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天兵在1917>1230.第1230章 鬼子的动向

“果然还是这个死道友不死贫道的鸟样。”

李晓峰收到科涅夫最新的战斗报告之后,很轻蔑地哼了一声,然后就把报告丢在了一边。从前世到今生,对于刮民党这个奇葩团体,他一直都是当笑话看。

当年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被狼狈赶出大陆就已经够丢人现眼的了,逃到岛上之后竟然还让李****之类的货色混上了第一把交椅,甚至被一群瘪三样的绿绿逼得颜面尽失。若是让孙国父知道后辈徒子徒孙是这个鸟德行,非得从墓里跳出来不可。

不过,敲打刮民党对某仙人很重要,但是对苏联对整个国际政治舞台来说,就是一出小戏了。布良斯克保卫战结束之后,李晓峰将那个挂名的方面军司令兼政委都交了出去,此时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是由特里安达菲洛夫兼任,不过特里安达菲洛夫没有多余的精力管布良斯克方面军的事,方面军的大小事务基本上还是交给罗科索夫斯基和卢金打理。

而李晓峰的工作重心又一次转移了,国内的战斗暂时不需要他操心,不管是即将开始的基辅解围战,还是筹备中的明斯克反击战,跟他都没有太大的关系。此时,某仙人终于可以干老本行了。

所谓的老本行就是情报工作,进入1942年之后,李晓峰就特别关注日本和美国的情况。历史上,鬼子已经作死袭击了珍珠港,美帝已经断然撕掉中立的伪装赤膊上阵。历史课本上著名的转折之战,比如什么中途岛什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都发生在这一年。

只不过因为李晓峰的参合,历史的轨迹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美帝没有完全切断鬼子的石油供应,双方的关系没有完全破裂。自然的珍珠港事件就不会爆发,而珍珠港事件没发生,老狐狸罗斯福自然没办法说服国会赤膊上阵,只能继续装逼。

而珍珠港事件为啥没有发生了,不光是因为美帝没有切断鬼子的石油供应,更关键的是,鬼子此时陷入了东北这个泥潭,跟红军打得正热乎,实在没有兵力南下了。

说实话,鬼子此时是很后悔的,之前受了德国的怂恿,对苏联不宣而战,原指望实现鲸吞西伯利亚的夙愿,谁想到,北极熊真心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明明皇军的兵力占优势,但却奈何不了布柳赫尔分毫。

尤其是看到在西线,当德国佬大踏步狂飙突进的时候,对比之下,皇军的表现真心就跟小脚媳妇儿一样,实在是丢人现眼。

为了扭转这种丢人的状态,鬼子在11月加大了投入,从关内抽调了大量的兵力增援关东军,原本还以为可以成为压垮布柳赫尔的最后一根稻草,谁知道这些兵力丢进了东北,就跟丢进了池塘中的小石子儿一样,翻不起多少涟漪。

进入到1942年之后,大本营实在是有些忍无可忍了,打了一个月,一点便宜都没捞着,反而赔进去了海量的战争资源,这算怎么回事?就算是放屁也得听个响吧?

可东北真心只有一股子臭气,一点激动人心的动静都没有,东条英机实在是忍无可忍了:“北上已经被证明完全是一招臭棋,我皇军近百万大军猛攻了近半年,不但未能夺得一寸土地,反而白白消耗了大量宝贵资源。依我之见,该方略是到了被摒弃的时候了!”

统治派一直都对皇道派北上的方略不满意,尤其是在诺门坎、在张鼓峰被教训得很惨之后,就认为陆上的苏联很不好惹。反而是被德国干得奄奄一息的英国那边有便宜占。乘着这个机会蚕食以英法为首的西欧在东南亚的势力范围多好。比如说拿下印尼至关重要的油田、天然橡胶,那时候哪怕是跟美国掰腕子,日本也不怵不是。

所以这一次迟迟未能在东北打开局面之后,东条英机明确表示要更改既定战略,改北上为南下,去捏捏英国、荷兰、比利时等软柿子吧!

这个建议一经提出,就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皇道派的余孽反诘道:“我关东军已经同露西亚鬼畜犬牙交错纠缠在一起,如何能南下?一旦南下作战不顺利,而北面又遭到露西亚鬼畜袭击,岂不是腹背受敌?”

不过对此东条英机是信心满满,他有些得意洋洋地说道:“我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天皇陛下庇佑,我已经同苏联方面进行了沟通,露西亚鬼畜也愿意结束两国在东北的武装冲突,毕竟他们要全力解决独国!”

此言一出,鬼子的大本营就轰动了,他们可没想到,东条英机竟然神不知鬼不觉的同苏联搭上线,并在结束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取得了实际的进展。

不过皇道派余孽依然有话说:“可是我国同独国达成的盟约怎么办?东条君,你敢肯定这不是露西亚鬼畜分化瓦解我们的计策?”

对东条英机来说,跟德国结盟不过是互相利用而已,只有德国将欧洲搅一个天翻地覆,日本在东亚才有机会称王称霸不是。而现在,德国在苏联碰了钉子,未能像消灭法国一样搞定苏联,而且经过美国输血,英国也咬牙坚持了下来。既然要在大陆上跟苏联纠缠,又要在海洋上跟英国搏斗,东条英机看不出德国还能对日本提供多少帮助。

有这两头就足够德国人喝一壶的了,之前日本没有按照约定向苏联宣战,德国人不是也仅仅口头上抗议了几句吗?

在东条英机看来,德国人那边根本不值得忧虑,已经得罪了全世界的他们只有一条路走到黑了。而日本在外交上还没有陷入绝对的孤立,如果能和平的结束东北


状态提示:1230.第1230章 鬼子的动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