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恐怖悬疑>懦弱的勇士>第四百零五章 按兵不动的默契 上

凌侠和夏远文足足密谈了一下午,谁也不知二人聊了什么?只知道凌侠和夏宁儿直到晚上才离开联军总部,但二人出城之后便没了踪迹,夏远桀和夏远岚派出去的细作找寻了一圈也没有找到凌侠和夏宁儿,沿途打探了一番,有人说看到他俩出城了,也有人说两人从城内打尖歇息了,见实在理不出头绪,夏远桀和夏远岚只得把人调了回来。

这几天,各地风云激荡,先是港宁一郎率兵赶到许洲疆城下,倭寇的兵马驻扎在五十里开外的舟宁县,周宁县距离许洲疆的疆域城门很近,属于许洲疆的外围侧移,城内不仅驻扎了战卫军两个师团,里面更有百姓居住,虽然事先知道倭寇攻城的消息,可大家以为倭寇会把兵团驻扎在城门对面,因为那里是平原开阔地带,既便于进攻亦适合安置军营。

可是谁也没想到,倭寇兵临城下时,人们才发现判断失误,港宁一郎竟然放弃了疆域城门对面的阔地,而是选中了这个位于侧翼的小县城,夜里倭寇使用闪电战,不到半个时辰便攻陷了舟宁县,杀光守城将士,把城内的百姓全都屠杀,做完这些,港宁一郎没有立即进攻,而是下令休整兵马,同时安排士兵修筑城墙。

看到倭寇暂时选择按兵不动,负责南部战区的诸葛一言和南宫雄霸顿时松了口气,他们可不敢让战区出现任何差池,当初划分四大战区时,并不是按照疆域版图平切的,太子派、二皇子派、帝君派都是以自己的地盘进行划分的,三派势力之中,帝君的地盘最大,他的支持者中既有地方上的封疆大吏,也有皇室宗亲,比如凌侠的紫嫣疆和夏宁儿的琉璃疆,这都属于北部战区,。

由于帝君的支持者分别位于夏朝的南北两端,因此朝廷派便将这些疆域组成两个战区,也就是南、北两大战区,当初帝君任命南宫雄霸负责北部战区军事防御,又任命老帅章华极和当朝丞相诸葛一言合力负责南部战区事宜。

据说当初战区划分结束后,帝君发现北部战区境内有一半的疆域没有归附他,比如镇国公的武岚疆,凌侠的紫嫣疆、夏宁儿的琉璃疆,闹灾的呈安、延秀四座疆域,还有几座闹独立的疆域,这些疆域虽在北部战区境内,却都不肯听从朝廷和帝君的调遣。

正是有鉴于此,所以当初南宫雄霸跟港宁一郎对阵时,其实是有机会胜利的,可是帝君气恼那些疆域总督不服朝廷管教,因此暗示南宫雄霸,让他之管负责归附朝廷的疆域,至于那些不听朝廷命令的疆域,任由其自生自灭。

南宫雄霸接到圣旨后,并未参透帝君的心意,倒是东方先生看穿了帝君的想法,这才有了北部战区遭遇溃败的结局,外界都以为帝君事后没有追击南宫雄霸丢失北部战区的责任,是因为南宫雄霸系帝君亲舅舅,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南宫雄霸执行了帝君的想法。

不同于帝君势力的复杂,太子夏远桀的支持者基本上都是武将实力,当初先帝册封武将为疆域总督时,考虑到他们都是军人,便将东部地区的疆域册封给立有战功的武将,如此一来,那些疆域自然而然的被划分成东部战区,因为东部战区大多数疆域都是太子的地盘,所以他便负责东部战区军事,当初夏远桀便让古修缘和绿竹翁负责东部战区的战事部署。

自古文官集团就和武将势力对立,武将势力集中于东部,而那些文官们管辖的疆域则盘踞西部,二皇子夏远文的支持者大多是文臣,这么一来,那些疆域便被统筹为西部战区,战区成立后,彭天罡和二皇子坐镇联军总部,而龙九重和秋落北便联手负责战区的军事和政务,因为秋落北对龙九重曾逼宫叛乱的行为十分鄙视,所以两人的关系不是太好。

因为战区是以地盘划分的,所以三派掌权者全都极力维护,跟北部战区的错综复杂不同,东、南、西三大战区都是他们实打实的嫡系根底,谁也舍不得让自己的家底受损,也正因如此,看到东部战区有被倭寇吞并的危险,太子夏远桀宁可向帝君妥协,也舍不得放弃自己的地盘,因为一旦章华极把麾下兵团撤走,东部战区顷刻间变化被倭寇攻陷。

当初夏远桀为了推行和倭寇全面开战的计划,向帝君从南部战区借走了五个兵团,本以为可以摧朽拉枯似的剿灭东部战区之敌,可惜事与愿违,从战役一开始时,战卫军就被倭寇牵着鼻子走,要不是凌侠后期拉平了双方的差距,战卫军主力早就被倭寇困死在寒柱省了,此时敌我双方依旧从朱集镇胶着,处于对阵状态。

就在双方进行拉锯战时,港宁一郎发兵攻打许洲疆,而帝君则趁机以撤兵回防为要挟,逼迫太子向朝廷妥协,虽然帝君最终达成所愿,但章化极麾下的四个兵团却留在了东部战区,如此一来,南部战区压力骤增,虽然帝君事先把南宫雄霸派来主持战区军务,可这次来攻城的却是港宁一郎,毕竟当初南宫雄霸曾败在港宁一郎手中。

原本南部战区拥有六个兵团的战卫军,但当初章华极奉命支援东部战区时,一口气带走了五个兵团,所有现在诸葛一言手里只有一个兵团守城,港宁一郎这次攻城足足率领了三个兵团,战卫军怎么看都不是对手,如今南宫雄霸和诸葛一言把兵力全集中在了许洲疆,此刻他俩心急如焚,二人既盼着港宁一郎多休整几天,也盼着龙九重的援兵能够早点过来。

此时此刻所有人的视线都聚集在了许洲疆,西


状态提示:第四百零五章 按兵不动的默契 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