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华夏海权>第二百六十九章 新的起点

“此战我北洋水师不辱使命,但是本身损耗也是颇大。不知济世对未来的北洋水师有何意见?”丁汝昌看着窗外破败的定镇致远3舰,有些惆怅的问道。

“不知各位对俄国舰队有什么看法?”徐杰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俄国舰队相对于日本舰队来说,官兵素质不是很高,但是那位马卡诺夫将军的指挥艺术却是十分的高超。而且舰队实力远强于日军。区区6艘战舰,就需要我北洋上下合力对付!”刘步蟾说道,留里克号的12寸巨炮的威力可是让这位北洋右翼总兵深有感触啊。

“面对俄罗斯海军这个强敌,我们必须早作准备,添购军械战舰以备不时之需。俄国海军可不是日本海军可以比拟的。”丁汝昌点头道。

“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此战之后,朝廷也该重视水师建设了吧?我北洋需要什么样的战舰,需要多少战舰,大家都说说吧。”徐杰说道。

“一个强大的舰队必须是一个均衡的舰队,我北洋强在装甲巡洋舰,有大小重巡6艘,而这正是我北洋打赢日本以及俄国巡洋舰队的根本所在,但是光有巡洋舰,没有一等战列舰。在面对俄国战列舰队时恐怕力有未逮。”刘步蟾想了想说道,从根本上将,刘步蟾还是倾向于战列舰。

“同时我北洋水师还需要专门的侦察快船和鱼雷部队,在于日本舰队交战中,其鱼雷舰队还是有一定威胁的。”杨用霖说道。虽然现在鱼雷因为射程和精度而作用有限。但是杨用霖已经敏锐的感觉到鱼雷这种武器的重要性。至于侦察舰队,虽然归远级的航速勉强够了,但是让一艘5000吨级的战舰去侦察,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

“其实,我觉得现在的天津三舰挺不错的,航速足够快,可以在战斗中抢占先机,至于火力吗?虽然天津号的10寸炮不如俄国人的12寸。但是双方都无法有效对付对方的硬化装甲,所以,海战的方式将变成用高爆弹窒息对手,这种情况下。投射量的强弱将比口径更加重要。”邓世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连番血战后,邓世昌对自己的坐舰非常满意,堪比巡洋舰的航速,超过战列舰的火力投射量,以及适当的防护。在邓世昌心中。加里波第型装甲巡洋舰堪称完美。

“虽然目前加里波第级装甲巡洋舰足以承担舰队决战的任务,但是我们需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随着俄国人在远东一步步扩大他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战列舰将被派往远东,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口径穿甲弹早晚可以击穿不到8寸的硬化装甲,而且就从这场战争来看,虽然天津号挡住了留里克号的致命一击,但是装甲板出现变形,部分舱室进水。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至于火力投射量吗?我想徐先生帮忙设计的意大利新式战列舰应该也实现了12寸大口径炮的速射化了吧?”琅威理颇有深意的说道。

“虽然新式的12寸炮塔无法保证和10寸舰炮一样的射速。但是达到40秒一发还是可以的,目前的12寸火炮无法穿透硬化装甲的问题,其实不是火炮本身的问题,这个问题相对而言比较好解决,至少原理上很容易,至于详细技术细节,这恐怕要找北洋设在意大利的天津机械局意大利分局的技术部了。”徐杰说道。毕竟被帽穿甲弹的相关信息,他已经告知了意大利方面,并有他们负责实验。具体情况徐杰也不知道。

“我北洋估计也是意大利新式战列舰的潜在客户吧?这下意大利造船厂又可以大赚一笔了。”林祥荣半开玩笑的说道。

“但是邓某还是认为装甲巡洋舰编队还需增强,归远级也就是和俄国人的亚速海型装甲巡洋舰处于一个档次。面对留里克型还是不行。而如果俄国人在远东部署大量的留里克型装甲巡洋舰,我们的主力舰队又追不上,光打游击,我们就受不了。”邓世昌知道徐杰也倾向于装备新式战列舰。但是在他看来,装巡不能少。

“如果资金足够,那么未来数年内,我北洋的大舰添购计划,暂定为2艘装巡2艘战列舰如何?”丁汝昌说道。

“只能比这个多,不能比这个少。”徐杰表示同意。

“另外。杨大人关于添置鱼雷艇和侦察舰船的意见我认为也必须得意重视。意大利的朋友已经设计出了新式鱼雷,目前正在试验。射程和精度比原有版本都提高了数倍。而设计新式鱼雷艇的计划也已经开始实施。我想,在未来的海战中,大量的高性能鱼雷艇对于占据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徐杰对于杨用霖的提议很是赞同。

“那搜索舰队呢?我北洋不能依靠仅存的3艘归远级战舰和1艘致远级战舰去侦察吧?”杨用霖说道。

“朝廷不会让北洋舰队一家独大的,虽说我北洋有各方支持,势力稳居第一,但是现在随着南洋刘坤一、张之洞等人对水师的重视,以及此次战争中刘大人的澎湖水师和李大人的广东水师也出力颇多,恐怕战后,朝廷为限制我北洋,其它几支水师也要大肆扩充吧?”刘步蟾说道。其实在刘步蟾心中,广东水师和澎湖水师确实不错,在危难中竭尽全力,但是这南洋水师除了丁褶谦以外,其它的人的表现可是实在不堪啊!!

“其实,扶持其它水师装备大量的小型快速战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一来可以节省我北洋经费,二来,我北洋主要对手是俄国人,主要作战海域是东海黄海以及可能爆发冲突的日本海以及西太平洋。南海一带还需要兄


状态提示:第二百六十九章 新的起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