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李鸿章及当时第四任驻德公使洪钧的安排,中国使馆官员余思诒随舰队一起回国,负责航行沿途的照料等事,以示慎重。这位江苏武进籍的官员,在这次漫漫五万里长途中记录下了宝贵的日记,保留了当时舰队生活的实况记载。
书中记载,整个航程中,琅威理时刻不忘舰队训练。“终日变阵必数次,或直距数十百码,或横距数十百码,或斜距数十百码,时或操火险,时或操水险,时或作备攻状,或作攻敌计。皆悬旗传令,莫不踊跃奋发,毫无错杂张皇景状,不特各船将士如臂使指,抑且同阵各船亦如心使臂焉”。以2月13日这天为例,上午各舰开始例行的操练,中午练习站炮位,午后琅威理从靖远发旗号命令舰队改单雁行阵,随即传令各舰打慢车航行,即刻又命令开快车,随后传令舰队改列为波纹阵,同时用旗语要求各舰报告每小时燃煤的消耗量,之后又不断询问轮机存汽多少,至下午5时晚餐时间快到之前,琅威理又传令各舰进行战备演习,提升搬运炮弹。训练过程中,哪艘军舰队型不齐,或者反应稍微迟缓,琅威理必定用旗语严厉批评。
当舰队到达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咽喉——直布罗陀港时,一群衣衫褴褛,身无分文滞留此地的华工终日在港边观望,期盼遇到自己国家的船只,可以搭乘回到万里之外的家乡。每日望眼欲穿,已对前途没有太大希望的他们,见到一队飘扬着龙旗的军舰在缓缓进港,面对袖口上绣有龙纹的祖国海军军官“哀泣求援手”。依据海军制度,军舰不得私自搭载平民,更何况琅威理治军严谨,管理严苛。正当各舰管带看着这群处境悲惨的同胞一筹莫展之际,邓世昌挺身而出,冒着受军纪处分的风险,接纳这些华工上舰,“允带八人回国,命下午来船帮同作工”。
当然约亨看到这本日记的内容,也是很多年以后了。
1888年5月10日,7艘舰艇汽笛长鸣驶入台湾海峡,下午5时30分到达金门岛附近,岛上炮台鸣放礼炮致敬,此时各舰上的官兵已经依稀能够看见厦门岸边的壮观场景,以2艘定远级铁甲舰为首的北洋水师各主力舰,以及南洋水师的琛航号炮舰,都以全舰饰的盛装在等待欢迎归航舰队,7艘军舰在此与北洋水师舰队进行了编队,正式加入北洋水师序列。
至此,北洋水师共有定远级铁甲舰2艘,致远级巡洋舰2艘,经远级巡洋舰2艘,济远级巡洋舰1艘,超勇级巡洋舰2艘,威远级炮舰2艘,登瀛洲级炮舰1艘,海镜级炮舰1艘,共13艘千吨级以上军舰,总吨位超过3.7万吨,仅北洋一支舰队就远胜日本全国海军实力。这支庞大的舰队是当之无愧的亚洲第一。而这个荣耀将只能伴随她短短6年就要拱手相让。
注1:1887年邓世昌是挂营务处副将衔,虽然用当时的清军武官官职和现在的军衔去挂钩比较困难,不过硬要算也能算是一个少将,虽然作为一艘军舰的管带,在当时欧洲海军体系里也就是个上校军衔。而且按照中国人的习俗,即使是低级武官也能喊将军,所以这里喊邓世昌叫将军也是可以的。
注2:其实这个人原本是英国使馆的人员,这里安排成德国使馆人员了。
注3:这里是故意不提世界排名的,因为关于北洋水师的世界排名说法很多,但是实际上都是有问题的,因为衡量海军排名都是以国家为标准的,单纯的给某支舰队进行排名显然是不可能的。清国海军在1884年是以千吨级军舰总吨位45120吨排名世界第10的。而当时日本是以19936吨排名第13。而所谓的1890年北洋水师世界第6的说法是不对的,而清国海军世界第6的说法则是计算舰艇总数的,当时清国海军舰艇总数97艘,是世界第6,但是如果算总吨位,当时清国是97艘舰艇总吨位78190吨,世界第10。日本则是以30艘舰艇总吨位44635吨排名第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