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得有道理,不过不用担心,下午让你小舅借了驴车送你们去县城。”
外公听了立刻笑道,“你们在县城有地方住,不怕你舅舅没地方住。”
“那就太好了。”叶青凰听了眼睛一亮,立刻高兴地说道,到也不讲虚礼。
有小舅赶驴车送他们回去县城,能省不少车钱了呀。
“对了,把春杏和春燕也带过去住一阵吧,你爹那里,要等霞丫头出嫁还有两个月呢。”
“让她们姐妹跟着你学绣花,省得将来还要你拿花样子来,事事操心。不是有句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外公说的是。”叶青凰一听,心里竟是松了松,看来赵家有意向了。
而外公说授人以渔,确实是有远见的。
现在她要帮赵家,不就要教舅娘们绣花还要出花样子和样品吗。
她八岁拿针学绣,现在春杏十二岁、春燕八岁,可不正是学绣的好年纪么。
外公此举,到不失为良策。
而且身边半大丫头多了,帮着干活的人也多,家里又没有大人,到不怕住着不痛快。
听说能去县城和凰姐姐学绣,赵春杏和赵春燕都高兴得不得了。
赵春雪却立刻垮了脸,瘪着嘴儿不开心了。
“你还小,去了也做不了什么,等明年再去。”小舅娘见闺女快哭了,连忙安慰她。
见娘允诺明年,赵春雪才抹了抹眼泪。
叶青凰见了,张了张嘴,却还是忍住了没开口。
春雪才七岁,拿针是可以拿针,但确实做不了什么,干活也就是扫扫地、烧烧火,但赵家还有两个小兄弟,却是要她这个姐姐看顾的。
若非如此,就去县城也无妨,小妹刚满六岁,不也只是个小吃货嘛,不差一个。
好在赵春雪乖巧,被娘几句话就哄好了。
吃了饭又坐了会儿,小舅就去借驴车,外公和大舅就去地里摘了些新鲜菜,外婆和二舅娘也去装了些干菜。
叶青凰都没拒绝,由着他们去张罗,却在外婆还想捉鸡时,这才连忙阻拦。
“外婆,我们在县城也养了几只鸡呢,家里的菜我收下,鸡就算了啊。”
叶青凰挽着外婆的手将她从鸡笼那边拉开,感激长辈关爱,连忙又笑道:“我们如今在县城日子好着呢,外婆不用担心我们的。”
“知道你们小日子好过,这不是怕县城里买鸡太贵嘛。”赵老太太乐呵呵地说着。
“我们在县城最多就是买点肉,或者买条鱼,租的院子里有种小菜,米粮和菜籽油都是家里带去的,连盐都是从镇上买,比县城便宜。”
叶青凰又解释了一下自家生活情况,让外婆放心下来。
没多久赵小华赶着驴车回来了,大家把新鲜菜和干菜都往驴车上放,赵春杏和赵春燕姐妹也收拾了换洗衣物和绣绷,打了两个大包袱出来。
陈飞连忙走过去,帮她们接过包袱往驴车上放,又在她们往驴车上爬时,在一旁伸手搀了一下,不过很快就放开了手。
这么主动又有眼力劲儿的后生,赵家大人自是又多看了几眼。
“外婆,我们走了。”叶青凰和叶子皓给长辈们行礼道别。
陈飞和陈杏花也连忙行了礼,这才上了驴车。
“外婆!下次来看你们!”叶青莲坐在驴车上,朝外婆他们挥手,开心地喊着。
“好、好,莲丫头跟着二姐要听话啊。”赵老太太看着小外孙女乖巧的模样,差点落泪。
这是她家妮儿留在这世上最小也最苦的孩子啊。
明明可以在家生活,却因太小无人照顾,只能跟着打小照顾她的二姐远离家门。
但凡霞丫头懂点事,何至于如此?
也得亏凰丫头嫁的是二房里堂哥,若是嫁的外人,岂会容许她带着小妹过去生活?
赵老太太满心感慨,在驴车远去后,这才开始抹眼泪。
两个儿媳妇见了连忙过来安慰她,听她说着那些伤心的话。
而驴车上,大家热热闹闹地出了村,往镇上走去。
因为叶青凰要去镇上买布,所以不能直走县城方向,但赵家村离村子还算近,又赶着驴车,趁着山风凉爽,不久就到了。
坐在驴车上晃得昏昏欲睡的小姐妹们,浑然不知已经进了镇子。
来到布庄前面的巷口,叶青凰也不叫醒她们,叮嘱了小舅和陈飞几句,只和叶子皓下了驴车。
叶青凰先给叶子皓裁了两块细绸,再裁了两块雪丝,这才买了一匹细棉、两匹细葛,之后,又给爹和两个小弟各裁了两身布料。
之后,才给自己裁了一身细绸、一身细棉,再买了两匹细棉料子,估摸着小姐妹们都能做上一身新衣裳。
之后又看了看布头料子,称了十斤,最后加上针线、抹去零头,也要了三百二十文钱。
若是让大姑知道,他们昨天分到的三吊钱,也就值当这么些布,只怕会心疼到哭。
当然,除了那些细棉布,最花钱的就是叶子皓的衣料。
但叶子皓是读书人,又是叶青凰的男人,她自然舍得花钱。
伙计知道他们上午来过,没想到下午又买了这么多布料,也是热情得很,还免费赠送了包袱,将他们裁的衣料都装进去。
最后,叶青凰挽着衣料和布头两只大包袱,叶子皓搬了几匹布,都挺重的。
好在驴车就在巷口,一个伙计跑来帮忙送他们到巷口。
“这么多布!”
刚醒过来正揉着眼睛的陈杏花和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