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秦将魂歌>第二百四十三章 前往大梁

春耕结束后,秦军人力资源紧缺的局面,暂时得到些许改善。

秦军之中,公认的擅长指挥骑兵部队的两名将领,分别奔赴了不同的战场。

刚刚升爵为右更不久的李信,再次领兵,前往秦楚边境的南郡。李信带的兵马不多,防守有余,进攻的力量则不足。

感受到秦军咄咄逼人的态势,楚王负刍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三晋灭亡之后,秦军没有后顾之忧,势必会大举对楚国用兵。

权衡再三,负刍决定派兵主动出击,攻打秦国的南郡,分散秦军的兵力。

只有魏国支撑得越久,才越能消耗更多的秦军有生力量。

“王贲将军闹的是什么鬼,将军身为堂堂左更,却要护送这个韩国人前往大梁?!”

函谷关外,通往中原之地的官道上,一队秦军正护送着一架结实的铜马车,缓缓而行。当中的几位骑士,骑着高头大马,精气神十足。蒙豹驱动胯下的坐骑,紧紧的跟在蒙恬身边,口里发着牢骚。

“兵家之胜,不可先传。少上造用兵,岂能让你轻易看出来。”

王氏、蒙氏带兵多年,立功不少,私下里,双方兵马颇有些互相争竞的味道。常在蒙恬手下从军的蒙豹、蒙虎等人,对王翦没有什么可说的,可对王贲,却非常不服气。

蒙恬没有理会蒙豹的无礼,而是转头打量着行军队伍中间的铜马车,两匹健硕的战马,并驱而行,稳稳当当。车壁两边的小窗户,有布幔遮挡,看不清里面乘客的表情。

车里面的人,应该很重要。

许多士兵心里这样想着,只是里面就是何人,他们却并不清楚。

“王贲上书嬴政,指明要求郑国前往大梁,难不成王贲真的要水攻大梁?”

得到护送郑国前往魏地的旨意,蒙恬心里一惊,顿时有了一股不好的预感。

郑国是谁?

韩王派郑国入秦,劝说秦王修建关中的水利工程,想要疲敝秦国的人力物力,拖延秦国对外用兵的步伐。嬴政废止逐客令后,没有追究郑国间谍罪的罪行,而是任命郑国为都水丞,继续完成郑国渠工程。

说起来,这里面还有蒙恬的功劳。蒙恬审问郑国的时候,特的考察了郑国设计动工的工程。郑国坚守了一个职业工程师的良心,没有故意给秦国设计一个根本完成不了的工程。

修建完成郑国渠后,关中良田四万亩,年年丰收,无水寒灾害,这些好处看得见,摸得着。

秦国君臣上下,对郑国的水利知识,佩服得五体投地。

燕国战事结束后,王贲领军围攻大梁,久攻不下,这个时候要求调用郑国,意图可谓是相当明确了。

大梁城经营百年,城池高大坚深,储备充足,乃是山东六国数得着的大都城。很难想象水攻这样的大都市,工程该多么浩大。

王贲能想到水攻大梁的办法,丝毫没有什么奇怪的。

回过头来,蒙恬望着东边大梁城的方向,心中寻思着,如何攻取大梁城,信陵君不是早已给后来者指出了一条明路吗?

大梁若下,必以水战。

信陵君活着的时候,曾经上书魏安釐王,不可过分迷信大梁城高大的城墙,便利的补给系统。

魏惠王营建大梁城的时候,不可谓不用心。大梁城不但城大墙高深,周围还有纵横交错的水网,既是补给大动脉,也可以有效阻挡敌人的攻势,是以数百年来这动静平衡,刚柔相济的防御体系很让每一支攻打过大梁的军队头疼。

时过境迁,秦国百年来不断攻打魏国,魏国失去了大部分国土。死守大梁,没有外部援军,大梁的脖子上如同挂了绞索,咽气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信陵君精通军事,洞察到秦军兵临城下后大梁城的危险局面,才不断的提醒魏安釐王。

可惜,在魏安釐王的心目中,信陵君的威胁,远远的超过了秦军。

信陵君的这份上书,秦国丞相府里,保留着一份,与大梁王宫里的原版一字不差。

现在身在大梁城下的王贲,想来也是读过这份上书的。

路过新郑的时候,荆苏率领着修整完毕的骑兵,前来与蒙恬汇合。

“郡守麴腾率领灭韩的大军,前去南郡与李信将军汇合。”

见到熟悉的主将后,麾下的将领们,都显得很高兴。荆苏交还虎符后,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咸阳的谒者前来传令,我等以为会移师南郡,没有想到,最终还是回到了将军麾下。”

蒙恬曾率军与楚军战斗,荆苏有这样的想法,丝毫不奇怪。

“我不在的日子,军中可有什么异常?”

接过虎符,蒙恬的心中,才终于安定下来。

这支骑兵,由他精心训练而成,早已倾注了万分的感情。秦军没有私兵私将一说,嬴政一纸谕令,蒙恬不会抗拒交出军队的指挥权,只是心中的不舍却免不了。

好在蒙恬亲自率领的直系兵马不多,又没有驻防关中,嬴政才放心让蒙恬统领这支长城骑兵。

“军中训练如常,与当地黔首安然相处,没有发生什么龃龉。”

蒙虎递上手里的竹简,上面简略的记载着军中的训练日志。

“去年年末的时候,新郑城内,人心有些不稳。我派出去的暗鹰,得知韩国宗室里有人图谋反秦。”

待蒙恬说起咸阳发生的往事,得知韩王安试图逃跑后,荆苏突然联想到了新郑城内的秘密行动:“当时,我向郡守腾报告后,郡守腾指示我派人暗杀了蠢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三章 前往大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