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华夏海权>第七百一十二章 鏖战

在七省号沉入海底后,两艘龙旭级战列巡洋舰和沙恩霍斯特号开始集中火力攻击丹东号、光荣号和阿姆斯特丹号。在俄荷舰队攻击格奈森瑙号的时候,华夏舰队也把一发发的炮弹送到了对方的战舰上。阿姆斯特丹号的主炮也就剩下不超过3门,对于主力舰来说已经构不成任何威胁。所以不是第一打击对象。而剩下的两艘俄国战舰则被重点关照。

在多达16门12寸炮和6门11寸炮的集火攻击下,第一个遭殃的就是光荣号。十多门重炮的攻击根本不是这艘二流无畏舰可以抵挡的。剧烈的爆炸声响彻整艘战舰。橘黄色的火球不时的在战舰上腾起。巨大的战舰在一次次的炮击中不断颤抖着。金属碎裂和舱室倒塌的声音让人不寒而栗。

就在格奈森瑙号缓缓沉入海中的时候,光荣号也已经遍体鳞伤。船首处的两个炮塔已经变成了两个巨大的火炬,这是两发穿甲弹从侧面击穿后造成的,为了增加射速,俄国人将大量的炮弹和发射药包堆放在炮位上,两发炮弹分别引燃了其中的发射药和炮弹,剧烈的爆炸撕碎了炮塔中的一切,就连坚固的炮塔正面装甲也被剧烈的爆炸震飞。此时的炮塔位置上已经看不到原来的影子了,只留下一些烧红的钢板和残损的零件。

厚度达11寸的装甲顽强的保护着这艘战舰的船体。虽然暂时还没有被击穿,但是在舰炮的反复打击下,大块的钢板开始从船体脱离,剧烈的撞击和爆炸透过装甲传递到背板上,用于固定钢板的柳钉和背板被震碎或者脱离,连带着正面的装甲也一起从船体上掉下来。而汹涌的海水则顺着其中的缝隙涌入战舰内部。

有重装甲保护的船体舯部尚且如此,只有轻装甲带保护的首尾更是被打成了蜂窝,不仅仅12寸重炮可以轻易击穿,甚至装备了被帽的6寸炮也可以在上面凿出一个个的窟窿。俄国损管队员始终在奋力的拖延着这艘战舰的消亡,但是此刻战舰已经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整艘战舰至少被大口径火炮命中15次以上!舰体倾斜角度也已经到了19度!在这样的角度下,主炮已经无法使用了,而副炮的射击角度也被压缩到了极限。短短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在七省号战沉之后。光荣号也要步七省号的后尘了!

一切进行的都十分顺利。但是就在这时,一件颇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就在华夏舰队围殴光荣号的时候,丹东号射来的一发炮弹在距离沙恩霍斯特号船首侧弦不足20米的地方落入水中,按说这发炮弹应该直接爆炸,但是谁能想到。这发炮弹在进入水中后,炮弹引信并没有开启,而且炮弹入水后弹体逐渐扶正,犹如一发鱼雷一般窜入了沙恩霍斯特号的船首!

一般来说鱼雷的破坏力主要是在靠雷头中的炸药爆炸产生巨大的高压高温气泡来粉碎船体。真正的撞击力其实并不大。甚至连船壳都撞不碎。但是水中弹就不一样了,论战斗部威力虽然远不如鱼雷,但是奈何人家是穿甲弹,不要说船壳了,即使内部的各个隔舱和高弹性钢也是可以一一击穿的,这发水中弹极其轻松的撕碎了沙恩霍斯特号的水下防护体系,并且在液舱外发生了爆炸!

这发爆炸的炮弹犹如一发小型鱼雷一般紧贴着最后一层高弹性钢爆炸。整个防雷隔壁被彻底粉碎。而这还不算完,这发炮弹炸点后是沙恩霍斯特号的鱼雷舱!虽说其中的鱼雷早已经被移走,但是里面存放的压缩空气钢瓶却并没被移走,要知道压缩空气也是可以爆炸!

结果几十个钢瓶就这样爆炸了!本来水中弹就在沙恩霍斯特号的侧弦开出了一个大口子。而内部的压缩空气钢瓶爆炸后更是让整个船首的进水无法控制!这种情况和徐杰那个位面上的吕措夫号如出一辙!吕措夫也是因为船首进水无法控制而最终沉没的。要论中弹数量的话,塞德利茨号比吕措夫还要多,论吨位和设计水平,吕措夫比塞德利茨号要强。但是最后结果就是中了水中弹的吕措夫号没回去,而塞德利茨号歪歪扭扭的回到了基尔港!

德国战舰的防雷体系其实并不完整,虽然依靠较大的纵身和细分隔舱让整艘战舰具有较高的防护水平,相对于超无畏一雷沉的英国战列舰来说。德国一艘战巡撞上两颗水雷都活着回去了。但是优秀的性能并不能掩盖这个防御不完善的问题。德国战舰防雷系统只有两层,一个外侧的空仓一个是内侧的液舱。而理想的防雷至少应该是三层,外层空仓,中层液舱。内层再来一层空仓。最内侧的空仓用来容纳水中弹或者鱼雷爆炸产生的剩余能量,尽可能的削弱撞击到防雷壁上的能量,只有这样才算完整。

被这发运气极佳的炮弹命中后,沙恩霍斯特号的船首几乎整个都没入水中,而且战舰还发生了严重的倾斜。a炮塔的两门火炮也因为角度问题无法使用,整艘战舰的战斗力大减。连航速也因为进水和倾斜的缘故降了下来。战争打到了这个份上。可以说已经胜利在望了,结果沙恩霍斯特号碰上了这事,如果是一艘标准的2万吨级别的无畏舰也许还可以继续,但是奈何沙恩霍斯特号只有1万5的排水量。说白了就是大一点的巡洋舰。这发炮弹还有后效应足以带来致命威胁。

光荣号和阿姆斯特丹号的战沉已成定局,两艘战舰在被的差不多后,就交给鱼雷艇和轻巡洋舰处理了,两艘战舰现在犹如两堆垃圾一般飘浮在海面上。船体严重倾斜,上层建筑犹如一个


状态提示:第七百一十二章 鏖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