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徐怀德和古德里安这对宿敌秣马厉兵准备再在战场上一分高低的时候,德国的东进集团已经提前发动了进攻,印度,这个被称为大英帝国最重要的殖民地,这个为大英帝国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和市场的南亚次大陆终于要陷入一场血与火的洗礼之中!70多万德军加上40多万的奥匈和土耳其军团如同冲破堤坝的洪水一般涌向这片富庶之地!
在四个航空军约40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12个装甲师和机械化步兵师组成的锋利矛头轻易的撕碎了英国人的边境防御体系。而在完成最初的突破之后,德国进攻部分一分为三,其中北线德军在2个机械化步兵师的引导下向北进攻,兵锋直指伊斯兰堡。而南线德军在1个装甲师和2个机械化师的引导下直扑卡拉奇,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这座阿拉伯海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城市,而剩下的4个装甲师和3个机械化步兵师则组成中路突击群,开始向印度河流域发动进攻。面对如同潮水一般的德军。英国人的防御简直可以用微弱来形容。德国人甚至懒得分割包围,前锋的德军直接将其扫荡干净。而后面的德军甚至开玩笑说他们是在进行一场武装巡游。只要扛着枪前进就可以了。
在短短的几天之内,40多万德军进入了后世的巴基斯坦境内,并且最终三支德军陈兵在印度河一线形成一条连贯的战线。而之所以德军在这里稍作停顿,倒不是说英国人抵抗有多强。而是因为跨越印度河之后就是一条狭长的沙漠地带。德国陆军需要等待后勤和空军的步伐然后对印度的政治经济中心新德里发动一场向心攻击!
除了地形和补给原因之外,促使曼施坦因暂时停手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即将爆发的沙漠风暴行动。古德里安能否成功击溃华夏军团直接关系着德国东进军团的侧翼安全。如果古德里安成功了,那么部署在北线防御华夏的军团就可以调过来,这至少能给前锋增加4个装甲师或者是机械化师。而后面的步兵军团也会获得补充,而如果不能击退华夏军团的话,那就意味着德国需要在北线部署更多的防御部队。而这将导致东进军团的乏力。
本着将力量集中在一个地方的原则,曼施坦因首先发动东进攻势就是为了和古德里安的北进攻击错开时间。而当曼施坦因在南亚次大陆站稳脚跟之后,后勤补给和空军支援又向古德里安倾斜。换句话说,曼施坦因今后能走多远完全取决于古德里安这一战打出一个什么效果!
就在德军快速推进的同时,英美也积极的做着战争准备。不过和强大的德国军团相比,英美此时在南亚次大陆的兵力和位置都很不理想。其中将近40万的英军和印度本地军队龟缩在恒河平原一代。而约30万的美国远征军则集中在印度东海岸的中部地区。
从兵力上来说。美英本来就处于劣势,而装备上更是这样。英国人虽然赢得了不列颠之战的胜利,但是本身损失惨重,想要从本土运输装备补充驻印军团无益于痴人说梦。而美国人在极力武装自己的同时能给英国人的装备也不多,所以盘踞在恒和平原的40万英国大军中。至少有一半部队装备缺编,而另外一半的装备水平比2战刚开始的时候的英军还要差一些。
美国人情况好一些。但是所以的好也是和开战之初相比,虽然伴随着潘兴坦克的服役和换装了新式火炮的29型坦克歼击车的到来,让美国人至少在心里上不那么惧怕德国人的老虎,但是这些装备数量依然有限,虽然美国尽可能的增加潘兴式坦克的产能,但是目前即使装备优先级最高的驻印军团也不过有三分之一的装甲部队完成了换装。
先不说双方主力此时相距还有一些距离碰不上。就算能碰上,美英军团面对凶悍的德军恐怕也是凶多吉少。而空军方面的情况好一些。通过华夏的帮助,整个印度地区协约国部署了6个航空军约5000多架各种飞机,而正因为这些飞机对德国运输线的持续不断的打击。极大的阻碍了德军的进攻。
面对凶悍的德军。美英在战略上发生了分歧。英国人的意思是重点防御恒河流域,背靠华夏的西藏地区和德国人死磕。英国人之所以制定这样的计划,根本原因还在因为恒河流域几乎是英属印度的精华所在,而且是大英帝国重点经营地区,无论是交通、工事、经济地位都十分优越,英国人不想扔掉这里。
而美国人的意思则是放弃印度北部,向南部撤离,然后在德干高原上和德国人一决胜负。美国人的想法很现实,他们认为与其跑过去和德国人死磕,倒不如利用印度北部稀释德国人的力量。同时拉长对方的补给线。而且印度南部逐渐收窄。战线比较短,有利于防御。更重要的是距离美国驻印度的海军基地比较近,比较容易获得补给和支援。
“防御南线并不好,不要忘了。德国海军还没有动手呢!”在一次电话会议中,英国首相丘吉尔道出了自己的担心。德国空军和陆军已经动手了,但是德国公海舰队呢?虽然在北大西洋之战中华夏和美国舰队取得了胜利,但是对于德国来说,损失了4艘航空母舰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主力犹在!按照英国皇家海军的估计,最多3个月时间德国海军就可以重出江湖!到时候恐怕公海舰队会把整个印度海岸变成自己的猎场吧?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无论是合众国的舰队还是华夏舰队都无法单独面对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