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天兵在1917>1123.第1123章 尘埃落定(上)

斯维尔德洛夫掀起了一股风暴,坐在会场里的所有人都知道了他的决心,都知道他绝对不会妥协和让步。小斯掀起的这股风暴正在积蓄力量,尤其是当托洛茨基也为这股风暴贡献力量的时候,这股风暴将无人能够阻挡!

“雅科夫同志说得很对,我们共产党人决不能接受这个条约,这个条约是卑鄙的,是可耻的,在将来它所带来的那么一点点好处完全抵不上它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我也反对这个条约,如果该条约被中央委员会通过,那么我也只能退出政治局、退出中央委员会,甚至是退党!这是极其严肃的原则性问题,我绝不会妥协!”

中央委员们被惊呆了,政治局的两位巨头已经对互不侵犯协定宣战了,而且还是一副不死不休的样子,哪怕是斯大林的铁杆支持者也不得不躲掂量一下其中的分量。

尤其是一直在闭目养神的列宁也突然睁开眼睛宣布:“我赞同雅科夫同志和托洛茨基同志的意见,这个条约确实不合时宜,政治局之前通过它不过是迫不得已,而现在是到了修正这个错误的时候了!”

连列宁都直言互不侵犯条约是个错误,那谁还敢为这个条约唱赞歌?斯大林耷拉着脑袋,加里宁更是面如死灰一般,他们很清楚,这场决战已经输了,输得连裤衩都不剩了,此时此刻,就算斯维尔德洛夫、托洛茨基要痛打落水狗,他们也不敢还手了。

9月3日,在中央委员会紧急会议上,互不侵犯条约被否定,而与此同时,纠结挣扎了两天的张伯伦内阁也被迫做出了对德宣战的决定。这个日子值得铭记,不过在这一天其实还发生了相当多具有震撼性的事件。

当天中午十一时,匆匆抵达会场的乌利茨基和捷尔任斯基又一次引爆了会场,他们以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详细的列举了马林科夫和梅尔库洛夫是如何干涉调差委员会的工作,又是如何用卑鄙的手段切断他们同莫斯科的联系的。更惊悚的是,乌利茨基和捷尔任斯基还直言不讳地控诉马林科夫和梅尔库洛夫企图杀人灭口。

“实在无法想象,这还是苏联的领土吗?这还是共产党的天下吗?我们竟然被自己的同志追杀,差一点就命丧黄泉。这是何等的骇人听闻!”

捷尔任斯基的怒火几乎要将会场的天花板给掀掉,谁都能看出铁面人是真的暴怒了,铁面人一怒,不说血流成河,怎么也得要几颗脑袋做个交代,而且掉脑袋的至少得是候补中委这个级别的才够!

当然,首先要掉脑袋的那两个人已经是板上钉钉了——马林科夫和梅尔库洛夫,这两位是绝对跑不掉了。

“马林科夫和梅尔库洛夫难辞其咎,这两个人拥有重大嫌疑,必须立刻予以逮捕!”

这个决议没有人反对,也没有人敢反对,哪怕是斯大林和加里宁也不敢多吭一声。甚至他们连私下里通知马林科夫和梅尔库洛夫跑路都做不到,因为按照列宁的命令,在会议没有结束之前,任何人不得离开会场!

实际上马林科夫和梅尔库洛夫不过是个开胃菜而已,因为接下来就轮到李晓峰的表演时间了:“根据叶若夫的交代,袭击托洛茨基同志的专机是他一手策划的,他受政治局的某些同志指使,指使马林科夫和梅尔库洛夫酿造了这起惨案,其目的就是阻止我们同英法结盟共同对抗法西斯德国。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说实话,对于中央委员会的大佬们来说,这起案件是怎么实施的,他们没有太多的兴趣,他们更想知道幕后的黑手是谁,是不是叶若夫已经将斯大林给交代出来了?

“安德烈同志,你所说的这个政治局的某些同志究竟是谁?”

面对这个提问,李晓峰很平静地回答道:“因为牵涉到党和国家最高一级的领导人,而且案件的侦破工作还没有结束,我不能随便下结论。这位有重大嫌疑的同志的姓名暂时不能透露。但是很快,在案件真相大白之后,kgb会将全部文件向中央委员会公开,到时候大家自然就知道了。”

中央委员们想了想,也是,如此要命的案件,涉及到最高层的斗争,哪里是可以随便公布的。就算要公布,也得政治局首先在内部达成一致。哪些是中央委员会应该知道的,哪些是可以继续向基层传达的,至于哪些能向大众公开,这都是有讲究的,在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时刻,必须得慎重!

中央委员会的紧急会议原定就是开一天,表决了互不侵犯协定中央委员们就各回各家。但是随着列宁、托洛茨基以及捷尔任斯基和乌利茨基的突然回归,会期被延长了。

在当天下午,中央委员们继续讨论国际关系以及未来的世界大战的准备问题。而政治局却召开了扩大会议,或者说是批判会议。在这个不公开的内部会议上,斯大林、加里宁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两个人几乎被批判得抬不起头来,尤其是斯大林,几乎被列宁和托洛茨基的口水淹没了。

“鉴于约瑟夫.斯大林同志所犯下的累累罪行,我认为应该将其公开开除出政治局,开除出中央委员会,以及开除出党!我们的党不欢迎阴谋家,更不欢迎刽子手!”

托洛茨基的要求立刻得到了乌利茨基和捷尔任斯基的响应,但是列宁没有说话,斯维尔德洛夫和伏龙芝也是一言不发。至于鲁祖塔克有些纠结,似乎想说什么但又下不了决心。

最后还是由李晓峰开了头:“斯大林的所作所为


状态提示:1123.第1123章 尘埃落定(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