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仙侠修真>抗日之我为战神>第四百六十八章 这就是我们的风格

日军消失在蒙古境内不知去向,由乔巴山南下的苏军又因为兵力过少而无法进行搜索。只能将希望放在了那些土生土长的蒙古军队身上。只是可惜的是,集中了蒙古军队精华的东部集群此时却被合围在了中国境内,眼下就是想要返回都无法撤回。

虽然进入蒙古境内的日军并没有北上巴嘎诺尔,但这些日本军队进入蒙古境内的真实战术意图,以及巴音布尔地之后的行踪却是驻蒙苏军无法掌握的。尤其是日军的下一步动向,让驻蒙苏军指挥员很是心急如焚。

面对日军突如其来的举动,在原来的五十七特别军已经撤销,其下属的三个师之中已经调离两个。其余在诺门罕战役期间,调到蒙古参战的大部分驻蒙苏军机械化部队以及全部的航空兵部队都已经调离。

自去年秋季开始,苏军驻扎在远东军区、西伯利亚军区的部队已经陆续开始西调。尤其是坦克、机械化部队,大部分已经调往西部边境地区。短时间可以用来增援蒙古战场的军队数量,与诺门罕战役之时,甚至去年相比严重不足。

目前整个蒙古境内只驻扎有一个步兵师以及坦克旅和机械化旅各一个,还有一个伊十六战斗机团。不仅蒙古境内驻军被抽调走三分之二,就连苏军驻扎在乌兰乌德,专门应付蒙古境内突发事件的摩托化第三十六师也已经调走。

如果进入蒙古境内的这些日军,一下步的目标是占领整个蒙古。那么在半个月之内,苏军将根本无法调集足够的兵力发起反击。在目前苏军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之下,进入到中国境内的这两万多蒙古军队,已经成了驻蒙苏军应付意外局面首选的预备队。

无法将这些蒙古军队弄回去,按照目前在蒙苏军的数量来看,根本无法抵挡日军一个师团的进攻。诺门罕战役,摸清楚对手真实战斗力可不仅仅是关东军。想必苏联红军,同样有了一个深刻的教训。在没有摸清楚日军进入蒙古的具体原因以及下一步的动向之前,驻蒙苏军将会出现无兵可用的情况。

面对着一个日军师团进入蒙古境内的情况,事不关己的科瓦廖夫倒是无所谓,但是那位身为驻蒙苏军参谋长的苏军少将却是快要火上房了。多次找到陪同他们的嫩江军区政治部主任,强烈的要求见杨震。但无论他怎么软磨硬泡,那个被杨震派来陪同他的政治部主任就是不吐口。

直到硬将他们晾在海拉尔两天后,才告诉这位急的快要上吊的苏军少将,由于与日军对峙的前线出了一点问题,一号已经返回齐齐哈尔了。听到这个消息差点没有当场晕过去的那个苏军少将,在总算得知杨震的下落之后急忙拉着科瓦廖夫又飞往齐齐哈尔。

到底科瓦廖夫的面子相对够大一些,这次的齐齐哈尔之行倒是没有让他们失望。经过一番周折,这位心急如焚的苏军少将总算在齐齐哈尔嫩江军区司令部,见到也与他整整躲了几天迷藏的杨震。

见到杨震后,这位苏军少将二话没说,丝毫没有客气的张嘴就让杨震立即无条件的解除对蒙古军队的包围,并释放全部的战俘以及交还全部的武器弹药。并再三和杨震强调,这是莫斯科的意思。

听到这位苏军少将的话,杨震微微一笑道:“少将同志,我打一个比方,如果德国人控制的某一国军队入侵你们伟大的苏维埃。而被苏联红军击败并包围之后,他们背后的德国人找到你们,要求你们解除对残余侵略军的包围,并释放所有的战俘以及交还武器。并告诉你们,这是柏林的意思,你们会同意并照做吗?”

杨震这番话刚刚说完,那个苏军少将却是跳了起来道:“杨震同志,这不可能。每一个入侵伟大苏维埃的国家,都必须受到严惩。无论是过去的拿破仑,还是现在的希特勒或是日本天皇。”

“每一个入侵苏维埃的国家,无论他们的后边站着是什么人,都不可能逃脱苏联红军的给予的最严厉惩罚。苏联红军,将给予每一个入侵者以毁灭性的打击。我们伟大的苏维埃每一寸国土,都神圣不容侵犯。”

这个苏军少将回答的话音刚一落下,那边的科瓦廖夫马上感觉到这个家伙中了杨震的诡计了。虽说科瓦廖夫还有远东军区司令部,都很讨厌这次驻蒙苏军司令部的擅自行动,没事找事的惹来事端。

但科瓦廖夫也知道蒙古能不能控制在手中,对连接苏联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生命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重要性。西伯利亚大铁路距离蒙古边境太近了。一旦进入蒙古境内的日军抢在苏军反应之前,占领了整个外蒙古,那么对于西伯利亚大铁路这条苏联远东地区的生命线带来的威胁,就太大了。

而要将已经调到西部军区的那些部队在调回来,是需要相当的一定时间的。即便就近从中亚军区调兵增援,也同样需要时间。在从西部地区重新调集的援军抵达之前,这些蒙古军队必须要撤回去。协助驻蒙苏军集群,保护整个蒙古。

而且他更加知道在这次驻蒙苏军擅自行动之后,莫斯科并没有制止的原因。无非就是如果蒙古人占了便宜,莫斯科自然没有意见。谁还会认为自己驯养的狗占了上风,而会制止?这也是当初李延平在找他交涉的时候,他推三阻四的原因。很简单,莫斯科对他的报告只给了一句话:“如果中国同志能默认是最好,如果不能默认的话视情况的发展而定”

所以就算科瓦廖夫再不情愿,见到


状态提示:第四百六十八章 这就是我们的风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