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抗日之最强战兵>第176章 没有开始就结束的冲锋

战场上的极其枪声时断时续,每当邓阳的枪声响起,鬼子的火力就会减弱一份,鬼子的机枪手几乎是来一个死一个,邓阳在狙击镜的帮助下他能够轻易的狙杀数百米外的敌人。

可是不管邓阳如何努力,战场上依旧发生了他不希望看到的情形,即便这个情况并不算是错误,可是却几乎没有任何用处。

陈望他们又派出了上百人的队伍营救之前被困的部队,可是即便在邓阳的狙击之下鬼子火力减弱了依旧不是老刘头派出去的部队所能够突破的,这样一来又有近百人被压制在哪里了。

鬼子也是够卑鄙,他们看到山上冲下来中国部队并没有立即阻击,而是当支援部队和被困部队回合之后才进行火力封锁,原本以为逃出升天,能够逃离这里的被困部队刚刚准备和营救部队一起逃离,转眼间有损失了数十人,两支部队只能够继续趴在雪地上吃雪,他们根本经受不住鬼子密集射击的打击。

战争,不是看你人数多不多,不是看你够不够勇敢,即便在局部地区依靠着血性打赢了小规模的作战,在整个战场上也无济于事,因为战争就是人员素质训练水准和国家实力的比拼,拼的就是武器后勤,中国部队在这一方面几乎无法和鬼子抗衡。

中国的铁路大都被鬼子占领,因此中国部队丧失了大量的运输力量,而鬼子则恰恰相反,他们却可以源源不断的将东三省甚至是鬼子本土生产的物资运送过来,在这样武器训练都不如对方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打游击战,以突袭的方式骚扰敌人,杀伤鬼子的有生力量。

邓阳看着再次被压制住的上百人心中万分焦急,这一两百个抗日士兵不能就这样白白牺牲在这里,他们有着一腔热血以及健壮的身体,只要训练一段时间就是上好的兵源,这样白白损失在这里简直太可惜了。

当即邓阳也不去挑选敌人,他手中的狙击枪对着鬼子的部队就是连续射击,一个个鬼子机枪手火力点在他的打击下哑火。

然而他却不知道因为他的射击,鬼子的指挥官小石川太郎都快要疯掉了。

他不知道什么原因,那个中国的神枪手加快了射击速度,他已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因为即便是神枪手也不可能在枪械的后作用力下那么频繁的射击,枪械的使用不是看起来那么轻松的,后坐力强大的力量也是在不停的消耗着你的体力,一般来说一个普通的鬼子兵连续射击百次就必须休息一段时间,因为他的手臂伸直已经麻木了,而连续射击更是承受着巨大的后作用力,这就是他之前没有对邓阳重视的原因,因为他相信那个神枪手总会疲惫的,而休息的时间也会很长尤其是那种子弹威力如此之强,自然后坐力也非常的吓人,时间稍长那么邓阳也会吃不消。

但是他没想到这么久了那个神枪手还一直在射击,而且还有速度越来越快的架势。

邓阳摆弄着狙击枪,后坐力这种事情他自然也清楚的很,任何一种枪械都有着强大的后坐力,但是后坐力是可以抵消的,当然在这个动力学落后的年代人们还不知道怎样有效的抵消后坐力的影响,但是邓阳不同,他作为一个后世的特种兵身体已经有了一种适应性,习惯性的就可以抵消后坐力带来的影响,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够快速连续的打出这种特殊的狙击子弹。

再次拉动枪栓,一个鬼子的机枪手倒在机枪阵地上,然而这次邓阳并没有将枪口调转到其他鬼子机枪手的方向,而是瞬间瞄准了另一个急忙扑过来的鬼子兵,邓阳知道那是鬼子的后备射击手,当即再次扣动自己的扳机。

嘭!闷沉的响声还是如此的骇人,鬼子们一边压制着前方数十米外的中国部队,一边内心惊恐的看着一个个机枪手被子弹击中,那种威力巨大额子弹每一次打击都如同一颗小型炮弹,任何被打中的士兵都没有丝毫的生机,即便是打中了胳膊手臂,也因为那强大的威力炸断了胳膊撕裂了血管,瞬间血流如注,鬼子的这是在进行扫荡作战,简单来说就是对付民间武装,他们不可能像是正面战场上准备的一样齐全,他们同样缺少救助人员,因此,一旦受到这样的伤势,也会因为失血过多而死,而直接被命中脑袋和胸膛根本没有活命的机会。

可以说鬼子现在就是盯着死神在战斗,他们现在急切的想要冲破前方的战壕,因为他们都知道,只要冲破了中国人的战壕,那么单独一个狙击手就无法对他们形成威胁了,到时候他们可以派出大股部队进行围剿,就不信单单一个人或者一个小队能够在他们的攻击下逃掉。

小石川太郎的脸色焦急,此时的他穿着一身普通士兵的服装,他知道那个神枪手将机枪手还有部队指挥官当做猎物,而普通士兵相对来说就安全的多,如今的鬼子指挥官一个个都已经换上了普通小兵的服装那个神枪手实在是太吓人,在他们根本发现不了的地方直接击杀他们,让他们怎么都无法想通,因为能够让他们无法发现的地方,绝对距离不近,那样的距离怎么可能还打的那么准,几乎没有任何一枪打空,但凡是听到枪声绝对会有一个士兵倒在邓阳的子弹之下。

一个个士兵被邓阳杀死,作为指挥官的小石川太郎内心里也是万分心疼,毕竟一次普通的扫荡行动他们已经损失近半兵力,这样的战绩回去之后一定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鬼子除了在邓阳这个他们看来魔鬼一般的


状态提示:第176章 没有开始就结束的冲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