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护**第一支队教练官的吴瑞玉,是在囚禁了该支队指挥官钱凤鸣之后,和同支队训练官苏炳楷、于万龙一起起事响应孙大炮成立华南联邦共和国的。后钱凤鸣也同意加入华南国,于是支队指挥权又回到钱凤鸣手中,钱凤鸣又打电报给第二支队指挥官庄育才,一起加入了华南国。此时两个支队共辖四个营十个连,总兵力才三千出头。钱凤鸣和庄育才在向孙大炮报告自己壮举同时,也随即将部队派往泉州附近的县镇,招兵买马扩大实力,准备对抗北京政府派来的军队。
自打决定踏上孙大炮的贼船,钱凤鸣、吴瑞玉、庄育才等人就知道政府一定不会放过他们,一定会派军队前来镇压平叛,只是没有想到政府的军队会这么快,而且不是从陆上而是海是打过来。在向孙大炮报告自己壮举的时候,他们也顺便提到了装备和军饷的事情,那边答应了会马上送五千人的装备和十万日元过来,这还让他们几人高兴了一番。可在听到派往惠安县进行扩编军队的第一支队一营营长杨得胜报告在惠安县遭遇北京政府军队时,几人还以为自己的营长在说胡话或者笑话;证实此事不假之后,几人就有些慌乱起来了。
不是他们怕打仗而慌乱,这些人里面有几位是保定军校出来的,打仗多少还是有些斤两的;只不过在出现他们判断范围之外的事情之后,惊慌是难免的。紧张的商议了一番之后,钱凤鸣马上电令杨得胜带兵撤出惠安县城,到惠安城外西北的梅山一带设立阵地,阻击政府军队。作为泉州警备队副官出身的钱凤鸣,对这里的地形还是比较熟悉;他知道在惠安城北面一点五公里的梅山,是一个很好的阻击阵地,和另外一个叫平山的小山一样,是惠安城边上两处海拔超过一百米的小山。把军队放在城外,即可以牵制政府军队,又可以居高临下的对进攻的军队予以打击。虽然杨得胜第一营只有四百多人,加上这几天在惠安县招收的新兵,也就一千出头,可是刚入伍几天的新兵有战斗力吗?这一点,钱凤鸣自己都担忧。
对于突然出现并快速击败,不、应该说是快速歼灭自己一个排士兵的政府军队,爬在平山顶上的第一营营长杨得胜吃惊的感觉一点也不比他上司小。他的营到惠安县城也不过八天时间,军丁招收也不过四百余人;以他一个营四百五十人的编制,招收这么多新兵,已经是完全超出训练能力范围了,现在敌人打过来了,自己又不能撤退,只能按照上级命令在此坚守,看看后面能不能有军队赶来援助。
“营长,这北方佬的行动真快呀,他们怎么能从海上过来呢,不是都从陆上来吗?这么多人,我们一个营如何能挡得住”?看着小山下面一**开过来的军队,一连连长何杰不无担心的问到。杨得胜没有马上回答部下的话,他也是一边看下面的敌方军队,一边沉思早上发生的那场短暂的战斗。今天上午,听到湄洲湾渔民的报告之后,杨得胜吃惊之余向泉州报告的同时还是派出了一个排的士兵前去打探敌情。谁知这个排在派出之后就没有了消息,直到他带兵撤出惠安县城,到平山之后才接到下面人报告,说是前去打探敌情的那个排有一个班长回来了,有事情向营长报告。
见面之后杨得胜才知道,这个班长是被对方放回来传话的,对方让他们陆军放下武器投降,一旦仗打起来就没有这个机会了。对敌人的这番话,杨营长不感兴趣。说实话,南方人,特别是闽人对北方人没有什么好感觉,北方人对闽人似乎也是如此,这一点自古就有。从北宋开始地域歧视比较严重,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南宋乃至明清。北宋一次选状元寇准只说了一句话就定了下来:“南方下国人,不宜冠多士”。司马光责王安石:“心术似福州”一下子把福建人全得罪了。又说:“今二相皆闽人,二参政皆楚人,风俗何以更得淳厚”?(以上资料来自百度)这就造成福建人对北方人不好的观感一直延续了下来。
孙大炮这一次起事,原本没有想到福建会有人响应,谁知一下子出来了而且还是两个地方,让孙大炮很是意外和高兴;福建起事响应孙大炮,这其中和福建人对北方人有看法有一定关系。此时的杨得胜,也正想着如何抵挡政府军队,等候援军到了,对被俘后放回来班长劝降的话并不怎么在意,只是对自己一个排被对方同样数量的军队五分钟不到击溃歼灭无一漏网有些吃惊。他也知道,泉州那边不会随便投降,就算要投降,也不是他这个营长能够决定的;既然这样,那就打吧,尽管自己的战斗力比不上对方,士兵的训练赶不上山东军队,多少还是要做做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