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踏过黄沙,掀起一阵沸腾喧嚣的烟尘。
这是一支边境盗匪小队,专门拦截从大楚前往大云或是大云前往大楚的商队。
边境之地总有谋求暴利的商人,于是自然就有专门拦截的暴徒,而楚、云二国边疆虽接壤,却因为历史遗留的冲突之故而从未有过通商,因此对于这些盗匪暴徒无论是楚国还是云国,都不曾重视,甚至几乎理会都不理会。
如此情形令此地盗匪猖獗,却也因此,盗匪数量被控制在了一个限度内,毕竟即便都是盗匪,也绝不会只有一个团伙。
大楚与大云两国接壤交界处只有小半段是直接接壤,更大的一部分则是隔着荒古大漠,荒古大漠寸草不生,生机绝迹,两国对于这片地域极广的大漠皆是无视,因为这片沙漠虽然广阔,甚至蔓延至与楚国相接的西陵国,以及与云国相接的草原金帐汗国,但是一片沙漠,对于两国实在没有意义。
也正是因此,两国虽然接壤,但多年以来却鲜少有战事发生,即便是有些冲突也只不过是些小摩擦。
但是楚、云两国之间,却是有着深刻仇怨的。
大楚与大云两国仇怨来历已久,这其中还要涉及到被楚国灭掉的齐国。
据史料记载,当初,齐国皇帝昏庸残暴,那时不过是齐国中的一个氏族的楚国皇室李家为朝臣奸佞陷害,被下旨诛灭。
但李家当时已经是手握重兵,更是负责守卫边境,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被逼上绝境的李氏子不会坐以待毙,反而果断地打着清君侧的名头从边境调兵反转。
其间更是越过守卫的边境与大云边境守军接触,耗时数月,最后在大云当时皇帝的首肯之下两方结盟。
不得不说,当时的大云皇帝是个地道的厚道人,与李氏的结盟索要的不过是两国通商,其中占据最主要的是良马。
与楚国不同,大云的战马数量一直以来都十分稀缺,大云历史上曾经数次向大齐求取战马,但大齐对此从未松口。
齐国国境辽阔,环境多样,国家内部各样所需自给自足,对于大云这个比邻之国向来戒备,更何况还是战马这种珍惜物资,自然是不可能资敌,养虎为患。
齐国的选择叫云国无可奈何,直到齐国内部纷争的出现。
事实上当时齐国内部便已经出现了发生动乱的某些迹象。
李家虽名为臣子,却掌握着比皇室更大的权利,一半兵权且不说,李家当时的家主更是把持了朝政,可谓是权倾朝野,当时朝堂之上无论文武但有事务,皆询问李相爷,而不报于皇帝。
齐国当时国家境况如此,便是齐国皇帝也无可奈何,遂放任自由,整日流连花丛意志渐消渐弱。
可是即使如此,那位李相爷依旧屡屡发难,更是以朝廷名义颁布新税法,以及各种横征暴敛的政令,并传出这一切皆是皇帝陛下欲修建一座华贵宏伟的宫殿,以作玩乐之用。
如此,手中权利本就微弱的皇帝在民间的形象彻底被摧毁,乃至逐渐成了百姓口中的暴君典范。
到了这时齐国皇帝若是还看不出来李相爷的企图,他就不如直接投井自尽了。
被记载于史册之上的齐国最后一位皇帝是否真的昏庸已经不可辨析,但是他在生命的最后的确站了起来,李相爷的身死让他至少能够无愧先祖了。
但终究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李家手握重兵,又以清君侧之名出手,更是联合云国同盟,于是仆一发难便势如破竹,齐国皇帝所暗中拉起的势力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被横扫一空,最终李家率军直接攻入了齐国皇都。
齐国朝堂波澜掀起,又落下,李家再次把持朝堂,只是与李相爷时期不同,这一次李家是入主,李姓之人直接坐在了朝堂上最高的那把椅子上。
李家得胜,齐国改国号楚,李家得到想要的,事情也渐渐平定下来,彼时云国来信要求楚国完成约定,打通两国商路,并且要求购买大批楚国良马。
就像是雇佣关系一般,事情做完了,报酬自然就要支付,这是常理。
然而面对讨薪的云国,得胜的李家的行为却是有违常理。
对于云国的要求,楚国言辞敷衍、行动拖沓,俨然一副违背盟约的姿态,掩饰都不掩饰。
李家的这般姿态自然激怒了当时的大云皇帝,所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大云边境战事第一次激烈爆发。
大云皇帝的此举却是正落入了李家的陷阱,不是军事上面的陷阱,而是政治上的。
楚国取代齐国不占大义,即使打着清君侧之名,之后又是伪造圣旨宣布齐国皇帝退位让贤,但事实上当李家大军攻入齐国都城之时,齐国的皇帝便已经死在了三尺白绫之上。
而在此情形之下李家取而代之,自然没有什么正统之说,因此,朝野群臣难免生出异心。
况且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李家勾结云国之事也被当时隐藏在暗处的力量宣扬出去,更加激化了其内部的矛盾。
当时的楚国皇帝清楚的知道,内部矛盾一旦积累,便定然会渐渐加剧,所以只有快刀斩乱麻。
随后便是楚国激怒云国,两国于边境交战。
两国边境地域奇特,相比荒古大漠所连接的边境长度,那段直接接壤的疆域就显得短了许多,因此战争虽然发生,但却定然不会发展到多么难以遏制的情况。
而趁着这个时机,楚国则是搜索、镇压、清剿内部隐患,行动快如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