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风之三国>第九十一章 刘石献策

二是推荐顾家的人,由他们和县城中残存的寒门交涉,他们本身就是寒门,在九门县又是掌权者之一,和寒门家族打交道是他们所长,由他们出马,可以更快的整合县城的力量,在最短的时间内,组建出比较可靠的军队,让赵安拥有自保的力量。

手中实在没有其他更适合的人选,赵安只好接受了智弦的提议。而洽谈是需要花时间的,不能等,所以赵安在智弦的陪同之下先去拜访了顾家。毕竟他们住在黄县,黄县之险迫在眉睫,自己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对于赵安的到访顾家欢迎之至,得知了赵安的来意,顾秀、顾风都松了口气。既然赵安有求于他们,自然也就需要付出代价,他们所要求的代价也不是金钱,而是身份、地位。他们也需要足够高的身份,才能名正言顺的代表赵安和其他寒门谈判。而有了身份、地位、权利之后,他们顾家也才能有保障。

在赵安和顾秀、顾风商谈好了自己的底线和要求之后,赵安就离开了县城。

顾家接下了笼络县城中寒门、富商、乡绅等人之事后,赵安就回了府衙,召集了县城中赵家的老人开会,商谈起和辖下乡镇的大小家族洽谈,让他们转而支持自己的事情。面对赵安政策的转变,家里的老人是最高兴的,他们本就不支持赵安原本的政策,认为赵安这是想蛇吞象,胃口太大,会撑死自己的。他们对于黄县一日差过一日的治安忧心忡忡,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如今却是真的放下了胸口的大石。

对于赵安政策的转变,颇惧野心和上进心的赵家年轻一代中有不少人有微词,不过还是执行了赵安的命令,他们没有生赵安的气,而是厌恶起智弦,因为是智弦说服他改变了策略,使得赵家失去了天大的机会,只有少部分赵家人支持智弦,不过终究是少数,智弦被赵家年轻一代集体厌恶。

不管赵家年轻一代是怎样的态度,黄县正以极快的速度在恢复秩序,犯罪率大幅下降。虽然猜到县城外的山贼是赵安派遣心腹秘密组建的,但如今已经濒临失控,县城中的寒门、大户也顾不得追究赵安的过错,为了自家的安危,他们派出了部分家丁、护院,组成了一支五百人的军队,临时听候赵安的调遣。当然战后他们打哪里来就回哪里去。

没有了这些大户、富商的掣肘,在他们的支持下,赵安开始了对黄县的治理和统治,政令畅通无阻。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县城基本恢复了正常。有了富户的财物支持,自身又囤积有大量的粮食,有钱、有粮、有兵的赵安如今再面对县城外的山贼,终于不再惶惶不可终日了。因此很是高兴的奖赏了智弦,因为他的献策让自己平安的渡过了一个危机。

山上的山贼终究没有什么见识,也没有政治意识,不知道黄县的变化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以为聚拢了二三千的山贼,就能想把县城如何就如何,狂妄自大。恶人自有恶人磨,这伙山贼很快就面临了一个危机,从领郡而来的一伙足有四五千人的山贼想要吞并他们。

对于普通山贼而言,跟随谁都是一样,可是对于那些山贼的小头目而言就不一样了,他们怎么肯将自己辛辛苦苦所得拱手让人。所以两伙山贼就有了摩擦,那伙外来的山贼吃了点小亏,就后退驻扎到了二十里外的一个山头上,随时准备击败他们吞并他们。

受到外来势力的威胁,赵安原来的心腹,如今的山贼头目李胜向赵安求援,并要求物资,同时积极备战。因此懂得修筑防御工事的刘狼终于获得了李胜的重视,李胜为了以更快的速度,修建出更坚固的工事,也就赋予了刘狼越来越多的权利,刘狼自身并没有笼络人心、统兵作战、谋略诡计的能力,李胜对他比较放心。

李胜的疏忽终于给了刘石等人可趁之机。这修筑工事可是整个山寨的大事情,人来人往他们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接触到更多的山贼。短短几天,已经暗中聚拢了不少不得志,有野心和有本事的山贼的刘石,他的势力开始飞速的发展起来,而李胜竟然毫不知情。

李胜能成为这寨主是机缘巧合,他终究不是一个能人,且根基太浅、时日太短,根本没能成气候,而且,你不能要求为了生计落草为寇或者野心勃勃的山贼对他忠心耿耿,在有着大量忠诚追随者、手段高明的刘石和李胜之间做出一个选择,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在短短的十天时间,大部分山贼小头目都倒向了刘石,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李胜竟然还没有得到一丝风声,这让更多的山贼对李胜失望。

人都有捧高踩低的天性,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这是人性。在这乱世,所求的最低要求不过是温饱,若是条件许可的话,世人不介意更近一步,所以世人大多喜欢追随强者,没人有会去追随弱者,因为弱者不值得追随。

山贼比一般的平民更加不好管理,手中掌握了大部分山贼的刘石并没有马上就颠覆李胜的统治,自己坐上头把交椅,而是毛遂自荐,去见了李胜,为李胜出谋划策。

如今李胜的势力处于弱势,面临危机,一直被动防守也不是个事,刘石为李胜出了一个主意。刘石建议李胜对山贼进行军事化管理,选择好战、敢战、身体强壮的山贼组建军队,训练属于自己的军队,这样才能一改山贼顺风浪逆风投的作战风格,夺取胜利。至于那些迫于无奈落草为寇的良民和身材瘦小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山


状态提示:第九十一章 刘石献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