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万历外史>第五十三章 二哥之策

杨铮见姚二刀脸上神色变幻,心道:“你总算识得这里面的利害了,那么顾老三陷入大牢以至于没办法给你们办落籍之事的账也就不会往我头上算了吧。细究起来,我还算是救了你们呢。”

他近来与几位秀才相公叙谈了两次,可谓受益匪浅。若不是从赵澍坪那里听了许多公门内的勾当,今日姚二刀的这档子事还真不太好应付。

姚二刀想明白里面的关键,轻轻吁了口气,说道:“多谢清楚。”

杨铮道:“老兄不必客气。”

姚二刀道:“按你的意思,这落籍之事是不能办了”

杨铮道:“也未必不能办,你容我想想。”他一边思索,一边沿河边走了两步,然后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了下来,顺手拾起个石子丢入河中。

因牵涉到衙门中的某些隐秘,以及一些他个人的猜测,有些事情杨铮不方便说与姚二刀听。其实他们谋划的改册落籍之事,从根本上就行不通。

除了朝廷的赋役黄册之外,在地方官手中还有一套白册,又名“实征黄册”。不管是排布徭役,还是征收钱粮,都依据白册而定。

黄册制度虽看上去很严密,但总要依赖人来执行,因而总会有空子可钻。可以说自打这个制度开始施行,便存在通过修改册籍谋求利益之事。一两百年下来,你也改他也改,错讹不实之处逐渐累积,与地方实际情况差异越来越大。加上世易时移,人丁不断滋生迁徙,旧有黄册之法也根本无法有效管理人丁赋税。

简而言之,到了这个时候,黄册基本上已经失效了。

太祖固然英明神武,但想建万世不移之法的行为却极其荒谬,大明许多始于国初的弊政多是因此。

因而地方官另编了一套白册,用以管理治下赋役地丁。白册编修并不定时,决定权在地方官手中,或新官上任会修,或灾祥兵祸会修,大体视需要而定,比黄册要灵活得多。

姚二刀等人想要落籍,这白册是个极为关键之处。他们那几个已经办过落籍之人,登的肯定也不是十年一修的黄册。

就某些迹象来看,吴知州对户房的人并不怎么信任,定然会将秦州白册操于己手。要想在他眼皮子底下为一百多人修改册籍,并且都是全无跟脚凭空冒出来的,几无可能不被察觉。

或许原本那个吴知州对此并不会特别在意。只要姚二刀托对了门路,又花足了银子,落籍之事也就办下来了。再小心一点撑上数年,黑户也就渐渐成了良民。

可现在却不行了。自打杨铮鼓捣出了“杨古井”,吴知州的为官准则就变了,秦州这个不起眼的边陲小城也随之发生了一些改变。

若被吴知州发现有一百多黑户偷偷落籍,后果如何实难预料,就是把这些人全部充军流放也不是没有可能。和官老爷的前程相比,一百多人的性命也根本算不了什么。

姚二刀这件事最大的麻烦便是他们人太多了,不论用何种办法都难以保证不被察觉。

但人多有时也未必是坏事。有道是法不择众,倘若是一百多难民请求在秦州落籍,知州老爷该不会随便将人充军了事吧若那些人能屯垦出一片田地就此安居,安分地交粮纳税服役,这也算是一桩政绩了吧。

想到这杨铮转过头说道:“老兄,我这里有个主意,咱们一同参详一下。”

姚二刀上前两步,蹲下说道:“。”

杨铮道:“暗中修改册籍之事已不可为,倒不如你们以流民的身份请求落籍秦州,如此倒还更易成事。”

姚二刀思忖片刻后摇了摇头,道:“我们的人当中有许多军户,一旦被识破,即便死罪能免,也仍是要遣回原地的。”

底层军户的日子比民户要苦得多,许多军户最大的愿望便是将户籍改成民户。朝廷则对此严防死守,不仅军户不得转籍,军户之子过继、入赘之事也一概不许。新帝登基大赦天下,所有逃军一概免死,既便这样他们也宁可当流民黑户,其往日境况之惨可见一斑。

当然,军户中的官员、富户日子还是过得相当很不错的,并且还能供养子弟读书。当朝首辅张居正,前首辅高拱,俱为军籍出身。秦州成化年间共出了七名进士,其中五人为军户子弟,比例极高。但相对于庞大的军户群体,这只是极少数。

杨铮道:“都是哪里的军户,可有本地的”

姚二刀道:“多是岷州、洮州两地之人。”

杨铮点了点头,道:“只要不被认出来,倒是问题不大。除此之外还有些什么人”

姚二刀轻叹一声,说道:“有匠户,有民户,都是日子过不下去的苦命人。”

杨铮道:“有多少是本地人”

姚二刀道:“那倒不是很多,连秦州属县算上,不过二十来人。但其余人等原籍离秦州也并不太远,有阶州的,有华亭指平凉府华亭县的,还有平凉府的。”

杨铮心念一动,问道:“那平凉府和华亭县的,都是些什么人”

姚二刀道:“原本只是普通民户,因不堪徭役做了逃户。”

杨铮道:“你回去找那平凉、华亭的仔细问问,他们对韩王侵占民田之事知道多少。如能说得清楚,你们不妨称是平凉府人,因韩藩宗室侵占田土,无奈之下做了流民,由此请求落籍。”

姚二刀迟疑道:“这行么”

杨铮道:“据我所知,平凉之民因不堪韩藩宗室侵占田地、杂役过泛,成为流民者不在少数。你们只要将


状态提示:第五十三章 二哥之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