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重生修道者>第二百八十五章 祖师第身份

却说仙童奉祖师之命,快步走出,少顷间,来至洞府门前,"吱呀"将石门打开,见得外面是一人一猴,心中虽然讶异,但却谨记祖师吩咐,不敢多问,直接道:"两位可是来求道之人?我家祖师方才讲道,忽然停顿,教我出来开门,说:‘外面有两个求道之人,可接待接待.’想必就是你们了?"

安逸闻声而动,抬眼望去,只见洞门之前,仙童七八岁年纪,却生的丰姿英伟,象貌清奇,比寻常俗子不同.

他如今虽失了法力,但却眼力还在,只一眼,就看出这仙童身上玄光缭绕,修为不凡,起码有真仙三味,当下暗自心惊.

美猴王却没这许多见识.原本它还赖在树上,此时见仙童出来,又说的客气,美猴王心中万分欣喜,扑的一下跳下树,上前躬身道:"是我,是我们.我们都是个访道学仙的弟子!"

仙童点头道:"祖师命我请你二人进去."说完,就将身子一侧,做出个请的姿势.

美猴王整衣端肃,招呼安逸.两人随童子径入洞天,见里面.b别有天地,各自惊奇.仙童果遵祖师之言,一路上少有交谈,基本是问一句答一句.安逸两人亦显谨慎,一直跟着仙童走至瑶台之下,终于见到了菩提祖师!细细观察,正是那: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师.

安逸看着菩提祖师.心中自然而然的想起了《西游记》中对菩提祖师的描述诗.不由得心下沉吟,更添疑惑.

像这种诗一般都与本人的修行体系,出身来历暗暗相合,但这菩提祖师的出场诗却十分有意思.其中"大觉金仙没垢姿"自然是指道体玄妙,而紧接着下一句"西方妙相祖菩提"却直指佛家,尤其是那个"祖"字,更加惹人遐思.而之后的"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中更乱,"不生不灭"指佛,"万万慈"指佛."全气全神"指道,"三三行"指道.至于之后两句亦是佛道混搭,可以看出,这菩提祖师是佛,道同修,而且两者之间十分平衡.

不仅如此,之后第二回中菩提祖师讲道,说他是:"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其中三家配合,自然是指的"儒,释,道"三教合一.可究竟哪一个人能够抛开门户之见致使三教合一呢?

王阳明!

咳咳……这个不算.应该是太上老君才是!

王阳明虽然是集三教之大成者,但他可不是神仙.纵观整个《西游记》中.也只有太上老君符合三教大成.

首先就是《西游记》中提到了太上老君"化胡为佛",而在佛教传说中,亦言"李老聃死后生于天竺为佛也.".

太上老君从哪来的?"自混饨开辟,累世化身而来."."累世化身",就是经常"下界投胎".这证明太上先化身老子李耳,后化胡为佛,也很有可能.而且再加上"孔子曾师老子",这证明太上老君对儒家也十分了解.

但当这一切矛头全指向太上老君之后,安逸却又发现了不妥之处.

首当其冲,就是以太上老君之尊,为何要孙悟空不许说出师承?!

按照书上说,孙悟空与同门卖弄法术,菩提祖师大怒,逐他下山,之后,原文是:

"悟空领罪:‘上告尊师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虽是回顾旧日儿孙,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祖师道:‘那里什么恩义?你只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悟空见没奈何,只得拜辞,与众相别.祖师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悟空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这里面透出来的意思,分明是害怕孙悟空惹祸牵连他.

想以太上老君的身份之高贵,还需要怕这点牵连?

更何况,若是太上老君,这"菩提祖师"就是一个化名而已,谁能猜得到是他?

就算能猜得到,但都能猜到"菩提祖师"就是他了,还不能猜到孙悟空是他教导的吗?

欲盖弥彰不是神仙所屑为之.

这个道理放在谁身上都一样.

太上老君,如来,没有哪个是傻子.欲盖弥彰到这种地步,他们还要不要一点脸了?

所以这菩提祖师,或许就是菩提祖师!并不是其他人装扮的.

但这菩提祖师究竟什么来历?为什么有这么高的法力道行?为什么能够三教合一?以他的修为究竟还有什么让他惧怕的?太上老君?如来?菩提祖师恐怕与他们也差不了多少吧!而且,孙悟空也并没有得罪如来,如果非要说是的话,除非……这西游就是个阴谋!

即使不是阴谋,也是众仙佛合下的一盘大棋!

如此才能解释了,菩提祖师为何收了悟空.[,!],但最终却又把悟空"逐出师门"的原因.

这完全是儒教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

菩提祖师知道孙悟空代表什么,也知道孙悟空的性格(骄傲,无拘无束),甚至知道孙悟空将来会闯下怎样的弥天大祸,但他还是传授给孙悟空通天的本领,这说明菩提祖师对绝对的自由也是向往的,但这也正是他的痛苦之处.

虽然向往,却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在一个巨大的时代背景之下,一个本领再高的人也只能是一个悲剧,只能表示服从.

再联想到古代家所写书中一般都有暗喻,就连《金瓶梅》都以潘金莲之奸死,李瓶儿之孽死,庞春梅之淫死,暗喻失节妇人不得好死.又借西门


状态提示:第二百八十五章 祖师第身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