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唐骑>第三零一章 腥风

王溥将这段时间自己和伙伴的调查集结成文,又花了一个冬天的时间仔细琢磨,终于形成了一份八千余字的策论,这才带领他的伙伴,来见张迈,并述说了自己的疑问。

“在河中、天竺的长久统治?”张迈放下策论,说道:“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至少在现在,我看来是无解的。”

“无解,那元帅是说……”

“河中与中原相隔万里,消息来回,别说中原要直接,就算是要委派官员过来,也是行不通的。一来,河中的百姓未必肯服气,中原来的官员也未必能治理好河中,二来,你觉得有多少中原的士子愿意万里迢迢去河中做官?在我这一代人,以我的威望以及我和郭洛之间的关系,我应该可以保证河中不叛。但我和郭洛都死了以后呢?我们的子孙,仍然能维系现在的这种脆弱的宗藩关系?我自己对此可不乐观。失去了来自中原的支持与输血,河中后人在那里的统治只怕逃不出两种结局:本土化,或者被本土人驱逐。”

王溥黯然,他扪心自问,要自己来西域已需要下决心了,如果要长达数年地在河中为官,就算自己愿意,自己的家人,只怕也不愿意。违反人性需求的事情,永远无法持久进行的。

张迈道:“除此之外,还有武力的持久性——西域如今的安稳局面来源于我大唐铁骑的威慑。现在唐骑天下无敌,但这种情况并非常态。西域也好,漠北也罢,野蛮民族虽然这几年被我们打压下来了。但野草总是不可能斩尽杀绝的,总有一天,他们仍然会重新成长为新的大患。所以西域和漠北的问题,不只是距离的问题,还有蛮族武力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不解决。所有的隐患就都只是治标而不能治本。而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除非……”

“除非怎么样?”

“除非我们能将中原与河中的距离变短,能将野蛮民族的武力废掉。”

“那怎么可能!”

几个学子齐声叫道。

山河之间的距离怎么可能变短?又不是有仙家法术!

至于废掉蛮人的武力,怎么废?如果有这种办法,汉武唐宗早就做了!

“恩,听起来不可能。但其实是有可能的……”张迈悠悠说:“第一个问题,河中和中原之间的距离,不可能缩短,但如果我们的运输能力变强了,那就相当于是缩短了距离。如果能够保证从长安到葱岭以西。一个月之内兵员与物资都能抵达的话,那么河中也罢,印度也罢,纳入长久统治便都不在话下了。”

“从长安到岭西?那也不可能的。兵员轻骑快马,或许能够,但这样万里疾驰跑到葱岭也没法打仗了,更别说物资,大宗的战略物资。怎么可能运到岭西,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粟,能行走于丝绸之路上的商品。全都是丝绸这样的贵重物……”

“当然不能靠马,也不能靠人力驮运,而是要靠……”张迈道:“科学。”

“科学?”王溥道:“元帅是说,科举之学?”

张迈脸上现出哭笑不得的神情,但也没有责备,没有解释。只是说道:“在西域多看看,多学学。慢慢的,你会懂得的。恩。如果你还想在我身边呆得长久,这一门学问,不要求精通,但至少也必须要懂得的。”

——————————

对张迈来说,遥远的东方。

对郑渭来说,遥远的北方。

五千里的漠北,被一场大雪覆盖了。

正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天策大唐统治下,并不全都是欢乐的,富裕的,也有痛苦的,贫寒的。

与西域、河北的逐渐富裕,荆北、河南的回复生机相比,大漠南北的部族仍然挣扎在生存边缘。

天策大唐的建设投入并非全面开花,主要的财力物力,都投入到商路的维持和几大中心城市的建设上。从政策倾斜的角度来讲,燕、津、邺、汴四大都市是得到了绝大财力的支持,中原的农村是得到了农税上的减免,但大漠南北,则被完全忽视了。

从天策七年秋天开始一直到现在,整整三年了,有超过三十万的部落青壮年都滞留于中原,或者在燕京建城,或者在晋北挖煤,或在阴山挖矿,或者在天津开港,留在草原上的就只剩下老弱,他们苦苦地,但是应该缴纳的赋税却没有减免。

一场漠北征伐,一场临潢府大战,已经将大漠的财富搜刮殆尽——大部分被契丹带去了辽东,还有一部分被天策带进了长城,都穷到底了,但还在继续压榨着,压着大漠牧民最后的底线。

天可汗的春风,一直吹过了玉门关,却没有到达漠北半步!

中原的复苏与西域的新生,伴随着的是漠北的哭号与衰亡。

不知道有多少部族熬不过过去的三个冬天。

但伟大的天可汗啊,他却没有怜惜漠北牧民的意思,这位“中原圣主”一点都没有中原儒家所提倡的圣王品德。老弱已经死去大半,青壮因为营养不良也变得衰弱,妇女,也有不少被卖到西域,成为新移民的胡妻,甚至奴仆。

部落的数量在减少,部落的规模在缩小,连续三个冬天,全都是灾难。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部落过上像样日子的——那是胪驹河畔,石坚所建立的兴华城,城周五百里是整个漠北最好的草地之一,水草风貌,土壤肥美,石坚在那里建立了大大小小一百多个牧场,放牧着多毛的羊群,采集羊毛南输定辽,以此换取南方的物资。

定辽城以南一直到


状态提示:第三零一章 腥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