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天兵在1917>1016.第1016章 风云涌动
跟老大哥差不多。打击了农民积极性,吃大锅饭搞绝对的平均主义,又没有给农民留一点儿伸缩的余地,自然的不管是集体化还是公社化都搞不成。

不过不同的是,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一开始就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大部分农民都反对参加集体农庄,为此甚至直接破坏农具、屠杀牲畜和销毁存粮做对抗。而****最开始搞合作组和初级合作社其实还是成功的。

为什么苏联搞集体化阻力这么大呢?那还得从内战说起,内战中不是搞了战时共产主义吗?不是搞了余粮征集制度吗?其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是空前的,后来实在搞不下去了,列宁才用新经济政策救场,放松了勒紧在农民脖子上的绳子。

后来评价新经济政策时,大部分书籍都直说这个政策多么多么好,解决了多少问题。但是为什么这个政策最后取缔了?如果这个政策真的那么好,干嘛不一直用下去呢?

大部分人都说这是斯大林违背了列宁的主张,背离了列宁的路线,为了追求高速工业化而干了坏事。这个答案准确吗?废除新经济政策确实有快速工业化的原因在内,也确实是主要原因,但间接的原因是新经济政策当时其实搞不下去了。

为什么会搞不下去呢?原因很简单,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就是允许商品自由的流通和交易,说白了就是低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本身来进行调控的,国家的主导性降低。

而苏联农业当时是个什么状况?农民们被之前的余粮征集制度和饥荒吓得够呛,生产出的粮食大部分都储藏起来,也就是说大部分粮食并没有变成商品在市场上流通。

市场上没有粮食,不管是工人还是小手工业者的劳动就换不来吃饱肚子。哪怕是苏联以国家意志三令五声的让农民出售粮食,可是吓破了胆的农民是打死都不听。商品流通不起来,这么一来还搞个毛的市场经济,大家总不能不吃饭吧?

有感于农民的小农意识作怪,也有感于俄国的落后,更担心未来帝国主义新一轮的干涉,不管是托洛茨基还是斯大林能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农业集体化和快速工业化。

通过农业集体化打破小农经济的束缚,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让国家管住了不合作的农民。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一方面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为工业化换取外汇,怎么看这都是一举数得的好事,为嘛不干?

不得不说战时共产主义这个玩意儿真心是一柄双刃剑,确实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帮助布尔什维克打开了局面,但与此同时,这笔账未来也是必须要还的,只不过还这笔账的代价实在太高了。

后来苏联解体,乌克兰人对这个农业集体化和******是一肚子意见,认为苏联政府是有意的种族屠杀,客观的说乌克兰确实很惨,但是类似纳粹那样的有目的有选择的种族屠杀就有些耸人听闻了。

应该说当时很官僚的苏联政府恐怕是真有心好好地教训一下不听话的泥腿子,有点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让他们变老实乖乖地去参加集体农庄的意思。毕竟那几年的******被饿死的不光是乌克兰人,整个苏联都很凄惨,只不过农业经济占主体的乌克兰农业人口更多,受到的伤害最大而已。

斯大林的改旗易帜给了布哈林沉重的打击,从1934年春天开始,一轮针对布哈林的批判是突然爆发了,艰难的支撑了一段时间之后,布哈林轰然垮台。2月份,刚刚结束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解除了他中央宣传部部长和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的职务,除了有个空头政治局候补委员之外,布哈林其实就变成了一个闲人。

而与此同时其他几个政坛新星走上了前台,古比雪夫凭借他激进的农业和工业政策深得列宁和托洛茨基赏识,一跃成为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及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如果不是人民委员会的副主席暂时只能是托洛茨基,这位恐怕是要登顶。

另一个一跃而起的是基洛夫,在本次全体会议上,基洛夫增补为中央委员,并成为列宁格勒州党委书记。说实话这位崛起让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基洛夫之前真心没有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功绩和事业,他能主掌列宁格勒州简直是个奇迹。

但是政治上从来就没有奇迹,很显然基洛夫能够上位,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斯大林。因为斯大林及时的转向,给了布哈林沉重一击,让中央拿下这个不太合群的刺头变得更加容易,自然的不管是列宁还是托洛茨基都要象征性地给斯大林一点儿甜头,也算是表扬吧!

在斯大林的心腹当中,邵武勉和奥尔忠尼启则都是老资格,早已上位,而基洛夫、米高扬、日丹诺夫资历和年纪确实有点问题,尤其是米高扬和日丹诺夫,这两大智囊实在太年轻了(一个1895年出生,一个1896年出生)之前的内战中又没有某仙人那么亮瞎狗眼,自然的只能再等等了。

而且在斯大林看来,基洛夫和卡冈诺维奇这两人更笨一些,好控制,让他们先上位更合适。

基洛夫捡了个篓子并为此洋洋得意,不过他的这番表情在李晓峰看来却是很有讽刺意义,如果历史没有出错的话,这位春风得意的新科列宁格勒州委书记没有几个月好活了,在1934年12月1日,尼古拉耶夫将用一只转轮手枪终结他的生命。而历史上这位的遇刺也意味着一个血腥时代的开启。

李晓峰现在考虑的是,究竟要不要


状态提示:1016.第1016章 风云涌动--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