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仙侠修真>抗日之我为战神>第一章 一切尽可能的手段

对于杨震来说,管他是什么冷战还是热战,只要对中国人有好处就行。这些佩八轰炸机,既然性能还算可以,那么用来做上一笔交换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至少美国人为了了解苏联人最新的战略级别飞机技术,不会吝啬的一点点东西都不出的。

只是除了对日轰炸之外直到四三年,杨震在整个战线上却拒绝有任何的大动作。无论美英怎么催促,却就是不肯按照美英的意思发起攻击。甚至美国人以中断所有的援助为威胁,他也一直没有大的行动。

心有余、但力不足,是杨震迟迟未发动新的攻势最大的原因。四二年的会战部队伤亡太大,部队即便经过长时间的整补,却至四二年底还未能恢复元气。尤其是四一年底、四二年初补充的新兵伤亡近半,更是让人心疼。

这个伤亡数字,让杨震始终在实施任何军事行动的时候,都相当的谨慎。也让杨震下定决心,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在战略上整体采取守势。除了战备值班机动部队之外,全军进入全面长时间的休整期间。

全军上下这段时间,除了调整编制、补充部队之外,无论是老部队,还是新部队,都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训练、训练,再训练。步兵战术、炮兵战术、装甲兵战术,步炮协同、步坦协同、地空协同作战。一遍、两遍,甚至无数遍。

新兵也不在全部集中之后,进行统一的训练。而是编成一个新兵团之后,开训一个新兵团。杨震已经打定主意,在部队没有训练到自己想要的目标之前,绝对不在发起任何的主动攻击。

但兵员补充,却依旧是他最头疼的问题。新区动员的速度,远未达到理想的目标。此次会战因为作战目标,主要是四平一线,在人口相对密集一些的南满,收复的新区并不是很多。无法从根子上满足需要。

虽然抢占了整个热河,但热河的人口有限。加之去年挺进军动员一批新兵,再加上北迁的部分居民,本就不多的人口数量,就变得更加的稀少。这就造成了部队补充兵员,迟迟达不到满足的需要。

关内尽管给动员来很大一批补充兵员,但这些数量对于抗联扩编和补充需要来说,依旧还显得不足。因为扩军不单单是步兵,还是航空兵、坦克兵和炮兵,都急需大量的人员来扩编。特别是正在扩充的轰炸机部队,需要补充的新兵不仅要求数量,还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

为了给部队补充最急需的,东北人民政府甚至将四二年将新区所有的伪满师道学校,伪满国中未进入高中继续学习的男性毕业生。老区的所有师范学校的男性毕业生,以及未考中大学的国高学生。

经过甄别之后全部调拨给了航空兵部队,主要是补充进入轰炸机部队。这才勉强满足了四二年下半年,航空兵主要是轰炸机部队扩编的急需。同时东北人民政府与航空兵部队联手,在每一个地区都创建了航空俱乐部。

航空兵出训练人员、教练机,地方挑选一批有文化的青年,进入这些俱乐部学习飞行,作为航空兵的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所有的男青年只要具有伪满国中毕业生资格,体检合格就必须要进入这个俱乐部。

你未来是不是进入部队是一码回事,但是现在课余时间或是业余时间,必须要学习飞行,掌握一定的飞行技术。这是结合苏联、美国等航空发达国家经验的一个办法,利用民间资源节省部分的时间和压力。

为此抗联特地从美国进口了一大批的初级、中级教练机,每个县都安排了五架。并挑选了一批因伤或是其他原因无法重返战场的空地勤人员,到各个县任武装部的副部长以及航空科长、教育干事。

中央为了保证抗联的补充需要,以及扩编需要的兵员,同时为了减轻关内各个根据地的负担,减轻群众的压力。在陕甘宁边区、晋察冀、太行等几大根据地,从地方政权和各个直属机构身上大动手术。各个地区、县采取精兵简政的办法,精简了一大批的年轻干部和工作人员调拨给东北。

在四二年下半年华北大旱已经成定局,整个山西境内已经到处都是河南难民,冀鲁豫、冀南区大量地区开始断粮。河南境内的老百姓听说东北能吃饱饭,改变了历史上的逃荒路线,全部进入旱情略微好一些的山西。

中央又动员进入山西的难民向北进入晋北,由抗联抽调大批的卡车转送东北地区。为了保证这些难民能够顺利的抵达东北,在整个山西、河北境内都遭受到严重旱灾,无力负担涌入山西难民的情况之下。

抗联出动全部的轻型飞机,就连部分教练机都抽调出来。并集中了一批战斗机掩护,甚至一次性出动六十多架运输机和轰炸机,不断的向太行区、太岳区空投粮食。为难民向东北中转,做好物资上的准备。

而晋察冀边区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抗联向察哈尔、热河调集了大批的卡车运送粮食。为了转运难民、部队以及粮食,杨震就连作战部队的汽车也抽调了相当一部分。而且晋察冀距离热河近在尺咫,进入热河的难民第一批利用公路送往通辽,在用火车转送至三江平原。

其实今年不仅仅是河南,晋察冀、太行和冀鲁豫的旱灾一样严重。尤其是自开春以来,就已经开始春旱的晋察冀缺粮问题尤为严重,根据地内老百姓去富裕一些的冀中平原讨饭。讨来干的给伤员,稀的自己垫吧一些肚子。

大批实在过不下


状态提示:第一章 一切尽可能的手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