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网络游戏>他从末世来>第八四五节 抢走闺蜜男朋友

颜沉鱼妙目一转,就是看到大殿周边是碑廊,里边陈列着八怪的书画碑刻。⊙,考拉俏生生的看着大殿门前有两副柱联。内侧一副是郑板桥题写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外侧一副是金农的“漆书体”对联:“三千余岁上下古;八十一家文字奇”。

在大殿前有一只铁镬,与瘦西湖中的一样,铸造于南朝萧梁时期,为镇水之用。因当时扬州多水患,在扬州迄今为止已发现有九只铁镬。

颜沉鱼牵着考拉进入大殿,大厅正中摆放了一组扬州八怪群雕像。雕像或坐或立,或挥毫,或沉思,或长啸,或私语,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待稍一留神,点一点雕像数量,发现竟有十五尊之多。

早知扬州八怪是以金农、郑燮、黄慎、李方膺、李鱓、汪士慎、高翔、罗聘八人为代表。但此外还有高凤翰、华喦、边寿民、闵贞、陈撰、杨法、李葂等,一共十五人之多。

其实,“扬州八怪”的概念是泛指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生活在扬州的一批颇具正义感的,个性倔强,行为怪异,酷爱书画,喜作诗文的文人。

八怪最喜欢画梅、竹、石、兰。他们以梅的高傲、石的坚冷、竹的清高、兰的幽香表达自己的志趣。其中罗聘还喜画鬼,他笔下的鬼形形色色。

扬州八怪虽然生活在清代“康乾盛世”,但当时盛行于官场的却是卑污、奸恶、趋炎附势。他们对这种腐朽的官场作风十分憎恶。

郑板桥认为,历来为官的多半不做好事。他任知县时,刚上任就派人在旧府衙外墙上凿了几个门洞,直通街市。并说这样可以“出旧官衙恶俗之气”。

纪念馆四周墙壁上陈列有“扬州八怪”的书画作品,扬州八怪的书画作品主张推陈出新。自立门户。

艺术创作上师法自然,抒发性情;在绘画风格上各具特色,争奇斗艳;在表现手法上追求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他们与当时占有主导地位的正统书画派相对立,而被称为“怪”。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观念的转变,这“怪”名已渐渐由贬转褒。“扬州八怪”的积极创新精神给传统保守派以冲出,其作品对后世的书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时。“八怪”中多数人不愿入仕。乾隆丙辰年,有人荐举金农考博学鸿词科,他一笑置之。后来有人称他是“百年大布衣,三朝老名士。疏髯雪萧萧,生气长不死。”“扬州八怪”中有五人终身不曾为官。

郑板桥、李方膺、李鱓三人虽做过知县,由于他们为政清廉,敢忤大吏,同情百姓,为上司所不容。先后弃官。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大都把自己一生的志趣寄托在诗文书画之中。作为诗人,他们注意反映民间疾苦,抒发内心苦闷,从而使他们的作品隐含深刻的思想内容。黄慎在一首短诗中写道:“黄犊恃力,无以为粮;黑鼠何功,安享太仓!”以此同情贫苦农民,抨击贪官污吏。

八怪中郑燮最为出名。郑燮,号板桥。他是康熙的秀才,雍正的举人。乾隆的进士,虽做官十多年却两袖清风。后因灾荒被革职,回到扬州以卖画为生。

郑板桥一生写过大量诗文,有《悍吏》、《抚孤行》、《逃荒行》等,描述贫苦农民的苦难生活。他写过一首《沁园亨?恨》:“单寒骨相难更,剩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

难道天公还拑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癫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悯天忧人之情。溢于言表。

他还有一篇有名的题画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样一批怀才不遇的文人,抱着愤世嫉俗的心态,纵情山水,借书画诗文发泄心中的郁闷。

起伏的人生阅历使他写出“吃亏是福,难得糊涂”等尽人皆知的作品。大殿外还有一颗古银杏树,这座大殿有600多年历史,而这颗银杏树有700多年树龄。

西方寺大殿外银杏树前是方丈室,也是当年扬州八怪之首金农寄居的地方。金农七十岁后即生活于此,方丈室面阔三间,前后两进,中有庭院。

金农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别号有:金牛、老丁、古泉、竹泉、稽梅主、莲身居士、龙梭仙客、耻春翁、寿道士、金吉金、苏伐罗吉苏伐罗(佛家经典上“苏伐罗”即汉文“金”字,苏伐罗吉苏伐罗就是金吉金)、心廿六郎、仙坛扫花人、金牛湖上会议老、百二砚田富翁等。

金农生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6),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金农天姿聪颖,早年读书于学者何焯家,与“西泠八家”之一的丁敬比邻,又与号称“浙西三高士”交往熏陶,更增博学多才。乾隆元年(1736)入都应试未中,郁郁不得志,遂周游四方,走齐、鲁、燕、赵,历秦、晋、吴、粤、终无所遇。年方五十开始学画,由于学问渊博,浏览名迹众多,又有深厚书底,终成一代名家。

乾隆十五年,64岁的金农开始定居扬州卖书画以自给,为扬州八怪之首。妻亡无子,遂不复归。先住在谢司空寺,今天宁寺。70岁时迁居至西方寺,乾隆二十八年秋,77岁的金农在寂寞中与世长辞。

比起其他七怪,金农的画路较宽,不蹈袭他人,独辟蹊径、别出心裁,这和他的学问、才情、胸襟密不可分。由于他一生未仕,但


状态提示:第八四五节 抢走闺蜜男朋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