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言情总裁>苏锦记>第一百四十三章

锦歌到达沪市第一件事儿,便是马不停蹄地赶往当初的那一千六百亩土地,对啦,现在是双向军大本营了,还起个名字叫双向训练基.地。

至于苏六爷夫妇、丰臻姐妹以及戚祝,现在出现在那里还不是时候,因此直赴丰公馆休息,整装待发。

这个丰公馆是锦歌和丰忱自己的家,不是丰夫人当初所购的那处。这里的地方大,除却锦歌夫妇祝活动场所——主楼外,还有两栋辅楼相邻在两侧,此次这五个人休息的地方,正是那两栋辅楼,一家人一栋,还各带一个小花园儿,彼此相距不远,却又保持了各自的私密空间,的确比各回各家方便许多。

锦歌一路向南,来到基.地,基地的负责人前一天听到信儿,当天晚上便将基地打扫完毕,又挂上牌匾,就等他们的头儿来商议具体事则。

来到基.地,锦歌抬头看看颇有气势的高额大匾和大红灯笼,不禁一笑。

锦歌一出发,丰忱就将电报发过来了,因此,基.地负责人早已在此等候,一听哨岗人说门前来了一亮高级黑色老爷车,便忙大开大门,向前迎候。

“召集高级军官和领导,过来开会。”招呼打过,锦歌吩咐负责人召集大家开会,又道:“另外,将特别行动队前两天派出去的那五个人都叫来。”

“是!”

轿车直接绕着基.地大概遛了一圈儿,这才开往会议室。

因为当初锦歌想的是暂住,所以除了将原有住户空下来的房子收拾一番,便是紧急建设临时军营,倒是办公的地点用了搬走的某个富户的庭院。

锦歌接手双向军至今已有一年有余,从将队伍打散,留下真心先留下当兵的人、遣散不想再扛枪的人后,她没有急着重新整编,只是重新调查每个人的履历和人际关系。性格、能力、人品,再通过一些婉转的手段剔除掉那些人品差、没有干劲儿的,双向军也只剩下了四千来人。

虽然锦歌属于让她爹赶鸭子上架来的,但好歹不敢浪费人才。尽管有一段时间,她不知道该怎么安排这些人,但有一点坚持下来准没错儿——那就是纪律!军人,讲究集体性、纪律性,个人英雄主义这种东西,得有,但不能多。令行禁止,才是一个军队长期发展的根本要求之一。

所以,锦歌将他们打散以后,顺势便给他们安排了一个活儿。都过集体生活,甭成天惦记着回自己的窝儿,这是其一;第二,便是找人教他们最基础的知识和常识,以及特别重要的事儿——认字、写字;第三。既然现在是军人,那就要有军人的样子,甭管是不是正规军,军容军姿,就是出手的把式都要改掉土匪气,所以,锦歌费了好大力气。找到训练他们的军官组,十几个人负责四千多的兵油子,锦歌都不愿意回忆自己荷包缩水的过程。

好在,无论怎样,锦歌最早是从地球过来的,那时的影视业很发达。信息也畅通,对于军队她多少也看过一些影视和;虽然记得不太清啦,好在心里有个大概轮廓。

起初,锦歌是想从军工方面发展的,由此衍生出各种实业公司。出于资金和精力限制。嗯,最主要是锦歌自觉个人能力问题不愿大包大揽,便通过和人品可靠、能力过关的亲友联合,通过注资入股等手段,组建了双向兵器装备公司、双向船舶重工公司、双向钢铁机械加工厂、双向动力公司(这家公司属于综合性防务公司,主营航海设备、战斗机生产、大规模攻击性武器制造)、双向百货公司、双向日用化工厂、双向洋灰水泥制造厂、双向食品加工厂等。

本来她娘家有个表舅,有意向投资军需这块儿,包括军装、被服、医药、用具等方面,只是锦歌觉得自己自己战线拉得太长,便婉言拒绝,现在向来,她当初还真是幼稚。不过也好,既然自己成军,这些东西自然要牢牢攥在自己的手上,好在她手上的资金,包括以往投资的、分红的,还有这些企业带来的利润分成,以及老爹回国时带来的给她的那份儿收益,足够她自己将军需这块儿掌握在她的手上,剩下要做的,就是将上述双向公司的股份渐渐收拢,至少手上有百分之五十五以上的股份,才能安心。

锦歌最开始投资这些公司,是想让手上这四千来人能够融进去,成为社会上的普通人,只是不料她自己忙活得挺热闹,等各处工厂、公司都发展上道儿啦,这些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不情愿。

一腔热情付东流,锦歌真是郁闷之极,连哭都没有地儿哭,只能强忍着不快,再找出路。

她怀揣着“这些人都砸她手里啦”的复杂情绪,在经过丰忱点拨前,就凸显出将军队改革为快反部队的念头儿,不得不说她这种稚嫩的行为是有些疯狂的。

首先,她手里的人数太少;其次,没有那个军队全军都改成快反部队的。

不过,反正锦歌什么也不懂,于是呢,她就那么干啦。

这也是后来丰忱宽慰她之后,她立时改革成形的原因——本来就有雏形啦,不过是再捏一捏整一整的问题。

四千人分成十个队,每队三百六十人,剩下三百六十人负责双向军整体管理、限制、培训的管理部门、行政部门、后勤部门等。

什么?某个队长说人数不够用?

锦歌摊摊手表示,谁觉得不够用谁就招兵呗,于是乎,精挑细选之下,这四千人的部队拓展了一倍半,终于让这个有着双向军之称、却名不副实的队伍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三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