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华夏海权>第八百二十二章 将计就计?

“上帝保佑大不列颠!”当丘吉尔得知海军方面获得了德国公海舰队密码本后,这位素来作风强硬的人居然像小孩一般激动的手舞足蹈。有了这份密码本后,就意味着德国公海舰队对英法无任何秘密可言。英国人将获得德国舰队的所有动向,甚至可以在德国人出海后选择合适的地方设伏。一劳永逸都解决这把悬挂着英国人脖子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当然,自从上次贝蒂狠狠教训了德国人后,德国快速舰队现在应该都在船坞里。在一段时间内是不会出海了。而同样,大英帝国的部分战舰现在也在船坞中,不过不是修理,而是舾装。英国人并不急于出击,他们在等强大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服役后在与德国人一争高低。

而此时,德国人对自己密码本的丢失还没有察觉。希佩尔舰队败退后,英国人重新将警戒线向前推进了10海里左右,而没有主力舰撑腰的德国舰队只能暂时后撤。随后英国人开始对卢恩号上的物品进行打捞,获得了密码本。而此时,舍尔还等待着意大利海军率先在地中海打开僵局。此时的北海完全可以用无战事来形容。虽然4艘国王级战列舰已经完成,但是此时舍尔却并不急于打出手中的王牌,双方在北海比较平静,但是在地中海彼此之间的争斗却一触即发。

对于突然爷们起来的意大利,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都是抱着一副怀疑的态度来看待的,他们不认为意大利居然会在局势未明的情况下主动参加大战,要知道,如果论综合实力的话,意大利可以说欧洲六列强中最次的一个!虽然意大利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但是这不应该成为意大利人自傲的资本。英法等列强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是综合国力而不是某一兵种的强弱。难道意大利人真的豁出去了?

虽然英国人获取了德国海军的密码本,但是这东西对意大利人没用啊,但是人总有这样一个毛病,当获得一件好东西后。总想依靠这件东西解决一切问题,即使这件东西与某些事情并没有太大的联系!而这一次英国人和法国人打算从德国海军的反应中来推测意大利人的动向。毕竟意大利人要行动不可能不知会德奥方面,德国应该也必须乐意配合意大利人的行动。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一向给人以散漫感觉的意大利人这一次居然严谨了一回!居然重新弄了一套密码来和德国人商讨这次行动。而更让英法想不到的是,这一次居然是意大利人主导整个作战计划。这倒不是说德国人怂了。而只能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地中海海战意大利人不挑大梁同盟国就没的玩!

而在行动上,意大利人确实在南部调动了自己的舰队,但是按说一般大战之前,舰队应该是集中而不是分散,意大利人的做法让英法两国的想法出入有些大啊。于是乎现在的问题就来了。对于意大利打算加入同盟国战线的情报或者是传言,英法到地应该怎么处置?放任不管肯定不行,但是要是行动的话,怎么办?让法国海军悍然攻击意大利舰队?先不说意大利海军实力并不比法国弱多少。而要是万一意大利没打算开打,结果硬让自己逼到德奥一方的话,那么英法两国领导人就该准备撞墙了!

而较为稳妥的一个办法就是让法国舰队先行撤离东地中海,回到土伦军港后再考虑下一步行动,不过这样一来就等于已经持续一个月的封锁的结束,奥匈舰队就可以返回亚得里亚海。而且舰队撤回去容易,但是囤积在马耳他岛的物资怎么办?这里可是作为整个封锁作战的后方基地来经营的。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意大利真要是和德奥一起的话,即使法国舰队逃过了一劫,那么然后呢?还要面对占据绝对优势的意奥舰队。地中海的局势该恶化还是恶化。东地中海将成为同盟国的后花园。而对于大英帝国至关重要的埃及和苏伊士运河也将落入同盟国的掌握之中。而这是英国人绝对不能忍受的!

试想一下,如果东地中海被同盟国控制会如何?大量的土耳其军队和意大利军队将通过海路运往埃及,虽然英国人一向看不起这两个国家的陆军,但是奈何自己的主力正在西线和德国人对峙,而埃及的守军不过是孤军一支,被切断运输线后,失败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当埃及沦陷后。整个战略态势都将发生重大变化,托马斯的舰队将被阻隔在遥远的印度,所有从远东和大洋洲开往欧洲的运输船都只能绕道南非和大西洋才可以到达英国。

如果意大利人进入印度洋的话,那么意味着他们将可以和德土联合舰队汇合。随后形成对托马斯舰队的绝对优势。也可以横扫整个印度沿海,将大英帝国的棉花和粮食生产基地和最大的劳动力输出地打的七零八落,这对于英国人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甚至于在清理了印度洋的英国港口等地后,还可以重新集结回到地中海,面对四国海军。法国舰队只能学习乌龟,死死的缩在土伦等军港中,如果同盟国的野心再大一些,恐怕直布罗陀都受不住了吧。十几艘战列舰呢!英国人总不能把大舰队调过去和对手死拼吧?调一半过去都不知道谁能赢!到那时候,协约国的海上优势就彻底崩溃了!

于是乎在经过一番研究后,英法两国就意大利的问题讨论方向从怎么办变成了怎么打的问题!意大利这颗定时炸弹实在是太恐怖了,而且随着意大利海军多的有些不正常的电报和行动,已经让英法等国坚信


状态提示:第八百二十二章 将计就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