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主懿旨,兹有闵家江氏贤良淑德、秀外慧中,护送太子返京,实乃朝廷幸事、百姓幸事、万民幸事。着以大明公主名义赐黄金百两、绢百匹、布百匹、……、田地百亩。”
“然,闵江氏虽护送太子返京有功,闵家却不思朝廷恩典,不思为朝廷、为太殿下报恩,在闵江氏因护送太子艰难而遗失迁移籍册的状况下百般刁难,令其无故陷入困境几月有余,并以私废公地致京兆尹衙门失信于民,实当严惩以戒之。”
“着令,罚闵家所有在朝为官之官员全都回家闭门思过,并责罚闵家官员背诵易少师所写之《关雎》,只有能背出《关雎》的闵家官员,日后才能结束闭门思过,重新回朝为官,不然当永世闭门思过之。”
“又兹于闵江氏乃是因闵家管帐一职被闵家所辱,本宫特准闵江氏如不愿接受闵家管帐一职,闵家应立即送闵江氏回其娘家守孝,且日后再不得以闵家媳『妇』身份刁难闵江氏。或闵家仍不愿让闵江氏继续管帐,闵江氏也应立即离开闵家,回返娘家,待守孝期满后,自行处事。”
“更以闵江氏之贤良淑德、秀外慧中却仍会受今日之辱,实令本宫痛心疾首。所以,若是闵江氏因此事而死,不管死因为何,本宫誓灭闵家满门。”[
“钦此。”
“大明公主千岁,千岁,千千岁……”
随着易嬴一口气念完大明公主懿旨,闵家上上下下全都变了脸『色』。可他们即便再怎么惊诧,面对大明公主懿旨仍是不得不接、不敢不接。
因为懿旨中的内容很清楚,首先以奖赏闵江氏为主,再惩戒不思助朝廷、助太子报恩的闵家。
并将闵家以私废公的事情也写得清清楚楚,容不得闵家做任何悔改。
至于说惩罚闵家的方法?
大明公主懿旨都写到了这种程度,闭门思过又算什么?
但不能背出《关雎》就不能重新回朝为官却有些太折磨人,或者说太折腾人了。这不是说闵家官员就背不出《关雎》,毕竟古代人读书就更好像背书一样。可就是为什么要背《关雎》,却没人能弄明白。
而最后关于闵江氏与闵家纠纷的原因,懿旨中也只是说了如果闵江氏不接闵家管帐一职,或者说是得不到闵家管帐一职会怎样,丝毫没提双方复合又会怎样。显然大明公主并不支持闵江氏掌管闵家账目,乃至继续留在闵家。
不过以这样的大明公主懿旨,闵家自然不敢不接,毕竟里面都明说闵家是在以私废公了,他们不接还能怎样。
只是后面突然来一个誓灭闵家满门,顿时令闵家吓得心惊又跳,可又不知什么叫闵江氏因此事而死。
而在宣读完大明公主懿旨后,等到闵家谢过恩,易嬴却又立即回过头去,一脸严肃道:“闵江氏,本官不管大明公主懿旨是如何恩典,或者你自己又是什么想法,但在你与闵家商议此事时,本官却不准你留在闵家,架都要架你离开,听明白了吗?”
“这,少师大人何致于此。”
“何致于此?”
“哼,因为你留在闵家,难保日后不会被他们继续当成挡箭牌来利用。真要如此,不用大明公主下旨,本官都会宰了闵家全家。”
“这个……”
虽然一开始不明白易嬴为什么不让自己留在闵家,但随着易嬴说出理由,闵江氏却又不敢多说了。
因为,不仅闵家,闵江氏的娘家江家同样是官宦世家。甚至由于他们是官宦世家,在朝中也用不着去与其他官员拉帮结派,因为他们自己就已经能自成一派了。所以将来要支持谁,他们根本就不用着急,也不会依照易嬴当初的要求去投靠大明公主。
所以,今天这事虽然的确已经以大明公主懿旨来作为了结,可以闵江氏对闵家的了解,真到了某些关键时刻,江家或许还真会自以为能置身事外而脱离大明公主控制。
真遇到这种事情,大明公主度过难关后要惩罚江家,江家恐怕也难说不会以闵江氏来做挡箭牌躲过大明公主惩罚。
毕竟闵江氏虽然已得到大明公主奖赏,但这如果就是闵家的最后一棵救命稻草,他们也会牢牢抓住。
因此,不仅闵江氏对易嬴的要求无言以对,甚至依旧跪在地上的闵家众人也不敢轻言妄语。因为易嬴此话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闵家继续将闵江氏当成挡箭牌。
虽然闵家从未真正这样做过,但形势比人强,他们又能多说什么。
训斥完闵江氏,易嬴才再次转向闵素说道:“好了闵大人,大明公主殿下的懿旨也就如此,你等就自己起来吧关于大明公主所要求闵家官员背出的《关雎》一事,不管你们能不能背出来,都得先在家中闭门思过一月,然后才能逐一到大明公主面前交旨复官。”
“记住,是逐一交旨复官。谁不愿去大明公主面前交旨,大明公主说了,永不录用。”
“微臣尊旨。”
逐一交旨复官?永不录用?
随着易嬴最后补充,闵素脸上再次一寒,因为这就等于将闵家全都锁死在了大明公主身上一样。不然哪用说什么逐一交旨复官。也就是他们如果不愿向大明公主效忠,或者说闵家有任何人不愿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