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之崛起1646>第六百七十八章 尘埃落定

待zhū lín渼一行临近溧水县——此地位于南京东南,也是预案中龙卫军中军大营所在地——他却发现沿途修缮木轨的工匠少了很多,一直走了十多里地才见到第一个工匠。

难道是负责此段木轨的官员贪污或渎职?眼下正在打仗,若木轨坏了必延误军情!他令石霖将那路旁的工匠叫来,一问才知,这段三十里长的木轨乃是工部司务天瑞负责建造。此人曾在云南修过木轨,深知木轨易损坏的问题。于是他经过反复琢磨、试验,在修筑溧水段木轨道时,令人打制长铁条嵌在木头顶端,使轨道耐用性大为提高。这三十里木轨所需的维修工匠比其他各处少了四倍有余。

zhū lín渼不由感叹,华夏民族果然人才辈出啊,没有铸造铁轨的工艺,便设法加固木轨,连他这个后世之人都没想到如此妙计。

他怎么也不申请专利?zhū lín渼吩咐石霖道:“回头召这个天瑞来见我。”

“是!”

又走了半个时辰,zhū lín渼携御营便已至溧水城附近。

龙卫军大营就设在距县城西北六七里的山林旁,张家玉、余新得报圣驾将至,早已带了数百侍卫候在木轨旁,见御营人马前来,立刻迎了上去。

“前方敌情如何?”zhū lín渼下了车来,随手回了个军礼,对张家玉和余新挥手道,“回营,边走边说。”

张家玉待他上了马,落后一个马头跟在旁侧,道:“回陛下,此番多铎率兵从镇江南下,兵马裹挟民夫甚众,声势之大乃前所未见。

“现贼军倚丹徒县,连营二十余里,大筑土垒,沟壑密布,广结营寨布防,又屯兵五洲山与双岭山两处,互为犄角之势。”

zhū lín渼皱了皱眉,“看来多铎这是要稳扎稳打,蚕食推进了。”

张家玉点头道:“圣上明见,末将等也是同样想法。建虏既陈兵镇江一带,其目的多为直袭南京。”

赵士超一旁道:“但也可能继续南下,攻宁国、广德等地,进而犯杭州。切断我军增援南京的所有线路,最终令南京成为孤城。”

对敌军可能的动向,江宁参谋司会议上已经有了充分的考虑,zhū lín渼倒是未感意外,又问道:“我军部署得如何了?”

“回陛下,各营前日便已离江宁赶赴伏击地点……”

zhū lín渼抬眼间见以至溧水驻地,便朝大营示意道,“我们进大帐细说。”

待进了中军将营,张家玉令人铺开地图,指向南京以南的淳化,接道:“陛下,破虏营余振、孙奇、石秦所部五千人马当日已抵淳化。末将与玄卿率中军六千镇溧水。”

他手指继续向东移动,“破虏营靳武、铁大可等部六千人马往方山,邓山、马文虎、甘辉等部六千人马往金坛,这两军昨晚已依照预案选定地点落营。

“余指挥则亲率焦琏、黄奇寿等龙卫军精锐赶赴独山。按时间估算,他们应该也到了,只是尚未传信回来。”

张家玉又指向更靠南的溧阳一线,“此外,浙军、赣军及南直驻军两万五千余人已往溧阳、石臼湖等地进发,至多两日后便能抵达,在龙卫军和破虏营外侧构成防线。”

zhū lín渼望着地图微微点头,算上南京城,淳化、溧水直到独山这几处要地,从西至东对镇江隐隐形成了合围势态,不论多铎是向西攻南京还是南下袭杭州,明军都能根据敌人动向逐渐收拢。

届时由位置最靠东北侧的余新所率精锐穿插敌后,配合李定国迅捷营切断建虏退路,而后四下同时出击,清军立即便会陷入重围之中。

同时还有浙军、赣军等部在wài wéi堵截可能逃脱的敌军。他们的战斗力虽然较弱,但对付惊慌逃命的溃军应当不成问题。

依眼下的部署情况,只要明军不暴露战略意图,耐心等待完成合围,多铎这十五万大军基本就得全部葬在这里!

zhū lín渼又指向长江,问道:“水师那边情况何如,能否在敌军溃退之际予以阻截?”

张家玉有些遗憾道:“回陛下,据迅捷营回报,眼下长江水位极低,镇江附近至多能行驶二百余吨的战船,再大些便极易搁浅。

“而虏贼与两岸筑起炮台,江面不过五六十步宽,战船又难于展开,故而绝难靠近袭敌……”

对此,zhū lín渼倒也没有抱怨运气不好。长江枯水虽然不利于大明水师发挥,却也会让多铎更为放心大胆地南侵,算是有利有弊吧。

随后张家玉又说了些百姓迁移、迷惑建虏的布置等事,基本都依照预案执行,也做得甚是妥当。

zhū lín渼遂放下心来。经过他长久以来的努力,龙卫军和破虏营已经有了自己的“灵魂”,张家玉、余新等一大批具备近代作战理念的军官也都成熟起来,此次没有自己亲赴前线指挥,他们也都做得井井有条。

照此趋势,用不了多久,自己就能放手让他们独当一面了。大明的未来必将远涉五大洲、四大洋,自己不可能一直跟着到处远征,这支初步具备了维护国家利益能力的强军,着实令人欣慰。

他见天色已晚,最后吩咐张家玉道:“明日便开始按事先议好的方略,逐步诱敌深入吧。”便准备令众将都回去休息,毕竟马上就要开始一场大战了。

“是!”

张家玉话音刚落,便有一名骠骑兵纵马驰到左近,高声道:“湖广邸报!”而后进帐将一只信筒交给门口的军官。<


状态提示:第六百七十八章 尘埃落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