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帝登基之后,大汉国势衰败,上郡朔方一带的南匈奴部落长期侵扰太原与西河等诸多郡县,汉朝受国力所限始终未能很好保护自己的边陲,导致整个西河郡几乎成了南匈奴与叛军的底盘,就连太原郡境内也驻扎了大量的匈奴人。
刘冲自知实力不济,无力对抗南匈奴王庭,于是便借于扶罗的手,阻截南匈奴东进。
此时的于扶罗没有固定的驻地,他暂时流窜在晋阳以西,西河以东的大片地区,他的生存完全靠烧杀抢掠,这也导致了他的部队虽然作战勇猛,却始终无法发展壮大。
刘冲见西河的韩逞收留郭太残部,屯兵于介休一带,知道他无意投降自己,于是再无顾忌,他答应协助于扶罗夺取太原与西河交界处的部分土地,资助他一些粮饷,帮助他繁衍生息。
于扶罗正处在进退维谷的时候,刘冲向他抛出橄榄枝,他自然喜出望外。
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于扶罗亲自到太原见刘冲,俩人见面之后,大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这于扶罗与汉人不同,他没有念过书,说起话来直来直去,几乎听不到他说什么客套话,与后世的东北人性格有些相似,他的言谈举止中充满了江湖气,也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气质。
刘冲到了汉朝以来,从没有尝试过与人这么畅快淋漓的交流,他虽然听于扶罗说出的汉语有些别扭,但是不影响他们彼此间的价值认同。
那于扶罗在晋阳城逗留了一夜,次日天明便离开了,临走之时,他取下随身佩刀赠给刘冲,对于一位征战沙场的勇士来讲,将随身佩刀送与他人就是最大的尊重与肯定。
刘冲送走于扶罗之后,立刻着手吞并雁门郡与新兴郡。
雁门郡常年受到鲜卑部落的侵扰,如今只剩下部分土地还掌握在汉人手中,郡内百姓大都迁往内陆,导致当地农田大量荒废,每年的税收少得可怜,朝廷补发给边军的辎重受到战乱的影响,无法运抵雁门郡,没有钱粮的支持,雁门的军队开支很难维系,如今雁门郡只有很少的军队,仅能坚守一些紧要去处。
雁门太守高真整天提心吊胆,生怕某一天鲜卑大举南下,要了他的小命。
刘冲拿下太原之后,高真第一时间与刘冲取得联系,二人的官级虽然相同,但是实力相差悬殊,高真送信给刘冲的目的就是让他帮助自己守护雁门,也就等于他直接交出了雁门的军事指挥权。
刘冲自然不能放弃这个机会,他把李乐的部队派到了雁门,帮助高真对抗鲜卑人,而军队的开支一半来自于雁门郡,一半由太原补齐。
新兴郡与雁门郡不同,新兴太守秦宏早已经与冀州袁绍暗中勾结,打算引袁绍的兵马来新兴郡驻扎。
刘冲派人去新兴郡结交秦宏,结果他躲在家里装病,完全无视刘冲的拉拢。
刘冲不急于将新兴郡拿到手中,他眼下最紧迫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势力壮大起来。如今,刘冲手下可用之人不多,虽然有沮授与田豫二人的协助,但是各个行业都需要人才,绝不是他们两个人就可以完全应付的,为了让并州地方重新兴盛起来,刘冲发布招贤榜,他将招贤告示张贴到并州的所有州城府县,甚至于冀州、幽州。豫州。兖州都有张贴。
刘冲的招贤榜文与那些地方豪强征召的对象有所区别,他要的人才并不局限于饱读诗书的文人墨客以及武艺高强的能人义士,而是将各行各业有一技之长的人都包括在内。
榜文发出后不久,便招来了很多人才,这些人既有皮匠也有铁匠,还有几个对农田水利有些研究的士族子弟。
刘冲来者不拒,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他全部留用,然后交给田豫进行安排。
让刘冲无奈的是,他所招揽的都是些手艺人,几乎没有什么饱学之士,就连那些闭门造车的书生也没见几个。
这些人里真正算得上是人才的只有两个,第一个是颍川人,姓张名谋字伯义,此人自幼熟读墨家典籍,东汉末期的读书人已经将儒家设为正统,其他学派的观点往往只做参考,而这张谋却自幼崇尚墨家学说,他将当时流传于世的墨家典籍收至家中,终日苦读,并且经常与挚友胡昭进行研究。
这张谋虽然学识渊博,但是性格外圆内方,从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他对儒家的等级观念很不认同,他主张兼爱平等,不以身份贫富而分高低,他曾经在淮南袁术手下做事,因为袁术重权贵,轻百姓,不休德政,所以他很快便辞官而去:不久之后,他又到了幽州刘虞处任职,依然不被重用,只能做些抄录的小事。
他之所以会投到刘冲麾下,是因为他看到了刘冲的招贤榜文,他第一次见到有人把匠人与士人平等看待,他觉得刘冲应该是一个能接受墨家平等观念的上官,于是他来到了晋阳,见到了刘冲。
刘冲给他的感觉与想象完全不同,他虽然没有等级观念,但是对远近亲疏很看重,他虽然不会瞧不起匠人,但是他也没有墨家那种博爱的胸怀。
张谋向刘冲提出已博爱治理地方的建议,刘冲并不十分认同,不过刘冲看出张谋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于是便将他留在太谷县当县令,允许他用自己的博爱去治理太谷。
张谋的最大价值在于他对墨家机簧之术的造诣,以及他对墨子《城守》二十一篇的专研。
刘冲有心让张谋负责城防,见看他对征战有些反感,于是便没有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