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华夏海权>第八百四十八章 急了

“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让日本彻底万劫不复,一个让英国人出血的机会!”徐杰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其实现在事实已经不重要了,徐杰有办法让英国人按照自己的设定走下去,而且还是心甘情愿的走下去!现在华夏和美国唯一的证据就是这发鱼雷,而且还是一发比较先进的英国鱼雷,这件事情要是抖出去会有什么后果?英国人百口莫辩啊!至于说动机吗?只要想动手,找个借口还不容易?如果徐杰知道此事威尔逊已经帮徐杰脑部完了整个过程,说不定徐杰还要感谢一下这个好队友!真是配合的太好了!

英国人打死也不敢背这个黑锅的,先别说不是他们做的,就算是他们做的,他们也要想办法立马撇清啊!这一但玩大了可是要亡国的啊,协约国三国打同盟国三国都不行,要是华夏和美国再一上的话,米字旗可就真的落了,而且落下的速度绝对相当快!

到了关键时刻,英帝可就不在乎大出血了,也不在乎背地里卖给日本先进鱼雷的事情了,恐怕这时候英国人想的就是如何赶快把自己摘干净而且能找到一个替罪羊了!如果这时候华夏给英国人指一条“明路”的话,英国人会不会感恩戴德?当然英国人感恩徐杰是不会收的,但是好处必须给一些吧!当然了在做这些事情之前,必须先把声势做足!要让英国人知道华夏与美国不是闹着玩的!两个大国已经咬定了这是英国人的阴谋!两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从目前情况看,美国人已经将英国锁定为重要的嫌疑犯了。同时美国人也对这次偷袭相当的气愤!威尔逊甚至已经准备和华夏海军联手把整个德属殖民地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全部设为封锁区,决定挖地三尺也要找出这些袭击者!美国人在电报中提到,这绝对不是一件偶然事情,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肯定还有其它潜艇,并且肯定会有补给舰!所以只要去找,那就一定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并且还附上了一份比较详尽的合作计划!并且暗示,如果这件事情可以了结的话,美国会放弃对德属殖民地的要求!

“我靠!战友啊!”徐杰看到最后不得不佩服这位威尔逊总统。要说真和英国人开战,恐怕美国也要掂量一下,这不是打不过的问题,而是一旦和协约国交恶。就是从根本上破坏了美国既定的战略,英国强了,不会对美国造成太大威胁,但要是德国一统欧洲的话,那么首先受到挑战的就是美国!打垮俄国和法国的德国一旦消化了胜利果实的话。那就太可怕了!美国绝对不会容忍德国这个比英国更强大的国家霸占整个欧洲的!

其实这件事情可大可小,往大里说那是英国人的阴谋,而要是往小里说的话,这个罪责可以推到任何一个小国的头上。历史上美国从来不是那种为了脸面就什么都不顾的国家,比如说历史上两伊战争一艘美国护卫舰被伊拉克飞机发射的飞鱼打成了重伤,死伤几十号人,结果为了大局,美国果断低调处理,该帮助伊拉克还是帮助伊拉克…..。而这一次不排除美国人也想借机敲一把的可能!当然也有可能是美国人真像好好教训一下英国。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情上华夏和美国的利益是一致的。双方立即从几天前的敌对状态变成了一个战壕中的战友!美国人吃了亏要从别人那找齐,这个没问题,只要不对华夏造成影响就好。美国人提出了一个颇为激进的封锁彻查计划,徐杰也表示同意。毕竟英国人现在绝对不敢真打。华夏和美国完全可以翻个底朝天,一方面找回面子,另一方面吓唬一下英国人。为下一步的做准备。

于是,拿定主意的徐杰立即让人起草相关文件。一方面准备和美国一起发布一个声明,将这件事情的经过进行修改后公布于众,当然了,美国人是绝对不会提新墨西哥号被龙武号十分钟打趴下的“光辉事迹”的。而为了减少美国社会的敌意,华夏政府也不会提。随后,华夏和美国将彻底封锁“相关海域”对所有各国军舰和商船进行彻查,不服从的直接打死!最后让英国人拿出一个说法!并且以最后通牒的名义发出!不怕英国佬不服软!

1914年12月4日。当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刚刚起床还没来得及吃早饭。一份加急电报就被送到了桌前。这位首相带着满脸的不耐烦翻开了电报,结果直接被开始的几个字吓傻了!“12月2日,美国海军船舶在塞班岛附近海域遭到英国鱼雷的攻击!”吧嗒一声,文件掉在了地上,他实在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在他看来英国人完全没有动机来袭击美国舰队啊。现在正和同盟国开战呢,那还敢得罪其它强国啊。“这里面一定有阴谋。”此时这位首相再也顾不得他桌上的丰盛晚餐了。他现在需要立即赶往国会讨论对策!

而此时英国海军部已经彻底炸开锅了,就连一向强硬的海军大臣丘吉尔都有些噤若寒蝉。因为送给他的文件中是华夏和美国的联合通牒!要求在出事海域内的所有船舶接受检查,包括给大英帝国运送物资的船舶甚至还有战舰!而且两国还要求英国将部署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所有潜艇立即上浮,接受两国检查,如果有反抗,直接打死!语气中没有一丝回旋的余地!

丘吉尔是谁?丘吉尔可是当德国佬的炸弹都在伦敦上空不断落下的时候依然决定死战到底的坚强领导人。是绝对不向法西斯妥协的2战英雄!是在一战中单纯因为“土耳其可能


状态提示:第八百四十八章 急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