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叶家马车一出,陈飞赶车,街就有人认出来了,又是一翻寒暄。
而对于现在街头议论的事情,自然是要向叶状元求证一翻的。
叶子皓便客气地表达了想要帮助靖阳寒门学子的心意,解释了为何要把御赐金锭子拿出来换银子的意义。
如今叶子皓说出来的话,对靖阳人都是一种激励,毕竟今科状元出自靖阳,大家与有荣焉。
于是大家便将叶子皓的意思传播了出去。
买不买得起,看个热闹也好呀。
等叶子皓回到家,并没有立刻去徐家,现在也是妇人们去,他们去了也只是换个地方聊天,小吉祥也要歇中觉。
因而,叶子皓又拿了一盒茶叶和一套御赐笔墨纸砚、一匹布去了郑家。
不为别的,今年春季郑家全免了叶家三人的束修。
过去一年是每季免五两,今年却是全免了,虽说只有一季,也是几十两银子。
郑家回报了他们在京城照顾郑哲煜的情义,他当然同样会回报郑家。
看到他来,正在家收拾行李的一家人都欢喜不已。
郑夫人还要张罗晚饭留他喝酒,被他笑着婉拒了,说还要去徐家看月母子,晚上不在家吃饭。
“你刚回来,事情也多,准备哪天启程去青华州?”郑先生便笑着询问。
叶重华不知道叶子皓放官哪里的事情,是因为没人告诉他。
但叶子皓早就通过锦风阁传信儿回来,叶家知道,陈家就知道,郑家当然也知道了。
其实这种大喜事,锦风阁也就传出风声来了,县城里很多人都知道了。
“少说也得半月之后吧。”叶子皓笑道。
在郑家人的好奇追问下,叶子皓便也说了上朝论政之事,以及放官的实情。
郑先生听得嘘唏,感慨道:“若是在东华州多好啊。”
“可不是,回靖阳快马也就三天。”叶子皓无奈地笑了笑。
“我这私塾要由袁先生接手了,他说为了保下咱们私塾有举人掌塾的风骨,下一期他一定要去考个举人回来。”
郑先生便笑着说了自家这边的情况。
袁先生不是读书差,而是不想入仕,一直不去乡试,如今却要为保住这家私塾还有举人,而决定下次去参加乡试了。
叶子皓又问郑哲煜,一同回来的那批人,可有谁已去赴任。
而落榜的那些人,怕也在寻找安身,以待下一个大比之年。
郑哲煜便将情况说了,郑家私塾一下少了三个先生,这课都快没法开了。
于是袁先生请了郑哲煜出面去请了几个落榜举人回来,下个月就正式来塾里上课了。
而周先生回来后便拜辞了郑先生,回家也为赴任做准备去了。
原本这几天要离开的,毕竟是第一批放官的二榜士子,月底得上任去。
但听到青华州城守是叶子皓后,便在家等着叶子皓回来,趁机也走亲戚、访友去了。
叶子皓定在本月三十要办的事情,郑家已是无缘见识了,因为再过几天,他们就要出发去京城了。
郑哲煜是殿试第二批放官的头榜士子,四月下旬是要到吏部签到,再去户部履职的。
转眼就两年的邻居,如今要各奔南北,说起来全是感慨。
直到叶子晨来喊,叶子皓才告辞离开,离开前,把他们在京城留下的物品清单也给了郑哲煜。
这样在安置行李时,也不用重复准备了。
这些东西都是他们花钱置办的,但对后去的郑家却是帮了大忙,郑夫人拿了单子一看便大喜道谢。
而他们也决定买下两个糕饼的方子,叶子皓回来知道郑家免了自家的束修后,也决定将挑豆皮的法子免费教给他们。
就算在外做官的郑哲煜,回家也可帮忙。
在京城里时,郑哲煜虽专心备考而未去多加关注,但毕竟住了这么久,对挑豆皮晒的事儿其实也有些了解。
郑夫人当场拿了两百两银票出来,叶子皓答应晚上把方子抄了送来。
回到家中,叶青凰已经在喂孩子了,叶子皓便把两百银交给她,她却不接。
“回头给爹吧,我看三叔也挺着急要盘缠的,虽然他待我们不好,奶奶更是那样儿,但他走到如今也不容易,家里啥底儿,咱们也是算得到的。”
叶重华自幼是两位兄长供出来的,又给他安置了田地,娶了媳妇,直到在私塾当了先生才有自己的收入。
但他在县城的院子是租的,吃用确实比村子里要贵。
就算他带去京城的盘缠不是全部家底,用完了也是事实。
如今再去一个陌生的环境,又拖家带口的,他心有不安想多弄些钱傍身,情理上也说得过去。
毕竟他是奶奶的老来子,打小受兄长关照惯了的,习惯依赖于人,自然不是打小身为长兄而有担当的叶子皓可比的。
“嗯,这两百两就给他租宅子用,再加一点买宅子都可以了。”
叶子皓一想也是,便又收起了那笔钱。
“府城的宅院自然比县城贵一些,但比之京城,自然要便宜许多,咱们在京城租的不是城西一带,宅子自然贵一些。”
“就按京城与靖阳的中间取价,租座院子一年一百多两应该够了吧,总不成去租大户人家的庭院?”
叶子皓撇嘴,觉得三叔虽然爱算计人,但不至于不知天高地厚,将自己算计死。
“我要是他,就会自己在城西买一处宅子,毕竟你给了两百两,他找自己的兄长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