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军阀少爷>第491章 联军撤退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急磋商,最终英国佬还是决定全军撤退,同时命令叙利亚的10万军队火速前来增援,准备两面夹击阿布凯马勒,这是无奈的选择。

他们倒是想向对面的华夏军队发起决死冲锋,可也得土耳其人和埃及人肯定干呀!前几天的进攻已经证明华夏人的防线坚不可摧。

没有飞机的掩护,再让士兵继续进攻,无异于自杀,三天时间就伤亡了4万多人,连对方的第一道防线都未攻破。那要是想将对方的四道防线全都攻破,要填进去多少人?这20余万人全填进去恐怕都不够。

埃及人不肯拼命,英国佬也没办法,只能选择全军撤退或分兵重新夺回阿布凯马勒,可分兵分出多少合适?

少了肯定起不了作用,没见5万骑兵都被人家轻而易举的干掉了吗,而且还是野战,现在主动进攻,别说十万,七八万总得要吧,可现在联军的总兵力加起来也才剩下21万上下。

分出去七八万后,那就只有十二三万了,这几天来英国佬早就侦查清楚了,拦截他们的大军同样有十二三万,在兵力相同的情况下,他们实在没把握挡住华夏人的进攻。

关键是华夏人的坦克威胁太大了,简直就是势不可挡,他们现在也总算明白华夏人为何手握利器不主动进攻了,原来是打着切断他们后路的主意。

所以英国佬的决定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全军撤退,等大军重新夺回了阿布凯马勒后,在稳扎稳打,将机场修好,调更多的坦克飞机过来,然后再和华夏大军决一死战。

虽然20多万大军夹杂着几万苦力在对方的眼皮子底下想要撤退,是一件很冒险的事,一个不好就是全军溃败,但总比对方各个击破要好。

顿时20万大军就忙活了起来,经过一个下午和晚上得准备,次日清晨,大军就缓缓向后撤退。

经过四年的欧战,英国佬的军事水平还是提高了不少,先是5万人的先头部队,然后是辎重,炮兵部队和5万苦力以及伤员,最后才是15万大军,交替掩护殿后。

至于骑兵全都败光了,除了一些拖拽大炮和马车的骡马外,就只剩下十几名高级军官和英美顾问团有战马骑了。

对方一撤退,张兴武就率大军缓缓压了上去,心里却是有些意外,他实在搞不懂英国佬到底还会不会打仗?

这种情况不是应该就地防守,派兵重新打通后路吗?大帅当初可就是这样教的呀!

这样全军撤退风险有多大,恐怕只要是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吧!

不过犹豫再三后,并没有发起进攻,而是选择吊在联军的后面,虽然他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凭借着坦克能轻而易举的杀这帮家伙一个屁滚尿流。

但对方毕竟有20万人,数百门大炮,而他这边除了13军的几万人马外,其余的全是附属国军队,肯定要他们自己人打头阵的,四周都是荒漠戈壁,对方只能沿着河流南岸撤退,一旦逼急,绝对会拼死反抗,到时候免不了自身也要伤亡,搞不好坦克都得被炸毁一些,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换成任何地方,张兴武都会毫不犹豫的发起进攻,但这独特的地形,注定他无法短时间内击溃这20万大军,因为对方即便要跑,也只会选择往后跑,只要不是傻子,就不会往南面的荒漠跑。这些人恐怕比谁都明白,在没有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徒步往一望无际的荒漠跑是什么下场。往北又有河流阻挡,再加上对方的纵深足足三四十公里,完全有时间收拢溃兵就地死守。

关键是他不觉得这帮家伙能跑得掉,在他看来这20多万大军已经插翅难逃了,完全没有必要和他们死磕,只要死死困住他们就可以了。

这就是双方理念上的巨大差距,华夏人打仗讲究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最少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战果。

与此同时,远在一百公里开外的阿布凯马勒,这次突袭部队的最高指挥官,装甲旅旅长龙小明,也接到了张兴武发来的命令。

让他就地阻击,一定要挡住联军四个小时,最起码防线不能一戳就破,总得让他有时间派遣步兵支援吧!

其实不用张兴武提醒,龙小明也知道必须要将口扎紧,所以昨天攻下阿布凯马勒后,就已经在修筑防线了。

虽然他们只带了2000多步兵,但攻下阿布凯马勒时,却足足解救了15万苦力,这些苦力全是被联军俘虏的叙利亚和黎巴嫩两国的军人。

当得知是母国的大军解救了他们后,一个个激动的喜极而泣,纷纷要求龙小明带兵杀入叙利亚,将该死的土耳其人和埃及人通通赶回去,让他们的家园重回安宁。

一番解释和保证,总算将这15万人安抚了下来,随即就将缴获的武器装备给了这些人,足足编了2万大军,子弹炮弹倒是多的是,但奈何步枪重机枪大炮太少了,否则他倒是想将这15万人全都武装起来。

这条河流称之为中东的母亲河也不为过,发源地定位于土耳其半岛的南面,流经叙利亚,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最后注入波斯湾。

尤其是对于叙利亚和伊拉克,这条河流无疑是生命的源泉,阿布凯马勒地区虽然是上游,但河面比起下游的伊拉克,要宽广了不止一倍,河两岸可生存地区也足足有上百公里。

之所以如此,完全是两国的地形和环境造成的,相比起伊拉克来,叙利亚完全称得上是风水宝地,起码时不时还能看见一两棵树。


状态提示:第491章 联军撤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