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隐龙惊唐>第八百零二章 内阁

“你说是求教,那就算是求教吧?”

“既然是求教,那得有点诚意,这样吧,你再连饮三杯,我就告诉你为何?”

李沐没有犹豫,再连饮三杯,“可以讲了吧?”

“其实很简单,君臣永远都不可能一心。”

李沐不解问道:“这又是为何?”

“若君臣一心,何来君,何为臣?”

李沐晃了晃头问道:“这话何意?”

“你与我争斗多年,你麾下文武皆以拥立你登基为目标,自然与你同心。可今日,你登基了,目标实现,那么一切便回到了原处,君臣自然对立。”

李沐似乎有些领悟,他皱眉道:“你的意思是说,他们凑到一起,就是为了限制皇权?”

李世民微微点头,他惊讶于李沐的反应迅速。

“不管忠诚于你,还是忠诚于我,他们的骨子里只有一种身份,那就是臣子。如今你赢了,我输了。臣子们没有了敌我之分,同殿为臣,自然再次聚拢在一起,他们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也就是你。”

李沐听明白了,李世民说得有道理。

“那你可有应对他们的心得?”

李世民摇摇头道:“若有,我怎么会输?但今日,我倒是可以教你一句。”

“请讲。”

“如同防盗贼一般地防着他们。”

“呃……。”李沐有些愣住了,“这……不大好吧?”

“听不听在你。”李世民将杯子一推,“不饮了,这酒对我来说,太苦。”

李沐也听懂了,站起身来道:“大安宫扩建得很快,或许你离开这里,去了大安宫会更自在些。”

李世民挥挥手道:“都一样,你若同意,我更愿意去洛阳。”

李沐迟疑了一下,摇头道:“不行。至少现在不行。”

“你怕我造反。”

“不。既然我能在你是皇帝时击败你,就不怕你逊位之后造反。”

“那你担心什么?我若要反,何必禅让?”

“我担心的是,若有人借你之名造反,会引得天下生灵涂炭。”

说完,李沐离开了。

李世民愣愣地看着李沐的背影,站了很久很久。

……。

次日大朝会。

朝会开始之前,礼官一道道地宣读了大唐各州急递的拥立奏折。

之后,李沐颁布了登基之后第二道旨意。

追谥隐太子为大圣文皇帝,庙号太宗,重葬于昭陵。

册封隐太子妃郑观音为母后皇太后。

追封生母沈羽为圣母皇太后,陪葬昭陵。

册封李婉顺为会稽长公主,李秀林为丽水长公主,李云为永嘉长公主。

大臣对此没有任何异议。

追封父母,乃为人子嗣,应尽之仪。

于是,大朝会开始了。

朝臣们一个接一个地将国内大小事务向李沐奏禀。

整整一个上午过去,李沐甚至都没有反应过来,这些大臣们究竟要自己做什么?

与其说是奏禀,不如说是知会。

譬如说,御史台弹劾某州某县之县令,贪脏枉法,建议刑部捉拿问罪。

这等事情,居然要一个皇帝去决断,该不该捉拿问罪。

再譬如说,尚书省转禀,某州某县遭遇武皆跪下谢罪道:“臣等有罪。”

李沐无语了,收回身来,道:“朝廷三省六部,都干什么吃的?九卿都是干什么吃的?各地官府又在做什么?一个县令、一县遭遇本、褚遂良来甘露殿见朕。”

说完起身而去。

……。

甘露殿中。

李沐瞪着这五人,“朕要建内阁。”

魏征等人听了一愣,魏征问道:“内阁为何物?”

李沐道:“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合而为一。”

此话一出,五人皆脸色大变。

他们自然明白这其中的利益关系,三省合一,这相当于平白少了两省的官职。

这关乎许多人的利益。

魏征劝谏道:“陛下,三省六部制之设置可以追溯到汉朝……。”

“魏御史,朕不想听你上课,也别和朕说什么祖制、惯例,朕就问,朕要建内阁,诸公支不支持?”

五人皆沉默不语。

李沐开始点名,他首先点到的是韩仲良,因为韩仲良将成为他的岳丈。

有这层关系,应该能得到支持。

“韩尚书,你以为如何?”

韩仲良左右一打量,躬身道:“臣唯陛下之命是从。”

李沐再点岑文本,因为岑文本应该算是“降臣”。

他如果想在朝堂中站稳,就必须依靠皇帝对他的支持。

“岑侍中,你意下如何?”

岑文本没有看其它人,他迟疑了一下道:“臣想问问陛下,内阁中设有哪些官职?”

李沐答道:“首辅一人,辅臣六人,共计七人。”

这话引得四人更为吃惊。

如今每省,至少是一正二副,象尚书省更是左右仆射二人,三省合计是四主官,六副官。

也就是说,单从主官来说,就减少了三个主官名额。

岑文本继续问道:“敢问陛下,首辅和辅臣出自何处?”

李沐答道:“除首辅由朕指定之外,六个辅臣,四个由吏部、户部、刑部、工部四尚书兼任,其余二人由大朝会六部尚书推举,经朕批准即可。”

本书来自


状态提示:第八百零二章 内阁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