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双枪皇帝>第二百三十九章 【跨海北伐】

四月十二,宋主赵猎率左相陈宜中、张世杰、曾渊子及一众文武大臣,于琼州府北丘太庙祭天祀祖,誓师出征。

宋主赵猎御驾亲征,以龙雀军副都统制江风烈、同知枢密院事张世杰为副元帅,马南淳为监军。麾下诸大将施扬、张霸、龙飞翼、常泰、沈平波、万钟、呼延啸、洪四娘等济济一堂。

诸将中除了个张世杰,其余都是龙雀军骨干将领,虽然谈不上所谓的“名将”,指挥才能也并不算出色,但都是与赵猎一路血雨腥风拼杀过来值得信赖的战友与部下,指挥起来如臂使指,绝不担心出现阳奉阴违、心怀异志。就凭这一点,就强甚名将。

说到“名将”,赵猎麾下倒是有一个——张世杰。

此公虽然挂着个副元帅的头衔,但这头衔就跟他的同知枢密院事一样,都是虚的,除了一支卫队之外并无指挥权。他此次随军北上的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军事顾问。张世杰短于海战,但陆战尤其是指挥骑兵作战有不俗战绩,因为他本身就是出身金国的将领,是地地道道的北人,他真正擅长的是指挥骑兵而不是船队。把一个纯陆战将领派去指挥几十万人的海战,典型的扬短避长,这不光是张世杰的失职,也是行朝的失察。

赵猎此番重新起用张世杰,用的就是他的陆战经验,由其是指挥大军团作战的经验。御前作战会议曾预测,一旦天子驾临东南,四方涌来的勤王军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聚集在王旗之下,十几万、几十万兵马不在话下。赵猎此前从没指挥过十万人以上的战役,指挥一两万人与十万、几十万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而张世杰在指挥数十万的大战役方面经验老道。鉴于他以往对大宋造成的严重损失,再以之帅是不可能的了,但当个顾问还是没问题的,也算是发挥余热。

此番出征的龙雀军共计一万一千余人马,分踏白、选锋、背嵬、游奕、中军等五军,再加上一个直属炮营。

按大宋军队战斗序列惯例,前哨为踏白军,主哨探、奇袭,由尖哨营充任,共七百人,踏白左将沈平波,踏白右将果牙。

前锋为选锋军,为军中尖刀,一旦踏白军发现敌情,敌弱则吃下,敌强则配合选锋军以迅雷勇猛之势击破之。共二千五百人,选锋左将为施扬,右将为洪四娘。

背嵬为军中之胆,为龙雀军唯一一支骑兵,主前后策应,机动应敌。人马最少,只有五百人马,虽然是少,但骑兵历来都是军中最强,一支五百人马的骑兵,可轻易击溃十倍步兵——当然,火枪兵除外。这支极为重要的骑兵主将却并非赵猎嫡系将领,而是原张世杰部下张霸。之所以用张霸原因很简单,张霸本就是北人,在张世杰麾下多次参加骑战,在骑兵战术方面的经验,整个龙雀军不作第二人之想,背嵬将自然非他莫属。

再下来是游奕军,主殿后并押送粮抹辎重。龙雀军是一支火器装备率达八成的枪械部队,对枪支弹药等后勤依赖很大,可以说全军的牛马车辆,一半是载粮一半是运弹药。所以此军人马数量也是最庞大的,足有四千五百余人。以常泰为游奕左将,万钟为右将。

最后就是万军之魂——中军了。中军之帅自然就是赵猎,副帅为江风烈。共计二千五百余人马,其中三百武功队、五百炮营皆为皇帝直属,其余归江风烈指挥。

这五军一营,分开来看,少则几百,多则数千,在人数上似乎略显单薄,并不给人以威慑及强大之感,但随便拉出一支军队来,都能以一挡十,进可攻城拔寨,守则固若金汤。可以说,数量在十万以下的元军,谁拦谁死!

这,就是赵猎敢以区区万人挑战五十万元军的底气所在。

四月十五,百舸竞渡,千帆齐扬,万军过海。

目标,广南西路重镇广州。

……

就在赵猎御驾亲征同一日,身负特别使命的大宋使者、枢密副都承旨陈秉煊从海路绕行,悄然抵达安南。

此时的占城已受元将唆都招抚,称臣内附,于兴炎元年正月即至元十八年(1281年)设占城行省,原本忽必烈是要拜唆都为行省右丞,以辅助其九子镇南王脱欢,但因东南局势风云突变,不得不把唆都召还,转任征南宣慰副都元帅,占城行省右丞由元将来阿八赤担任。

安南与占城乃唇齿之国,占城归附,蒙元下一个目标,自然就是安南。

安南国王陈日烜终日忧心忡忡,国内意见也分两派,有主战,有主降,两派相持不下。

正当陈日烜在战降之间摇摆不定之际,此时琼州之战的消息姗姗来迟,宗主国抗元大捷,一下就给安南打了一针兴奋剂,主战之议顿占上风。

就在此时,被侵占的占城动作更快——直接举兵反叛了。

其实就算没有赵猎横空出世,带领行朝绝地反击,按正常历史走向,占城也会在次年反叛。虽然很快就被唆都统兵取占城木城,进占大州,占城王退据山林,但却拉开安南之役的大幕,陷死无数蒙元精兵猛将。

如今在赵猎的蝴蝶效应下,占城反叛提前,而元军猛将唆都则被调往东南主持战局,形势对占城与安南都极有利。

尽管毗邻的广南动荡不休,镇南王受到严重威胁,但占城之叛仍令其暴怒不已,不顾广南乱局,迅速下令平叛,亲率三万大军进逼占城。

脱欢的胃口很大,为使将来平定广南之乱时无后顾之忧,他决定趁此次平定占城之机,


状态提示:第二百三十九章 【跨海北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