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欺世盗国>第686章功名只向马上取三

都堂一处书厅,巴宁泰、窦少华、郭振坐在其中。

郭振如今是近卫司都指挥使、建雄军节度使。

剿灭定难军之后,位于晋州的建雄军就从边军变成了内地兵马,这次召集诸将议事,郭振就把兵马交托给副手,自己回京参会。

他今天刚抵达洛阳,首先去见了天子和中书令,之后便来都堂见枢密使和集贤相。

当年太祖还在时,他们仨是侍卫亲军司的最高领导,如今一个成了枢密使,一个成了宰相,还有一个是近卫司法理上的最高指挥。

三个人关系说不上好,但也不是针锋相对的那种,有些事情还是可以合作的。

尤其是窦少华的立场一直处于摇摆状态,那边有好处就往哪边偏,这一次巴宁泰在都堂见郭振,也是他首先发出的邀请。

闲谈一阵,窦少华终于说出了自己请这二位过来的原因:“我听说殿前司简宏彦拉上了卢孟达、蒋树,聚集了一帮将校,想要趁着这次军议闹出点动静来。”

巴宁泰毫不惊讶,身为枢密使,要是连这点消息都不知道,不如早点请辞算了。

“卢孟达总不至于又和简宏彦站一块吧?莫非是江箬笠的指示?”

窦少华摇头:“谁知道呢。卢孟达这头脑,做出什么都不意外。”

屋内一阵轻笑。

巴宁泰笑了一阵,看向郭振:“育德有什么想法?”

郭振同窦少华对视一眼,随即到:“我倒没考虑什么,只不过听说两府有裁撤内地节镇的想法,特地回京来听一听具体情况。”

“的确是有这么一说。“巴宁泰点头,”这件事是江箬笠提出来的,我和陈将明都赞同。“

说着,他看向窦少华:“伯菁应该也知道,不知是什么想法?”

“我自是同意的,上次陈将明同我说了之后,我觉得各地设置置制使司是一个好法子。”

窦少华说完自己的观点,将话题重新转到郭振身上:“只不过裁撤下来的节度使以及幕府官员该怎么安排,这是个大问题。”

巴宁泰沉默了。

他明白窦少华的暗示。

也清楚,窦少华是看清了他已落入陈佑下风,这才想借着这次机会同他联起手来。

郭振必然是要回洛阳的,只不过是继续当近卫司的都指挥使,还是能更进一步称为参政,则是检测两人联手的力量能否使陈佑做出更大的让步。

成了固然是好,不成也不过是代表着他们还没有硬刚陈佑的实力。

考虑清楚后,巴宁泰对郭振道:“育德肯定是要回京的,各地节度使要么回京要么调往他处。改制到现在,新成立的衙门一直叫着缺人,不愁没办法安置。节度使回京之后怎么安排,咱们得商量商量,伯菁怎么看?”

“是得在军议之前讨论好。“窦少华点头,”我看育德也可以多和以前的同僚走动走动,这人缘,有时候也很重要。“

郭振笑道:“吃吃喝喝这事我熟,不晓得庆安兄和伯菁兄可能赏脸?”

“我们就算了。”窦少华没有太多考虑,直接就拒绝了,“不适合直接过去。”

暂时不确定郭振能不能被陈佑认可,他不想直接站到陈佑对立面去。

当然要是巴宁泰死撑郭振,他还是会站出来支持,但看巴宁泰的态度,不像是会下死力气的样子。

政事堂陈佑书厅,报告完九月水灾后续处置措施的孙宣怀刚刚离开,韩陶朱就进来了。

“山长,宣政殿已经布置好了,最新一版《会议手册》也修订完毕,如果没问题,明天就按照这个发下去。”

说话间,韩陶朱从将手中一本薄薄的册子递到陈佑桌上。

陈佑放下刚刚翻开的公文,把册子拿过来仔细翻阅。

按照计划,被他称为“军事会议”的活动将在十一月壬寅朔朝会后举行,预计将持续五天。

这五天时间不可能只是陈佑一个人说,所以就有了这个被他命名为“会议手册”的东西,告诉参会众人要讨论事项、怎么发表自己的观点等等。

这对大家来说是一个新鲜的事物,但不管什么东西,只要书之文字,看起来都会正式许多。

至少,大多数人的行为和思维会被局限在册子里的内容中。

会议手册的内容不多,而且之前出过七八版,陈佑一遍遍看下来,早就对其中内容了然于胸。

不过片刻,他就看完了一整本手册。

闭目仔细推敲后,他翻开一页,指点着道:“议案这一块要重新修改一下,三人以上署名方可提交,提交时间为会议结束前两天。”

“好。”韩陶朱点头记下。

又权衡一阵,他接着道:“表决这一段全都删了。“

一开始的版本规定了会议上商讨的事项需要让全体参会人员表决,后来一直修改,到目前这一版,已经改成了某些不涉及朝廷大政方针的事项可以让全体参会人员表决。

不过陈佑仔细想了想,这样一来反而容易叫人起心思,索性全部删除,免得有人闹腾。

毕竟,朝廷需要通过这一次会议削弱将领权力,那些将领不一定全都是“顾全大局“的人。若真得要考虑全体将领的意见,毫无疑问将领们希望武将掌握国家权力。

韩陶朱顿了顿,没有立马答应,而是开口询问:“若是这样,那种种事项该如何做出决定?“

轻敲桌面,陈佑稍一思忖后达到:“你补上一个,会议中商讨事项的最终结果,由中枢符令传


状态提示:第686章功名只向马上取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