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崇祯大帝国>第九十一章 在下读过书,但不是书生

第一卷风雨飘零

霸州,县衙内。

初阳尚未从云间绽开第一缕光线,清新的空气里,两道年轻的身影在宽阔的庭院中挥舞着刀光。

刀锋擦过空气呼啸着,劈在木桩上,木屑飞溅。

炙热的汗水密布肩背,随着肌肉运动缓缓滑落而下。

院内光杈的树枝上,最后一片枯黄的叶子凋零飘落,被挥舞的刀风带起来,又飘了一阵。

落下地面时,他们的身后,轻微的脚步声传来。

两个衙役托着整齐叠好的赤罗裳青缘,赤白二色大带,佩绶,白袜黑履及一顶黑色官帽,停在几步远的距离。

二人收刀而立,相视一笑,然后洗漱更衣。

片刻之后,他们交谈着走向县衙食堂。

“启华兄的刀法大开大合,是家传绝学吗?”

路上,卢象升的堂弟卢欣荣有些八卦的问道。

时下大明的读书人,很少有学文习武的,除非个别将门世家子弟,方有可能。

所以他这样问,基本上是婉转的打探人家的家世。

“家严家慈皆是百姓之身,哪有什么家传绝学?

只不过有幸得到恩师指点一二,自己又年轻,胡乱一气罢了。

倒是伯玉有卢督长期教诲,一身技艺不凡,相信此次武举必能大放异彩。”

吴承锋嘴角浅笑,坦然地说出自己寒门家世。

在他眼里,这没有什么。

贫寒子弟和将门世家的区别,只是别人说想当官立马就有官可当,而寒门子弟则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可现在有皇上他老人家的青睐,大家却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虽然皇上很年轻,叫他老人家有点那啥,但尊者为大。

“启华兄真是心志坚定。”

卢欣荣敬佩的看了吴承锋一眼,诚心说道。

一个寒门要想培养文武双全的人才有多困难,卢欣荣没有体会过,但可以想象。

而这当中,吴承锋背负的压力有多大,他却是知道的。

别说小门小户了,常州府卢家是当地首屈一指的豪门,可为了培养自己,族中长辈花费多少心血。

可正是花费心血了,所以才有期待。

而压力,也就自然而然的落在被栽培者身上。

便如此次,皇上征召所有的将门子弟和部分寒门子弟参加武举,别人或许上榜就行,可他若不能三甲,就是失败。

可想到此次参加的几人,包括眼前的这一位,还有通州的黑大个阎应元,孙家的那两个小子,好像都有两把刷子的样子。

更何谈天下有多少英才俊杰?

竞争,真是无处不在啊!

想到这里,卢欣荣有点蛋疼,凭什么自己就要比别人优秀?

还讲不讲道理了?

谈笑间,二人来到县衙食堂。

崇祯皇帝当初留在霸州的五名锦衣校尉已经开始到齐,然后开始进餐。

因是临时组合在一起,彼此间也谈不上从属关系,气氛少了几分严肃,多了几分随意。

嘎吱,嘎吱……

几碟小菜,加上酥松的油炸蝗虫,喝着稀里哗啦的白粥,便是他们的一顿早餐了。

赈灾期间,又是临时工作,谁也不敢大吃大喝。

别人吃得很香,可卢欣荣却是锦衣玉食惯了,有些难以下咽。

尤其是这油炸蝗虫,味道是不错,可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抵触。

“卢公子,是不是有些吃不惯啊?

皇上说这可是好东西,不比山珍海味营养少。”

一个叫大李的锦衣校尉嘎吱着油炸蝗虫,见卢欣荣难以动筷,抬头问道。

“唔,还真是有些腻味。这几天在磨坊里,让百姓把蝗虫磨成粉,看着都昏,也不知道皇上拿来干什么用?”

卢欣荣索性放下碗筷,不解的问道。

“谁知道呢?

不过这可是皇上花了大价钱买下来的,总要有点用处吧!”

另一个姓张的锦衣卫答道。

“可不是吗?

啧啧,五只一文钱,百八十只一斤,一斤三十六文钱,老百姓可真是发财了。”

又有一个锦衣卫羡慕说道。

“扯淡,小六子,见不得百姓好是怎么滴,你也不看看他们那惨样?

一天到晚满山野跑,也不过得财几两纹银。

当然,这也是皇上他老人家仁慈,故意变相让百姓们生活好过点,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

大李斜着眼,说了小六子几句。

“大李哥,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随口说说而已。

这年头,百姓难,皇上也难。

这几天,单是霸州府,十几万白花花的银子就不见了。听说这次遭蝗灾的府县可是有七八个,你想想皇上得花多少钱?”

小六子红着脸,焦急的辩解。

听到钱,代理知县吴承锋眉头一皱,若有所思,放下碗筷,他轻轻嗓音说道:“几位,听我说说?”

众人停下声音动作,转头扭向他。

吴承锋低头微微思索,旋即抬头说道:

“刚才听几位兄弟之言,我觉得皇上让我们七人在此负责赈灾灭蝗,似乎人手太多了。

有县里衙役帮忙,这里原本有两三人便足以。

几位兄弟都是天子亲卫,平常干的事情都是为天子分忧解难,我觉得霸州府似乎不止一个赵志恒?”

“不错!启华兄高见!”卢欣荣眼前一亮,拍着桌子兴奋说道:

“皇上财政紧张诸位都是知晓的,我们理应摸摸霸州可还有第二位赵志恒。

如有,我们


状态提示:第九十一章 在下读过书,但不是书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