什么战功)?但是,蒋纬国既然发话了,杜聿明也只能表示赞同:“好,我明白了。”
“那就麻烦杜大哥你了。”蒋纬国说话很客气,“我们言归正传。你继续说吧!”
杜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