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然听到问题,宋白没有太多犹豫,立刻回答:“学生服从山长安排,定会配合薛府尹管好洛阳县!”
现任河南尹是薛居正。
渤海海军步入正轨之后,陈佑把宁强从登州调回来重掌治安寺。
为了让宁强能够迅速掌握住河南府治安警力,久掌河南府的胡承约卸下河南尹的位子,兼任户部尚书,督税事。
然后让礼部尚书、参知政事薛居正改兼河南尹。
至少目前看来,薛居正的立场还是偏向于陈佑的,宋白去洛阳县,除了履历好之外,生存环境也不错,上头有薛居正和宁强顶着,面对权贵的时候压力不会太大。
“行,做好准备。”
陈佑一边说着,一边将笔头放入砚池。
墨汁顺着笔毫之间的缝隙往上蹿,很快就让整个笔头变得饱满湿润起来。
在砚台边缘压一压笔头蘸取的墨汁,陈佑嘴里随意地吩咐道:“去把刘河叫来。”
“喏。”
宋白行礼后恭谨退出,将诸事传达给手下官吏后,快步前往枢密院去找刘河。
刘河现在是谍报司内间案主事。
不过中枢两府都明白其人乃是陈佑心腹,宋白更是清楚陈佑单独召见刘河一般谈的都是私事,故而没有遣人去寻,而是自己亲自过去。
要说刘河现在的处境也不算好,他原本只能算是陈佑亲随,一跃成为六品官员执掌内间案,本就让枢密院上下有所不满。
再之后整顿武德司,完全是他在主导,又得罪了宫内宦官。
之前陈佑势大也就算了,这段时间因为天子册后的事情有人在预谋掀翻陈佑,刘河就成了一个突破口。
最重要的是有御史称陈佑任用私人执掌内间,非是为臣之道,有公器私用之嫌云云。
这份弹章有御史大夫董成林附署,显然这位正义感满满的御史大夫,看不惯陈佑通过种种手段揽权的行为了。
很快,刘河抛下手头工作,匆匆忙忙赶来政事堂书厅。
“相公寻河可是有事吩咐?”
“你先坐,我批完这几份公文。”
陈佑头也不抬,随口说了一声后,又叫仆役给刘河上茶。
这么多年来,别的不说,就凭刘河十数年如一日的帮他经营情报网而不追求名位,陈佑对待刘河都不会向普通下属那般。
正巧这几年后备力量逐渐培养出来,情报网既不需要刘河盯着,也不是他一个人能盯得过来的,陈佑便让他进了枢密院,好歹有个官身,也能照顾一下子侄辈。
陈佑做宰相这么多年,不正经一点地说一句“熟能生巧”并不为过,绝大多数公文奏疏,从头看到尾,内容看完,心里就有了大概的处理意见,再稍稍整理一下措辞,直接就能落笔。
顺带一提,正规公文上,大家用的都是楷书,而陈佑批阅的时候为了加快速度,多用行书。
然后这个也成了一条罪行,经常被人揪出来弹劾。
很快,一摞公文批阅完毕,按照发回、转阅、进呈等类别放在不同的框子里。
招呼宋白来取走公文,陈佑端起茶盏喝了一口润润嗓子,这才看着刘河:“宫内宦官调查得如何了?”
听到这个问题,刘河立刻严肃起来:“好叫相公知晓,如今能确定的只有两点。
“第一,官家身边宦官多是建隆末兴国初挑选身家清白的小宦官教导培养出来的。
“第二,目前看来,这些宦官仍然忠心于官家。”
顿了顿,他压低声音,继续道:“因此我推测,宫里传出的流言,是官家有意放出来的。”
宫里传出的流言,大概就是官家对平章事陈佑肆意插手武德司不满。
比较神奇的是,最近闹得比较火的天子册后之争,反而没有相关流言传出来——更准确一点是没有同时关系到天子赵德昭和平章事陈佑的流言传出来。
陈佑点点头。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赵德昭依然对书院的课程和研究感兴趣,但他对军国政务也感兴趣。
或许是陈佑当年教得太好了,赵德昭虽然早就想亲自处理政务,可他一直忍着没动手,只在某些两府宰相不得不把天子抬出来的事件中发表意见。
而且由于遇到这类事情,陈佑等人都会提前跟赵德昭沟通,这就使得他的每次发言都会被两府坚决执行。
至少目前而言,官家赵德昭在某些不明真相的官吏百姓眼中,是那种天资聪颖的好皇帝。
原本陈佑还想继续在赵德昭面前念叨“民本”、“民贵君轻”之类的话语,当他发现赵德昭私下里培养了一群亲信宦官之后,就再也没有单独见过赵德昭。
就连和其它宰执一起见赵德昭,事先也会让刘河确认一遍有无危险。
他可不想当了何进!
当然也不想当耶律虎古,在朝堂之上被宰相韩德让用侍卫仪仗器械击首而亡,着实冤枉。
合目思索一阵,陈佑重新睁开眼看着刘河:“关于册立皇后,朝中如何看?”
“相公也知道,两府宰相中,除了巴相公和薛相公没有表态外,其余几位都认为官家当早育子嗣。由此,朝中大部分官员都认可这一点,前时书院研究结果公布出来后,不少人以为相公意欲反对官家立后,对相公有些不满。”
“不少人?”陈佑重复一遍,随即轻笑道,“看来人数的确不少,你都没办法直接说出名字。”
刘河默然。
片刻之后,他突然起身长揖:“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