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天兵在1917>1367.第1367章 电子战(中)
螺、振动陀螺、光学陀螺和粒子陀螺。其中流体陀螺按照其工作方式分为热对流式和射流式;振动陀螺按照振动原件的不同分为梁式、叉式、圆环式和板式。光学陀螺按照其构造不同分为激光陀螺、光纤陀螺、光机电陀螺;粒子陀螺目前还处于装逼的高大上阶段(研发中),根据其工作粒子不同暂时分为原子陀螺、离子陀螺和超导(电子)陀螺。

简单的介绍一下骗字数吧(笑,大家也可以用来装逼),流体陀螺和振动陀螺的原理基于科里奥利效应。科氏效应是物体的惯性在其同时有线运动和角运动时的一种表现,是一种看起来很牛逼、很高大上而实际上很简单的自然现象。

就好比是人站在旋转着的轮盘上,如果原地不动,可能只感受到有个离心力使人向外甩。如果顺着这个力向外侧走动,就会站不稳,觉得要向后倒。这是因为轮盘外缘半径大,它的向前速度就快,人原来在内缘速度慢,到了外缘就会觉得脚下的轮盘速度变快了,人的身体由于有惯性就要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而这个向后倾斜的惯性力量就叫科氏力。

科氏力的大小与转盘的角速度以及人体沿转盘径向移动的线速度成正比,而流体陀螺和振动陀螺利用科氏效应,通过测量科氏力的大小就可以得到他的转动角速度的具体数值。

光学陀螺和粒子陀螺的工作原理则超越了经典的牛顿力学,光学陀螺是以光的“运动速度保持恒定不变”这种与惯性类似的特征行为作为理论基础。将一束光分为正反相向旋转的两束,并将其旋转轴作为敏感轴构成一个“陀螺”。当陀螺绕敏感轴转动某一角度时,两束光从出发点到汇合点的路程一个变长一个变短,于是其到达的时间也有前有后。这个时间差跟陀螺的转速成正比。

所以测量这个时间差就可以知道陀螺的转速,但是这个时间差不好测,于是人们利用光的波动性(感谢爱因斯坦),把时间差的测量变换为与之等效的光波的相位差来测量。

粒子陀螺与光学陀螺的工作原理类似,也是基于粒子束运动速度守恒这一理论来实现,同时它还依据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再次感谢爱因斯坦)理论,把粒子束当成波束来考察,再利用前面那一套理论测量其转动角速度。

当然我们并不需要知道这些绕嘴饶舌的理论,我们只需要知道基于这些新理论研发新的“陀螺”可以制造更简单价格更便宜。比如说光学陀螺中的激光陀螺,它没有高速旋转机构,由此带来了寿命长、可靠性高、抗过载能力大的一系列优点。这对于惯性导航来说,真心是福音啊!

当然,在1940年代,说这些还有些遥远,以当年苏联的技术基础和条件,不管是液浮、气浮还是静电浮子陀螺统统搞不定,甚至连早期的滚珠轴承机械陀螺造得都磕磕巴巴。

所以,苏联想要在惯性导航上打开突破口,真的只能另辟蹊径了。为了避开那些加工和技术要求高的机械原件,似乎苏联只能在光学陀螺上想办法。但是光学陀螺的核心实际上是激光器,虽然爱因斯坦早已提出了受激辐射概念,但是怎么实现一直是个问题,而历史上在1960年激光器才真正实现。某仙人现在考虑的是,要不要在学术界装一下逼呢?


状态提示:1367.第1367章 电子战(中)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