舷窗外一片黑沉沉,让人难以分辨是大海还是乌云,只有狂风刮过的尖啸从窗户缝隙间钻入,周围的一切都在颤抖中上下左右起伏,让各种细小的物件互相碰撞着发出丁零当啷的碎响,与之相对应的,还有原本看似坚固厚重的舱壁所发出那持之以恒的“吱喳吱喳”呻吟声,让人提心吊胆,仿佛下一秒就会支离破碎。
时不时,还会有一股巨力猛然出现,用随之而来的加速度将人推向另一侧,并有地板的大幅倾斜来加剧这一趋势,每每使得萧亚都要晃向舱壁才能停止,却依旧要努力起身,与这恶劣的天气和三个脸色苍白、满头冷汗、吐到昏天黑地的孩子,以及引起她们这些症状的罪魁祸首作斗争,那就是,晕船……
事实上,在登上“阿勒普立克斯”离开加亚岛之后不久,萧亚四个就开始从头晕恶心、疲劳嗜睡,到脸色苍白、满身冷汗,以及最后喜闻乐见的抱头大吐,一个都没少,并且持续中,也幸好他这个成年人症状相对最轻,总算能坚持着照顾另外三个小的,才不至于全军覆没。
尽管如此,也让他满心郁闷了,这之前在“箴言”上的时候也没有这反应啊,哪怕是同样遇到了大风大雨,要不然的话,恐怕,他早就完蛋了……
好在熬过这次风雨之后,不知是身体已经适应了海上生活,还是通过“锻炼”提高了晕船的“阈值”,三个小家伙总算消停了下来,让萧亚也可以舒缓一下,那几天他可是连饭都没正经吃过。
当然,这几天的煎熬也不全是坏消息,终于能够放松下来的萧亚放心大胆的离开了房间,以便近距离观察这个世界海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并且,因为海贼团的性质,所能涉及到的方面还格外的丰富,比如,普通民船上大概是不容易找到这么多火炮的。
几天考察下来,萧亚收获颇丰,毕竟比起成为一片废墟的魔谷镇,“阿勒普立克斯”上不光有更多的实物进行观察和研究,还有很多活人可以交流,至于结果嘛,则是让他感叹不同世界文明发展之间差异之大,以及科学技术之神奇,虽然考虑到文化背景、自然环境和世界规则的影响,不同世界科技发展的顺序和速度肯定存在差异,但他实在无法想象,一个世界是怎样在还处于风帆和滑膛枪时代,就点出冰箱和可乐这种产品的。
要知道,前者,当然不是那种字面意义上的“冰箱”,而是能够自主制冷的机械设备,即使不清楚其是否同样基于热力学定律而产生冷却效果,但至少从外表和结构上代表已经有了不错的金属加工能力和机械水平;而后者,则需要食品加工、化学防腐、密闭加压以及玻璃制造等一系列的技术支持,而且还要达到已经可以日用化的水平,这没有相当的工业和科学技术做支撑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相比较之下,对一个充满海贼的世界而言最需要的武器装备方面,他所能找到的却显得乏善可陈,海贼们普遍装备的依然是球形弹、滑膛、非定装前膛装填,这比地球上十九世纪美国南北内战的水平还要糟糕,这可比前面的冰箱与可乐所展现出的科技相差将近一百年!
倒不是说不同世界的科技发展必须要保持一致,因为哪怕在地球上,不同文明间在科技发展中受各种条件限制也有很多不同,比如直到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南美洲都依然处于石器时代,基本没有金属加工能力,自然也不可能生产出同时代的刀剑,更不用说火枪和大炮了。
但这个世界的情况却并不相同,因为它是属于实际应用与技术水平的极度不平衡,在萧亚看来,科学技术往往具有体系上的传承性和学科间的扩散性,一种新技术的出现会不断被应用到它所能影响到的领域,比如,有了金属,人们不仅仅用来制作刀剑,还会拿它制造工具;有了火药,则除了加工烟花,也会用来生产火枪;并且不断发展完善,升级改造,研究出火炮、来复枪、机关枪,等等。
在这里,情况却不太一样,不同的技术之间即使不能说完全没有相互影响,但也相对孤立,还以美洲印第安人做例子来说的话,大约是这些家伙明明住在钢筋结构的房子里,用着铁碗钢盆,却依然用靠龟粪或树胶将许多个黑曜石刀片地固定在木槽里做成的“马夸威特”来打仗一样……真不知道这个世界人们的脑子是怎么想的,好在这些并不关萧亚的事,他自己现在还光杆一个,哦,不算那三个小家伙用不着思考这些关乎科学进步、社会发展的问题,所以,随你们高兴就好。
而且,或许是因为技术发展缺乏突破性,所以只能在现有技术上钻牛角尖的缘故,所以萧亚还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就像他现在手里拿着这支“南海的新式武器,左轮式44口径6连发手枪”,哦,光是这个名字,就已经让他非常感兴趣了。
44口径,以前他也听过类似的说法,像什么50啦,45啦,30啦,但那是指英寸的简称,并且往往前面有个“.”,所以被读作“点50”、“点45”、“点30”、“点38”,当然也有直接省略直接读数字的,换成公制则分别大约是12.7毫米、11.43毫米、7.62毫米,很有些不了解这些情况的人会搞错,弄出什么50毫米机关枪、45毫米手枪之类的“超级武器”,不过,这里的44口径是什么意思?
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比例,但从很多情况来看,在海贼王的世界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