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网络游戏>农业中华>第十一章 目光需长远

沙洲的土地因为还未成型,所以没有进行分配,一共三千多亩水稻离地,一千多亩藕田。一千多亩鱼塘。剩下的一万多亩,因为地势低洼,还是云龙河和南河的河荡。不过沿着南河有一条羞地通向采石场。

住在采石瞅易工棚的总共一百多户,有七十户需要搬迁到沙洲,因为考虑到沙洲洪水的影响,连地势最高的南张街都硬用石头加高了两米。所以这些人集中起来,半天务农,半天清理南河的河道,挖出来的沙土全部拓宽南张街。

这一百多户家中都有孩子,所以采取了和石女村相似的办法,年满七岁到十二岁的孩子进入张家蒙学堂学习,十二岁以上的孩子,由农学堂下去调查的时候组织扫盲班。不过是对所有人的扫盲。

原种场的农学组、水稻组的人几乎每天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入沙洲,他们还保持着以前的集体生活作风,虽然有几对已经成亲了。这些“土秀才”在村民心中的地位很高,到处都是敬畏的眼神。无论这些学员怎么努力都没能改观。越是这样,学员们越不想弱了名头,所以弄得严肃极了。每次回来,一过南河桥,就恨不得倒在河岸上。被人崇敬也是很累人的事情。

好在这些孩子都是从穷苦中过来的,好日子也才过了几年,加上张春讲课时不停地将人人平等挂在嘴边。张春也以身作则,还没有养成“老爷”脾气。

这一年开春的时候,年满十三岁的丽质正式在张扬氏的主持下完婚了。金鸡岭的人都去了南张街。金鸡岭的水稻地直接划给了水稻组,他们太需要育种田了。不过金鸡岭上的住房给了精工组。因为这里也是全封闭的院落建筑,保密性不错。精工组与化工组也算正是分开。

因为张春和丽质一直在一起,成婚只是一个仪式,两个人又强调不要打扰人。所以在张家岭没有引起多少人注意。

而沙洲和绿源山养殖场让世人知道了张春的力量。

张春迟迟不到云龙镇上任,反而让吴家和李家心里犯嘀咕,纷纷到杨家去打听,因为杨家毕竟是丽质的外婆家。

不过杨家实际上也和张春来往十分清淡。

张春没有上任,实在是因为事务太多。

养殖场,第一次建造大规模的沼气发生站,完全没有经验的工人们磕磕碰碰总算是完成了。但是第一套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还是没能完全自己制造出来,一半以上的零件是委托汉阳枪炮厂制造的。质量很让刘光利瞧不起,组装出来的发电机质量实在不敢恭维,但是也没办法,总能用啊。

刘光利为了让扩建后的生产线有足够的能力,一咬牙,依旧是半制造,半委托,装了一台十吨的水压机。这次的质量要比发电机组好一点。但是刘光利知道了不能好高骛远,先把各种机床和冶炼锻造设备做好再说。

所以墟模的冶炼,锻造,加工生产线成为了刘光利奋斗的目标。当然,前提条件还是一半购买,一半制造。张春已经把刘光利的眼光拉升了。

养殖场身后的山沟里,一套冶炼炉升了起来,不大,是江南制造局的淘汰货,技术水平不高。但比刘光利弄的土炉子强,而且刘光利找来的工人能够操作。

张春说现在你能用就行,再先进,你不能用,配套上不来,你也没办法。所以你必须从基础做起,把人才培养起来。改造你的技术力量和工器具,慢是慢一点,但是也要量力而行。

实际上,这一年,把张春几年的储备全部耗光了。再快,张春的财力已经力不从心。

采石场、南张街、养殖场慢慢稳定下来。采石场由陈继祖去当了村长,带着前李村的民兵,加上采石场的人手,那里有护卫南张街的职责。南张街的商业界建设交给了袁定国。农田建设交给了原种场的张迪代管。

养殖惩前李村,张扬的能力出众,隔得也近,慢慢也走向了正轨。

张春也到了该去上任的时候了。

从南河乘船,顺水而下到云龙河,南河与云龙河交接处,因为是雨季,河边非常宽阔。南河水从这里从东西方向,折回到西东方向。沙洲一带的水还算清澈。但是云龙河上游的水比较浑浊,在吴家一侧形成了大面积的浅滩。这些浅滩很多都隐藏在水面下,行船非常不安全。

两条河的落差并不大,汇水处,河水流动非常平缓。由于沙洲一侧的南河河道在枯水季节被清理了一遍。所以船从这里进入云龙河,调头向上。

这个时代的河流就是再浑浊,也比后世强多了。沙洲的泥沙淤积并不快。沙洲的隔离带在河口用石坝封左。隔离区的水从下游倒灌回来,水质都是清澈的。

云龙镇的河运与南河相当,这已经说明了张家岭的经济规模。过了南河向上,商船每天不过三四趟,河运最远到王家集,也只有在雨季商船才能过去。

客商大多都跟着商船,云龙镇到河对岸的拖船埠有摆渡的船。再就是渔民捕鱼的小船。

河面很宽。不过能航行的河道只有一条,有些小沙洲上的芦苇和树木露出水面。在这条河上航行还是挺危险的,不是老船家,很容易翻船。后世,这里发动了百万人进行河道清理,河道通畅了,河边多出了万亩良田,不过河运也消失了。

“万事总是有利有弊。”张春讲述改造这条河流可能出现的情况。

“整个这边方向的河流都是东西方向,但是云龙河在这里是一个大回环,这里水流平缓是应


状态提示:第十一章 目光需长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