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与两名探子相遇之后,华枫立即开启了神识。不过数息之间,即将来军情况探听得不离十。
以华枫如今的精神力,二十里范围内的较大动静,已能探知大概。至于蚁爬虫行之声,则还力有未逮。
从罗战军等人的行军速度来看,情况还不算太过糟糕。
因为他们来得并不慢。
……
从探子第一次回报,到第二次相遇,间隔不过半个时辰。
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姜楠楠等人已行进了近十里之多。
这个速度,与“无敌先锋军”之急行军相比,也是不遑多让。
由此可见,他们一部并无伤员。
即便有,应当也不会太多,因为他们的战马总共不过四百余骑。就算这些战马每骑乘坐两名伤兵,也不过八百余人。
五千之众,仅有伤员八百,而且还能骑马,情况当然不算太坏。
……
华枫、孟起之前飞掠时,并未惊动十里处的暗哨。此番回转,华枫特意现身,吩咐他们立即前往三十里外警戒。
因为,这一路虽然暂时安全,但半日后呢?一日后呢?
谁又敢保证罗战军一部不会被敌军盯上,从面成为目标?成为“引路人”?
如果以华枫之前的行事,断不会如此小心。
但有了中军主力一败涂地的教训之后,华枫早非昔日“吴下阿蒙”。
在行军打仗方面,用老谋深算、谨小慎微来形容,也绝不为过!
正是华枫的谨慎举动,让他们不但有效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危险,还给予敌军重重一击。
……
华枫、孟起两人的回转,并未让多思过、雷家兄弟等人感到意外。因为,他们得到探子传话后,早已有所预料。
毕竟,能混到今日之职位,谁也不是傻子。
华枫既然如此安排,那就说明来军是友非敌。
一个时辰之后,“嘚嘚”的马蹄声已然清晰可闻。
盏茶时间后,以罗战军、姜楠楠为首的大队人马,赫然跃入等候在谷外的众人眼帘。
出乎华枫、孟起所料,伤兵竟不过区区百十人。
不问可知,这绝对是罗战军之功!
……
分别仅仅十余日,再次相见,境遇已然大异。
众人一面寒喧,一面不胜唏嘘。
鱼贯入谷,安顿右军就餐、休息,调派人手医治伤兵……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华枫这才牵头组织召开了临时军事会议。
虽然罗战军官职比华枫高,但这毕竟是在“无敌先锋营”。
在华枫的“地盘”,当然得由华枫来作主。
何况,罗战军乃败军之将,有何颜面甫一到达就统军?
……
军情紧急,华枫并未客套,直接进入正题。
先是请游记将军罗战军,介绍右路军之遭遇。
待得听闻击败右军的敌军,差不多也是两万之数后,华枫当即暗叹:左军危矣!
因为照此看来,敌军多半是兵分三路,目标十有正是北伐义军。
富有经验的罗战军,尚且大败而逃。向无从军经历的夏铁古,又怎敢指望他创造辉煌战果?
期待出现奇迹?
战场上,奇迹当然很多,但那是建立在“实力”这个基础之上的。
战争只相信实力,不相信运气,更不相信眼泪!
……
多思过头脑中的信息完全正确。
他所率一部,确实是先锋军。
只不过,这支先锋军数量有些庞大,完全有实力与孱弱的南明军队正面抗衡,是以这才敢肆无忌惮的孤军深入。
与其任务相同的后续部队,确实在三百里之外。
只不过,没想到会突然分兵。
而且与中军主力、右军“恰巧”碰上。
为何如此巧合呢?
敌军的情报有这么厉害?
可是又为何错过华枫之“无敌先锋军”?
……
虽有种种疑问,但华枫并未出言相询,而是继续听闻罗战军讲述战况。尔后,由姜楠楠讲述救援情况……
两军陡然相遇之后,战场老兵罗战军,深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道理,立即指挥其前军奋勇向前,率先进行试探性攻击。
然而相比起身经百战的敌军来,罗战军之前军却不够勇猛,几乎是一触即溃。
罗战军立知已军绝非敌手,是以当机立断,一马当先,带领混有二百骑兵的五千中军,突然向敌翼侧发起猛烈冲击。
没想到竟然一冲而过。
尔后,他迅速采取“化整为零”之策,命令部属四散奔逃,前往中军所在的婺源方向,在前方五十里处再行集中。
罗战军自己则带着二百骑兵断后,且战且走。
……
罗战军此举,委实让敌军措不及防。
其统帅绝未想到,刚一交战,明面战力并不比自己弱多少的义军,竟然会选择跑路。
而且其跑路的方向并非后撤,竟是自己兵力较弱之翼侧。
待得其反应过来,分兵追击之时,罗战军中军已然三三两两的四散而逃。
面对在荒山野岭间四处奔逃的义军,清军又如何追杀?
看着二百骑兵集中而退,虽然也想追而击之,但苦于自己手中并无骑兵。在这丘陵之地,两条腿的兵卒,又如何能跑得过四条腿的战马?
因此,那支追兵,在奋力追出十里之外后,眼看越追越远,只得悻悻收兵而回,专心围杀义军余部。
毕竟,义军右路共一万三千人马,如今仅逃走五千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