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春华昨晚上她可是看到自家油罐里没什么油了,难怪奶奶说是熬菜粥,要是炒菜的话,那些油不知道够不够炒一个菜的,不然就只能吃红锅子菜了。
她又转念一想,自己空间里的各种调料都有,花生油、橄榄油、玉米油、葵花籽油都有,只是真不方便拿这些出来,不然没法解释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
要不今天她用高汤做一回菜粥吧,这样的话看不出有什么不一样来,只是味道肯定是不错的,营养也比单纯的菜粥要好吧!
想到就去做,付春华拿了大棒骨,又宰了一只鸡,切了一些火腿和姜片一起放到电高压锅里开炖了。电高压锅就是这点好,熟了以后就会自动跳闸,不用操心。
做完这些,付春华从空间里出来了,本来想在空间里换身衣裳的,空间的储藏室里还存了许多付甜甜小时候的衣服,她总是舍不得扔,想着等付甜甜生了孩子可以用得上。
只是这衣服拿出来,可没个说法也不行,思来想去,她还是穿了从平柜里翻出来的另外一件短袖布衬衣。
只是这双张了嘴的布鞋,付春华实在是受不了,又回了空间在储物室里翻了一翻,终是让她找到一双付甜甜小时候穿的粉红色的塑料凉鞋。
虽说这鞋不好看,用付春华的眼光看来还有些村,不过相对于七十年代的现在来说,这鞋已经是前卫得不行了。
没办法,其他的鞋不是小了就是大了,这是唯一能穿着走路的了。
付春华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只想着不在奶奶和姑姑面前穿就是了,到了家就扔进空间。这样一想,她穿上了那双凉鞋,又找了一个竹篮挎上就出了门。
日头还不高,山风习习,一点都不晒也不热。付春华也就没去找草帽戴了,只想着摘完菜马上回来就是。
这时候的农村,每家每户都差不多的光景,仅有的钱肯定都是随身携带。因为统共也不会有几块钱。所以出门也不用上锁,因知道就是要去偷也偷不着什么好东西。
付春华出了门,就能看到对面山坡上的工棚,这队上有什么事也好,每日出工也好都是要在那里集合的。不过这个时候也看不到工棚那边有人,估摸着都去了地里。
昨天晚上付春华可是听李舒蓉和付永瑜两个唠叨来着,这会子正是收水稻的大日子,等收完水稻,队上就会组织大家分粮了。
总算是在米缸要见底的时候分粮了,李舒蓉和付永瑜两个都非常兴奋,这是每年让家里人高兴的几个日子之一。
付春华这时放眼看过去,对面山上都是满眼的绿,眼睛都非常舒服。就是许多年后她回来,这里也没有过度开发,空气还是非常清新的。
只是在工棚下面的小溪边修了一条快速路,可以从省城的到县城的高速接驳上,很是方便。
再回头看从屋后往上的梯田,田里的稻谷都让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好似给每块梯田都铺上了一块金色的地毯。每块梯田里都有几个人影在晃动,看得出大家都很卖力的。
付春华猛然想起,自己是不是去完菜地回来再去给奶奶和姑姑送一趟水。只是自己确实不知道她们在哪块地里上工,得了,还是中午问过以后再给她们送过去吧!
要不给她们熬些酸梅汤,这乌梅、山楂什么的空间里倒是都有,只是这东西怎么跟她们两个解释呢。一边想着,付春华一边就朝自家的菜地走去。
凤头村虽是有四五十户住户,可他们都住得比较分散,是几户人家在一块,其他的人家都得再走个五六分钟才能到。
所以每家的菜地都是在离住的地方要走上两分钟的地方,而一出门肯定是要经过王浓梅家的,原来每次经过她家,付春华都是有些害怕的。
而且除了长大以后从城里回来,她还从来没有进过他们家,顶多只是趴在篱笆墙的缝隙里看看而已。
王浓梅家里只接待有身份的人,有从县里、公社下来的人,或是村里出去外面能带好东西回来的人。
比如说自家那笨蛋爷爷,每次回来自己家都不回,却总是让王浓梅一家先给劫他们家去了。一顿酒一喝,付家金再胡说几句,那老笨蛋就会把自己带回来的好东西留下一大半给他们,然后回家再跟奶奶干上一架。
自己、姑姑还有奶奶那是他们看不起的对象,哦,姑姑有时能除外,就是他们家要请客的时候,姑姑洗菜洗的干净,王浓梅就会过来叫姑姑去他们家做活。
等饭菜上桌,姑姑的待遇就是一碗白米饭外加两块肥肉和几根青菜。姑姑一般都舍不得吃,每次都是将东西带回来,三个人一起吃。
这次,付春华淡然大方地转头看了一眼王浓梅家紧闭的木门,从容不迫地走了过去。
今天可能是都去了田里抢收,这几户人家都没什么人。付春华走出这几座房子,又转了个弯,就看到这几家的几块菜地整整齐齐地排在一起,也是用篱笆墙给隔开了。
只是这篱笆墙没有家里的高,像她如今这一米四的个头,完全可以看到这紧挨着的六块菜地是什么样的情形。
她家的菜地紧挨着王浓梅家的菜地,一番比较之下,付春华只觉得简直就是惨不忍睹。
王浓梅家的菜地每棵菜都昂首挺胸、精神饱满,菜叶肥厚宽大。反观自家那可怜兮兮的菜,一看就有瘦弱不堪的感觉,每棵都蔫头耷脑的,仿佛就要落气了一般。
这可不行,这样下去,家里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