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1852铁血中华>第487章 生命的出路(二)

安娜是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一位美丽姑娘,中国入侵美国之后,她的父亲上了战场,在明尼苏达州战死了。她的兄弟上了战场,在威斯康星州在芝加哥战死。她的爱人带着安娜和其密苏里州民众一起逃难。但是在大平原上的印第安人投靠了中国,他们袭击美国人的车队,杀死了很多美国人。

安娜的爱人相应国家号召,参军。参军之后安排安娜到路易斯安那州的亲戚家避难。然而路易斯安那州的黑人与印第安人都投奔了中国人,他们大杀当地的白人居民。男性们为了保卫家人而战死,那些黑人与印第安人则将俘获的白人女性卖给了加勒比海地区的拉丁裔、印第安人、黑人组成的人贩子集团。

受尽了折磨的安娜决定哪怕死后下地狱,也要通过自尽来摆脱这屈辱以及悲惨生活的关键时刻,新的美国军队冲进那些由拉丁裔、印第安人、黑人组成的邪恶国家,解救了安娜,并且正义的处决了邪恶国家的邪恶人类。

演员们情绪饱满,剧本里面也大量借用了不久前一些战斗的传闻,看话剧的美国军人们一个个被感动的热泪盈眶。期间还有一位猛的站起,用步枪瞄准上面的‘黑人’演员。幸好枪膛里面没有子弹,所以没出现伤亡。当然,必须说明的是,以美国的传统,黑人是由脸上抹了黑色油彩的白人来演。在这个完全由白人组成的美国军队里面,想在内部误伤黑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赛勒斯?史密斯也看得热泪盈眶,每场戏里面都有出场的大牌子,上面写着年月日,那都是重大战役爆发的真实时间。而旁白里面有关伤亡的数字的确让人闻之动容。仅仅是看这么一场戏,就能生出强烈的报复愿望。

当然,赛勒斯?史密斯也没有完全失去理性,即便是戏里面那些黑人和印第安人组成的叛国集团奴隶贩子集团看着面目可憎,但是赛勒斯?史密斯还是觉得矿场的消耗手段并不那么光彩。赛勒斯?史密斯甚至依旧认为那种行径是罪恶。

就在赛勒斯?史密斯的良心还在运作的时候,戏剧在一众抽泣声中结束了。因为结尾是美国军队消灭了邪恶国家,建立起新的伟大美国,大兵们对其抱以热烈的掌声予以支持。然后牧师就登上了舞台。

“美利坚合众国的战士们,你们热爱这个国家么?”牧师拿着话筒,语气低沉有力。

“爱!”大部分士兵都喊道。方才的电影展示了战败的美国到底是何等的悲惨,而美国从建国起就有着强烈的危机感,他们并不知道英国人会在什么时候冲过来入侵美国。然而不久前的经历告诉美国人,这个世界上强大的不仅仅是大英帝国这一个国家,还有像中国这样的强大而且邪恶国家能够越过万里的距离对美国发动进攻。

牧师等下面的安静下来,然后用鼓动者特有的洪亮高亢的声音喊道:“我们美国是上帝眷顾的国家,但是我们为什么会遭到这样的命运?就是因为我们美国并没有坚持我们最初的信仰。我们的信仰是什么?那就是遵从上帝的意志,消灭异教徒。如果中国人登上美洲的时候,我们就组成军队前去消灭,以当时中国的力量,他们是没有可能抵挡住我们的军队……”

赛勒斯?史密斯工程师也是个有件事的人,四十岁的年龄和有足够的知识会让人变成一个值得信赖的成熟男性。赛勒斯?史密斯两者都兼备,所以他很不理解这位牧师的战略判断。以美国的联邦制特点,真的能够组织百万大军杀进中国控制的北美么?把这百万大军送去美洲西北部大概就能够让美国叫苦连天。即便是真的能够运去百万大军,就能解决中国人么?赛勒斯?史密斯工程师也很不乐观。

但是对那帮年轻的美国士兵来说,这都不是问题。只要是一种能够某种程度自洽的理论,就会有一定的支持者。如果这种自洽让人觉得很简单,能够少出力多收获,那就会有很大一票支持者。牧师可不是自己随心所欲的发言,这些话都是由专门的宣传部门制订的。当美国抛弃了联邦制,采取单一制国家模式之后,宣传口的工作就是中央直属。那么多能人审核的稿件总是有非常明确的理念在里头。

“……士兵们!如果不是中国人在美国西北部有了强大的据点,他们不可能跨海作战!这是我们的怠惰导致的结果。七罪宗,在很早之前就有前人说过,懒惰是万恶之首!而我们美国怠惰了,怠惰让我们没有看到威胁,怠惰让我们不能用我们最大的力量把威胁消灭在萌芽状态里面。我们现在不再怠惰,我们和以前开疆拓土的前辈一样勇往直前。那么中国人就突然停下了进攻的步伐,英国也在支持我们。这说明,上帝保佑美国!上帝不在眷顾并非是上帝变了,而是我们变了!”牧师情绪饱满,说到后面已经是声嘶力竭。那些美国士兵则听的如醉如痴,当他们的行动与神圣的上帝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当他们的行动被称为是能够得到上帝赞同得行动,没有人会因此而不高兴。

赛勒斯?史密斯工程师还算是理性,他已经明白了这话的目的。对于美国人来讲,这种煽动绝非恶意,美国想要活下去就必须有自己不可动摇的坚持才行。把美国与上帝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美国的失败解读为美国失去了上帝的眷顾,这是现在美国的最大公约数。如果把战败视为中国人的胜利,对于美国就是绝大的打击。

“为了美国,为了上帝。我们是受


状态提示:第487章 生命的出路(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