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欺世盗国>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军难收税更难

坐在陈佑面前的是法曹参军事罗彦赟,嘴巴一张一合不停地抱怨。

陈佑只是双手交叉放在桌面上,面色平静地看着罗彦赟,安静倾听,时而点头表示自己听得很认真。

“那些将军校尉,最低的都是正六品上,周边各县令都不敢多说什么,只能期望着使君发句话,好让他们收敛一些。”

最后,罗彦赟以这句话结尾。

陈佑点头道:“我知道了。”

想了想,又道:“你从法曹选几个人,明天跟我去各军转转。等所有人都到了,我再召集大家一起讲一讲。”

“好!”罗彦赟就等着这句话,当即点头应下,告罪离开。

看着窗外发了一会儿呆,陈佑叹息一身重新取出一张写了一半的纸,压在白瓷镇纸底下,提笔蘸墨书写。

锦官府先前作为蜀国国都,人口在蜀地也算是首屈一指的,计有八万户,二十五万余口。

不过户口算的都是有户籍记录的,各种不在编的隐户都没有计算在内,所以实际人口要比这个统计数据多,至于具体多多少,这就不得而知了。

比如茂州,位于彭州西北边,总共有十一个县,但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一次人口普查中,只有五百六十八户、一千三百七十七口。

原因就在于茂州只有一个汶山县编户齐民,其余十个县都是羁縻县。羁縻县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汶山的异族人口,都不算在户口之中。

之所以说到这个,是想说,锦官府各个县城,平均下来每座城池只有两万人左右,而一个军基本上都有五千人。

锦官城还没什么,其他几个县突然多了近乎四分之一的青壮,会有什么样的乱子,应该不需要多说。

这年头,当兵的是大爷,动不动就哗变。眼看多事时节,从开封调来的禁军也就算了,收编的蜀军陈佑可不敢约束太甚。所能做的也就是让他们尽量不去扰民,做到喝酒不闹事、票昌手动和谐找窑子。

这事等到明天点一点就好,现在陈佑需要考虑的是怎么增加税收。

现在税收疲软,但总体来说还是两税法的架子,即按照户等,更准确的说是按照田亩等级征税。

这种对大地主不友好的税收政策,理所当然的遭到“黎民百姓”的抵制。虽然当时唐皇强行下诏推行,不过各种钻空子的方法层出不穷,税收非但没多,反而少了。

此时去唐不远,税法依旧沿袭唐代,除了夏秋两季的田亩税外,能依靠的只有关津税、专卖税、外商税。

关津税分为关税和津税两部分,顾名思义,经过关隘、渡口都要交税,就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过路费。

其实交易税也算在内,可惜征收交易税太过麻烦,除非是强力藩镇,否则一般人根本想不起来或者是做不到征收交易税。

例如崔从镇淮南时,就规定:“扬州凡交易资产,奴婢有率贯钱,羊畜有口算。”

所谓贯钱口算,一般是一千钱算二十,税率百分之二。明令规定的最高有过百分之五,不过持续时间不长。

专卖税则包括盐、铁、酒、茶、竹、木、漆,根据时任户部侍郎赵赞的奏章所言:“天下所出竹、木、茶、漆,皆什一之税。”统一征收百分之十的税。

有人统计唐朝唐朝大中中期税收情况,专卖税加在一起占全体税收的比例接近百分之四十五。也就是说,两税法征收的田税也不过只比专卖税多一点而已。

当然了,不排除因为地主偷税漏税而导致田税减少的情况发生。不过盐铁酒茶等走私也比较多,真要算起来,或许两者也相差不多。

最后就是外商税,主要是市舶司对蕃船征税,不过税额低,数量少,不值一提。

说回到锦官府,外商税是不要想了,关津税早就被孟蜀免除,周国立国之后对此也没有明文规定,陈佑也不敢突然提出要征收。

那么剩下的就是专卖税了,或许还可以加上交易税。

还是那句话,锦官府毕竟曾经是一国之都,专卖税还是做得不错的。然而问题是,这一块没有盐井、没有铁矿、没有茶场、没有漆场。

倒不是说完全没有,而是不成规模,能提供的税收不多,只能说聊胜于无。还好经济不错,酒、竹、木等能提供一些税。

只是同田亩税相同,各种偷税避税的法子层出不穷。

讲真,陈佑看到田册后,再对比以前统计出来的粮食产量,一算亩产,高得不像话!

为什么这么高?田亩少报了呗!

这要是再发展下去,陈佑怀疑那些地主能给自己来一个五代版的稻上飞!

不过好在之前打下锦官府之后,赵元昌就曾令人清查田亩,到现在还不到一年,田税问题还不是很严重无非就是上田成中田,中田成下田,依法合理的避税。

考虑一番之后,陈佑决定先在商税上动刀子。

奏章早早送去汴京,原以为可以等到官家批示,没想到突然要把兵马都调到锦官城附近,府衙仓库告急,陈佑不得不直接开始。

他正在写的就是具体章程,已经快写完,不出意外的话,过几天就能施行下去。

其实也没什么复杂的东西,就分两档,普通商品收百分之五的交易税,奢侈品收百分之十五的交易税。再加上盐铁专卖税,总共是三挡。

重点是哪些是普通商品,哪些是奢侈品,这得确立一个标准。

除此之外,就是怎么样保证税能收上来。

这比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军难收税更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