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双枪皇帝>第九十三章 末将愿往

这一次,打破寂静的是苏刘义,缓缓道:“某倒是愿领军与那马抚机一战……”

话音未落就被张世杰打断:“复汉(苏刘义字)另有重任,即日渡海返回故梓,招募军士,景瞻率水军随行护卫,务必保证汝父安全。讨逆之事,便交给诸军将吧……”

行朝眼下除了金银财帛,什么都缺:缺铁料、缺兵器、缺粮草、缺畜力、缺人力、缺兵员……其中兵粮这两项又是重中之重。

行朝原有军兵二千五百人左右,攻吉阳军城时,死伤五百余人。待夺取军城后,收降新附军、汉军约五百人,正好补足损失兵员。按宋军兵制,二千五百人正好是一军的兵额。眼下行朝计有五军,空有番号而无兵员,当务之急就是补充兵力。没有足够的兵力,如何应对接下来源源不断的元军大军围剿?

琼州得台风之天时,海峡之地利,使元军重兵集结大费周章,纵然早早知晓行朝行踪,却迟迟不能集结兵力渡海而击。若是在大陆,早被围成铁桶一般了。然而琼州却缺一样:人和。

琼州宋人太少,兵员匮乏。黎獠虽多,慢说难以征召,就算能招募也难以成军。黎人固骁勇敢战,但性子散漫,难以训练。用少量来当奇兵还行,结阵作战根本不行。所以招募军兵,还得是宋人,而要招宋人,只能从大陆招。

那么谁最能胜任这项工作呢?

苏刘义曾有一绰号“苏十万”,并不是说他腰缠十万贯之意,而是当年他在家乡募兵勤王,一呼百应,短短时日就聚兵数万,时号称十万,故有“苏十万”之称。苏刘义募兵能力之强,家资之丰厚可见一斑。这项重任舍此君复有谁人可担当?

广募兵员,为宋军输入新鲜血液,其重大意义丝毫不比攻取万安军差甚至有过之。想通此节就能明白,苏氏父子此行任务是何等紧迫而重要。

粮食这块,倒是暂时无忧。作为一个拥有三大港口、客户过千、商贸兴盛的商埠口岸,崖城粮库的存粮还是比较充足的,至少支撑几千人的用度问题不大。再者城中主户、客户、商铺存粮都不少,但有所需,尽可大量购入。

张世杰慨然道:“昌化军不足虑,真正棘手的是万安军……此役非全力以赴不可。便由本相总制兵马,与马贼决战于万安!”

万安军城与吉阳军城完全没有可比性,其城早已崩坏,失去防御功能,所以此战不是攻城战,而是野战。即便如此,二千余元兵也不可小觑,宋军这边至少也得有对等的兵力才有一战之力。眼下堂堂行朝全部兵马也就只余二千多,能指挥这全部兵马的,也只有张世杰了——不是说别人没能力指挥,而是张世杰绝不会把全部兵马交给别人指挥。

诸将轰然应喏,气氛烘托得足足的。然而张世杰开口一句话,就把这刚刚燃起的气氛一下拍散了。

张世杰说的是:“谁人愿充先锋,探敌虚实?”

除了赵猎所属的龙雀军一系将领之外,其他各军将领无不诉苦,都抱怨没有足够军械。

军械这块,当属工部及军器监共管。新任工部侍郞马南宝,现在他已去了前面那个“权”字(权即临时之意),正式就任朝官,马南宝只是叫苦没足够铁料。

南宋时期,由于失去河北各钢铁产地,每岁铁课大幅缩减,金属材料相当吃紧。而到了行朝末期,由于一路南逃,逃一路丢一路,只有损失没补充,情况更严重到了国库几无存铁的地步。

由于库藏匮乏,无力解决兵器材料问题。眼下各军只能自力更生,各显手段,买也好借也好赊也好,从海商客户那里弄来铁料,自行补充。原本按宋朝兵制,兵器制作都是由都作院统一制造。各军但有所需,需逐级申报,最后枢密院转批,兵部核实后颁发。下面诸军是无权铸造兵器的,擅自制兵可是大罪。只是行朝没落至此,什么规矩都得放一边,只要能尽快恢复各军战斗力,怎么合适怎么来。这也是赵猎能堂而皇之自行铸造兵器的原因。

赵猎的龙雀军也缺铁料,但缺的只是军械蓄备,战斗所需武器倒是不缺。

这又体现出了燧发枪的另一个大优势:铁料损耗小。

一把燧发枪全重八斤,刨去枪托等木料部分,余重六斤,枪管熟铁部分约四斤半,枪机钢材部分一斤多。而宋制一把制式手刀也要耗熟铁三斤,刀刃部分还要夹钢。也就是说,一把燧发枪耗铁料只相当于两把手刀。而两把手刀上了战场,可能一场战斗下来,就会布满缺口要重新打磨,甚至折断损毁丢弃战场也是常事。而燧发枪呢,只发射铅子,远程打击敌人,既不会损毁更不会遗失,只有常规磨损。只要定时清理维护,一根冲压熟铁枪管的使用寿命大约是两百发左右。即使枪管报废,只要再送回基地,重新冲压成铁板,再放到机床管槽里一冲,又是一根崭新的枪管。循环利用率之高,几无损耗之虞。

这样一对比,性价比之高,判若云泥。至于杀敌效果,那就更不用说了。

说到铁料,赵猎印象里海南有个全国最优良的铁矿藏,似乎叫“石碌铁矿”,但在何处以及这时代是不是有这个地名不清楚,在没有摸清详情前自然不好多说,只能暗暗留意,希望以后有机会勘探并开采吧。

然而赵猎所不知道的是,其实在他脚下这块地方,就有一个后世算中型,放到宋代则是大型的铁矿场——储藏量达五百万吨的田独铁矿。这是海南


状态提示:第九十三章 末将愿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