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汉血丹心>第九百五十四章 风起将夜破

随着大汉王朝的繁荣发展,尤其是皇帝刘琚登上皇位的这将近十年时间以来,可以说天下和长安的社会状况,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稳定局面。

大汉的军队,真正如同不朽的长城一般,守护着四方。而这其中最为精锐的铁骑,更是远征万里,耀武鹰扬!战马和长刀所至之处,无不威服。当东、西方最为强大的敌人匈奴和波斯都分别烟消云散后,大汉帝国已经再也没有值得重视的对手了。

如果说现在还有不自量力的国家或者是异族想要暗中觊觎汉朝的疆土、财富,那只能说是自取灭亡,离末日不远了。

而在内部,地方诸侯的势力,朝廷通过推恩令和其他各种手段的实行,也都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即便是有些不甘心的,除了默默地接受,难道还有别的办法吗?除非他们想重蹈那些身死族灭者的后辙,否则还是规规矩矩的拥护朝廷决策为妙。

而随着这些威胁的解除,生活中再也没有战争烽烟,百姓安居乐业,街市百业繁荣。虽然说还达不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程度,但总体来说,已经是历史记载中从来没有过的水平了。

也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负责警戒长安的军事力量,在这几年已经大为精简。南、北大营被彻底裁撤。十余万将士,分解之后安排到郡县或者是塞外。时至今日,坐镇城外,威慑长安的只剩下细柳营数万精兵。在太平盛世下,这些已经足够了。

长安城内负责九门守卫的巡城兵马,还有几千人的编制。他们除了警戒城门的任务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帮助长安府衙维护全城治安。权力之大,甚至可以辐射到长安附近的其他两县。

总体来说,除了长安三县的那些衙役、捕快、班头们之外,外有细柳营驻军,内有巡城兵马,他们共同构成了大汉帝都长安的治安防御体系。

这样的规模,虽然显得好像有些单薄。但并没有人认为会发生什么意外。因为,如果真有人想图谋不轨的话,不要说这些忠诚的将士们不会答应,就连长安的民众和天下百姓也会群起而攻之的。

安康富足,无受饥寒。生活平静,不闻刀兵!这样祖祖辈辈求而不得的好日子,好不容易盼到了。试问,有哪一个人不珍惜呢?!

如果要问现在长安人最大的愿望和满足是什么?那么一定会听到他们共同的回答。那就是,能够在有生之年,亲身经历大汉帝国百年盛典的到来,已经是此生无憾了!

这个心愿,不仅仅是长安人的,更是天下九州四海所有华夏民众的。就连那些与大汉王朝有着紧密联系的其他异族人,也都是东望长安,与有荣焉。

许许多多的人已经认真的计算过日期,大汉帝国百年盛典之日,距今已经不足两个月的时间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千头万绪的准备工作,耗时耗力,马虎不得。朝廷各有司部门早已经忙碌了起来。而在朝野内外

所有民众心中,更是盼望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而与此同时,保持目前平安稳定的大局面,就成为了所有人共同维护的一件大事。

然而,好事多磨,事与愿违。人世间的事就是如此,想要极力维护的,老天爷偏偏就要给你增添几多劫难。

先是大雨水灾的危险,连续将近半个多月的时间,闹得人心惶惶,十分不安。虽然最终没有造成太大的灾害,但这么长时间的闹腾,给农业和其他百业的发展,还是形成了比较大的影响。朝廷和地方郡县的有关官员们,已经在分别积极的展开救助,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

水灾的威胁还没有最后完全消除。紧接着,就发生了司隶校尉终军在城外龙首渠被刺杀事件。

一石激起千层浪!当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终于开始传扬开来的时候,雷声滚滚的浓密云层之下,沉重的气氛开始笼罩整个长安城内外。

就算是市井间的寻常百姓,也非常明白这件事的事关重大。在紧张和不安中,店铺关门,家家闭户,以免遭受池鱼之灾,被牵扯到其中来。

果然,皇帝震怒,随后颁发了诏令。巡城兵马出动,九门关闭,全城大索。同时,城外的临近郡县,也在第一时间展开了大搜捕行动。一时间,风声鹤唳,令人忐忑难安。

然而,刺杀事件发生的太突然,而策划者又布置的十分周密。几乎没有留下什么有用的线索。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抓捕凶手,无异大海捞针。即便是巡城兵马和长安府衙的人全部出动,在搜捕了一天一夜之后,还是一无所获。不仅没有抓到凶手,连明确的线索也没有掌握多少。不禁令人十分沮丧。

眼看暮色又一次笼罩长安,第二天的夜晚马上来临。骑在马上的九门将军石侠无奈的揉了揉额头,有些愁眉不展。看了看身后同样有些无精打采的那些军士们,他跳下马来,走到在中心街口布置盘查的长安令身边,声音低沉的问道。

“我这边什么收获都没有……不知道大人可有所得?”

长安令任宽已经上了年纪。花白胡须,两鬓染霜,在暮色中显得格外苍老。他在这个重要职位上已经待了十多年了。如果不是皇帝几次挽留,他早就应该退居林下,悠闲度日了。

这位忠贞的老臣,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兢兢业业,日复一日。世人都说长安主官前有“汲、姚”,后有任宽。他们一起被并列所称贤者,都是极为难得的清正廉明之臣。


状态提示:第九百五十四章 风起将夜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